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5分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太极往事五绝老人

5分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太极往事五绝老人癸亥,岳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有同事刘庸臣者,擅长斯术,以岳体羸弱,勉之学习,甫阅月,辄婴事辍,未得其趣。③民国十二年(1923),身在北京的郑曼青接触到太极拳。据其自述:郑曼青十岁起从其父生前好友汪如渊 ② 学画,初期仅侍立研粉、观画养病而已,三年后身体康复,取其外祖母服药所剩包纸,涂画一花一叶、一虫一鸟,栩栩如生。十四岁时,汪师母命其画藤花,画面竟寓南田、新罗之意,汪师甚为惊喜,代他制订紫藤花馆润例。郑曼青自此鬻画养家,不但解决生计,尚有余资搜集任伯年、赵撝叔诸名家画轴,以作研习,日有进境,画艺渐精。郑曼青又在姨母、女画家张红薇指引下,致力双钩。某日,与表兄嬉戏,蒙双目悬肘写一竹竿,以双钩为之,枝节交错,一无差讹。郑曼青十余岁便有诗名,诗翁鲁塍北介绍其赴杭州,得识沈寐叟、经子渊、马一浮、楼辛壶、王潜楼等大家,浸润日久,艺技大进。民国九年(1920),十八岁的郑曼青到北京,在报章上与名

郑岳,字曼青,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阴历六月二十五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自号莲父,又号曼髯,别署玉井山人。晚年勤学不辍、彻夜攻读,因此又号夕长楼主、学不厌老儿。以诗、书、画、拳、医闻名,晚年被誉为“五绝老人”。①

5分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太极往事五绝老人(1)

郑岳(曼青,1902—1975)

郑曼青幼年失怙,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颖悟过人。因体弱多病,常随母抓药。其母通儿科,每次抓药均至药铺亲自动手,郑曼青日后精擅中医,正起源于此。

九岁时,郑曼青因贪玩,不慎被颓垣砖块砸中头部,造成重伤,昏迷一昼夜,幸赖周鸣岐救治,卧床半年而愈。

郑曼青十岁起从其父生前好友汪如渊 ② 学画,初期仅侍立研粉、观画养病而已,三年后身体康复,取其外祖母服药所剩包纸,涂画一花一叶、一虫一鸟,栩栩如生。十四岁时,汪师母命其画藤花,画面竟寓南田、新罗之意,汪师甚为惊喜,代他制订紫藤花馆润例。郑曼青自此鬻画养家,不但解决生计,尚有余资搜集任伯年、赵撝叔诸名家画轴,以作研习,日有进境,画艺渐精。郑曼青又在姨母、女画家张红薇指引下,致力双钩。某日,与表兄嬉戏,蒙双目悬肘写一竹竿,以双钩为之,枝节交错,一无差讹。

郑曼青十余岁便有诗名,诗翁鲁塍北介绍其赴杭州,得识沈寐叟、经子渊、马一浮、楼辛壶、王潜楼等大家,浸润日久,艺技大进。民国九年(1920),十八岁的郑曼青到北京,在报章上与名士罗复堪、罗瘿公昆仲以诗唱和,成为莫逆。郑应郁文大学之聘,担任诗学教员,并加入“甲子画会”,而有机会与名家陈半丁、齐白石等相识,一起讨论字画。当时郑曼青专攻王羲之、李北海等名家书法,笔走龙蛇,青出于蓝,加之精于诗、书、画,遂被坊间称为“三绝”,又得交郑苏戡、陈师曾、凌直支、姚茫父、王梦白诸名家,经六载熏陶,其画乃沿白阳、青藤而钟八大,俱见佳境。

5分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太极往事五绝老人(2)

郑曼青作画

民国十二年(1923),身在北京的郑曼青接触到太极拳。据其自述:

癸亥,岳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有同事刘庸臣者,擅长斯术,以岳体羸弱,勉之学习,甫阅月,辄婴事辍,未得其趣。③

民国十五年(1926),郑曼青得蔡元培推荐,到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执教。又因吴昌硕、朱古微见重,郑曼青于民国十七年(1928)之初被定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主任,时年二十六岁。④ 此后,他又邀聘了三家昆仲—马孟容、马公愚,张善孖、张大千,诸乐三、诸闻韵六人同任教席,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因之名噪一时,也培养出不少杰出画家。

郑曼青是张红薇的外甥,自幼多病,此时患肺结核,四处求医,濮秋丞介绍宋幼庵为其医治,其病情得以好转。郑曼青由此拜宋为师,研习医术。民国十八年(1929),郑曼青与黄宾虹等人筹办中国文艺学院(未久,奉教育部令,改名为“中国文艺专科学校”),院长黄宾虹,郑曼青为总务主任,因创办学校过度劳累,郑曼青身体转弱,旧疾复发而咯血。郑的同事赵仲博是吴鑑泉的学生,郑、赵二人开始研习太极拳,濮冰如也将郑引到叶大密的武当太极拳社学习斯术,如此,郑病体转愈。

民国十九年(1930)六月下旬,中国文艺专科学校即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当晚同乐会上,吴鑑泉之女舞七星剑,赵仲博表演太极拳,郑曼青最后表演了击剑,颇为精彩。

民国二十年(1931),三十岁的郑曼青任中国文艺专科学校副院长,未久即摆脱名缰利锁,摒除一切教职,独携行囊,赴常州阳湖投拜江南大儒、晚清进士、朴学名师寄园钱名山,攻读经学,以至诸子百家,三年足不出户,格物穷理,忘心入道。此后,郑曼青之诗淳朴真挚、不事雕饰;书则圆浑平实、力透纸背;画事逸笔草草,线条苍劲,运墨润滋,用水亦厚,构图大巧,望之若拙。数十年来综括心得,悬“厚、重、拙”三者以勉后学,一洗浮华纤巧风习。此时的郑曼青腹笥充盈,对于宇宙法则、人生真义有所体悟,对诗、书、画、拳、医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又经若干年研探,更觉艺文杂技,皆“吾道一以贯之”。

民国二十年(1931),杨澄甫离开杭州的浙江省国术分馆,到上海寓居。翌年正月,郑曼青经濮秋丞老先生介绍,得以师从杨澄甫。据郑曼青自述:

壬申正月,岳在濮公秋丞家,得晤杨师澄甫。秋翁介岳,执贽于门。承澄师之教导,口授内功,始知有不用气之义矣。不用气,则我处顺,而人处逆。唯顺则柔,柔之所以克刚者渐也,刚之所以克柔者骤也。骤者易见,故易败,渐者难觉,故常胜。不用气者,柔之至也。惟至柔故能成刚。余至是遂恍然大悟。⑤

据说,杨澄甫的继室侯助清夫人患病,多方求治无效,经郑曼青悉心诊治,终告痊愈。杨澄甫深表感激,将太极拳剑要诀授于郑曼青。郑曼青勤习苦练,深得要旨,终成名师。

陈微明与郑曼青同为杨澄甫之高徒,所言应属不虚。郑曼青剑术因得杨澄甫亲授,造诣匪浅。据武汇川义女李淑兰说,武汇川曾赞誉郑剑是得了杨澄甫剑法精髓。⑥

《太极拳使用法》一书被收回焚毁后,杨澄甫把该书交由郑曼青编写定稿,更名为《太极拳体用全书》。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由杨澄甫口授、郑曼青笔录修订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一集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

另外,张钦霖在沪数年间,郑曼青因叶大密等关系,得从张钦霖习练山西左莱蓬道人所传道功。道家内功心法无痕迹可现,纯以西式科学难以理解展示,貌似不着边际的玄虚空谈,而郑对此极为珍视,日后传授时亦极慎重,弟子中“得之仅一二而已”,传授时郑曼青“均亲笔写下‘左祖师莱蓬神位’,作为传道授艺叩拜大礼之张帖”。⑦

民国二十七年(1938),郑曼青担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次年转往重庆,在中央训练团教授太极拳。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三十三年(1944),郑曼青任教育部编审委员,参与编写国术教材。

郑曼青敢于出手与世界各国孔武有力者切磋,展现了其非凡的胆魄和高超的技艺。据陈微明称,郑曼青“与美利坚驻华战士十五人较,败其六,余震慑不敢角,一时传为佳话”。⑧

5分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太极往事五绝老人(3)

郑曼青习练太极拳之单鞭

因郑曼青熟知医理,尤擅妇科、骨科,而治血友病更是名噪一时,曾担任全国中医公会理事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当选中医公会国大代表。同年,郑曼青把学习太极拳的心得整理成册,书名《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尝试用医学、物理学等解释太极拳。

1949 年,郑曼青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与于右任、陈含光、张昭芹、马绍文、张镜微等结诗社,与马寿华、陶艺楼、陈方、张谷年、刘延涛、高逸鸿组七友书画会,并参与发起“中华民国画学会”,当选理事兼国画委员会主委,受聘为中国台湾地区美展、书画展筹备委员兼评审委员,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在艺术研究所主授诗书画学,并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纽约分会艺术组负责人。二十多年中,先后举行个展多次,其在巴黎国家画廊与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展出,使西方画家睹画心折,其人也被誉为“东方水墨大师”。

郑曼青常言:“安得长广舌,为宣太极拳。”到台湾后,他与居住在台北的李寿籛、王延年两师兄弟共同研习。当时台北市市长游弥坚是郑曼青在重庆的旧识,特邀郑曼青在台开班授课,场地设在中山堂顶楼。1950 年又设立时中太极拳社(后改称时中学社)。郑曼青曾将杨家太极拳架删繁就简,简化为三十七势,定名为郑子简易三十七式太极拳,通过当局高层及新闻界广泛宣传,此太极拳成为台湾上下普遍选择的锻炼方式。郑曼青的入门弟子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 、陈志诚、宋志坚、徐忆中、罗邦桢、张肇平、鞠鸿宾等。

自 1956 年起,郑曼青的弟子叶秀挺、黄性贤先后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授拳。1957 年,陈志诚在纽约设馆,擅长散手。此后,梁栋材、罗邦桢分别在波士顿、旧金山设馆。1960 年,郑曼青旅居美国,在纽约创立时中文化中心,往来于纽约、旧金山,专心于太极拳的传授,并在美国获得佳誉,曾应邀在联合国表演太极拳。1965 年,他游历欧美,传播太极拳及经史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1970年,在纽约设环球拳社,传授郑子简易三十七式太极拳。郑曼青晚年受聘于台湾文化大学,回台教授《易经》,此间所传太极拳弟子另有吴国忠、王品棠、林国瑞、翁朝彦、唐一安等。

郑曼青七十多岁时,曾访问西点军校,跟搏击主任教官切磋,赢得对方称赞,此后多次被邀请去演讲太极拳。西点军校一度拟聘郑曼青前往任教,待收到其个人资料后,才发现他已超过军校退休年龄,未能如愿。

1975 年 3 月 26 日,郑曼青夫妇返台,弟子们设洗尘晚宴。当晚,郑曼青心情很好,与诸弟子一一畅饮,但仍控制在平日酒量内。待弟子们送其回住处时,已过午夜,郑曼青说要调息一下,此后昏睡六十三小时,了无先兆,遽归道山。

1976 年,郑曼青弟子刘锡亨在台北恢复时中学社,刘退休后时中学社由徐忆中接手。宋志坚于 1978 年开始募集基金,1981 年在台湾省基隆市成立中华太极馆,自任董事长,其弟子吴荣辉任馆长,推广六十四式简易太极拳。在郑氏师生数十年锲而不舍的推广之下,体用兼备的杨家太极拳在海内外广为传播。

于右任称许郑曼青道:

一代奇才,他人视为至难之事,彼则优为之。

郑曼青心胸豁达,个性率真,不萦名利,不惑权势,终身游于艺,自得其乐。其诗有云:“无欲无为古圣贤,却从修己得知天。谁能具有千秋业,自信能传五百年。”彰显其气豪心壮,信心十足。他平时又告诫弟子门生:“凡学一技一艺,必须专心一致,百折不挠,始克有成。”

注释

①本篇主要参考徐忆中《诗书画拳医:五绝奇士郑曼青》、徐忆中《诗书画医拳五绝名世  中华太极苑一代奇才》(《太极》2000 年第 4 期)、张章《台湾太极拳名师郑曼青漫忆》(《武当》2001 年第 12期)、吴国忠《文章千古事  史实应准确—谈〈台湾太极拳名师郑曼青漫忆〉一文中的几点失误》(《武当》2002 年第 6 期)、路迪民《试谈郑曼青先生的太极拳理论贡献—为纪念郑曼青先生 110 诞辰而作》(《武当》2011 年第 6期)、严翰秀《郑曼青宗师对杨式太极拳的杰出贡献》(《武当》2011 年第 8、9 期)等。

②汪如渊(1867—1923),字芗泉,号香禅,本姓杨,出嗣外家,浙江龙泉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善书画,擅写花卉,宗徐熙,间仿恽寿平、华端两家,惊才绝艳自舒机杼,并擅山水、人物。晚年嗜菊,多种植,供写生,因成百菊长卷,时称能手。筑有香叶楼,课画吟诗,著籍弟子甚聚,马孟容、郑曼青等从其学。当时聚其门下习画者三十余人,形成以他为代表的永嘉画派。名作有《瓯隐园花木册》《水绘风流册》《永嘉诗人祠堂图》等,还有作品《花鸟》发表在《瓯雅》上。温州博物馆藏有其《仙岩览胜图》《华盖寻秋图》《美人》等作品。著有《中西画法汇参》。卒年五十七。

③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郑序”,上海:大东书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杨澄甫在北京的传授者有刘荩臣,此处“刘庸臣”疑为“刘荩臣”之讹, “荩”繁体为“荩”,与“庸”近似。

④《上海美专本学期之内容》,《申报》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二十一日,第六张第二十一版。

⑤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郑序”,上海:大东书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

⑥吴国忠:《文章千古事  史实应准确—谈〈台湾太极拳名师郑曼青漫忆〉一文中的几点失误》,《武当》2002 年第 6 期。

⑦吴国忠:《文章千古事  史实应准确—谈〈台湾太极拳名师郑曼青漫忆〉一文中的几点失误》,《武当》2002 年第 6 期。

⑧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陈序”,香港:新联出版社,1978 年,第三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