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资助的向海清是男生还是女生(孙俪资助向海清被其指责抠门)
孙俪资助的向海清是男生还是女生(孙俪资助向海清被其指责抠门)孙俪资助向海清上学,并未使向海清心生感恩,长期的资助,反而使向海清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孙俪是名人,给他的那点资助对孙俪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孙俪作为明星资助他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向海清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感觉通过资助自己,孙俪可以树立一个有爱心的艺人口碑,否则,他也不会发长文埋怨孙俪给的钱少。人行善时应当有所选择,让善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善良用错了地方,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豢养罪恶。为什么善良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结果?这大概与人性的本质有关。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不过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对社会的感知不同,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各不相同。古训有云:斗米恩,升米仇;又有:救急不救穷一说。
今天在知乎又看到关于孙俪资助向海清的文章,该文章中也提到了丛飞。
看过好几篇文章,每每提及孙俪和向海清的事件时,作者都会想到丛飞。
如果说孙俪资助向海清的事件让人看罢让人感觉心凉的话,那么丛飞的事件让人看罢感觉心寒。
类似的新闻总是让人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表示怀疑,并且对善良重新认识。
为什么善良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结果?这大概与人性的本质有关。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不过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对社会的感知不同,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各不相同。
古训有云:斗米恩,升米仇;又有:救急不救穷一说。
人行善时应当有所选择,让善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善良用错了地方,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豢养罪恶。
孙俪资助向海清上学,并未使向海清心生感恩,长期的资助,反而使向海清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孙俪是名人,给他的那点资助对孙俪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孙俪作为明星资助他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向海清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感觉通过资助自己,孙俪可以树立一个有爱心的艺人口碑,否则,他也不会发长文埋怨孙俪给的钱少。
这样的人,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大概内心是有着很深的仇富心理的。
对这样的人施以善良,即使他得到资助以后成才也是有才无品的社会蛀虫,倒不如让他继续穷下去。
恶人的段位越低,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小。
至于丛飞事件,每每提到此事时,都感觉善良原来也是有锋刃的,如果盲目行善,会伤到自己。
受人点滴恩惠,可涌泉相报,但如果受人如涌泉般的恩惠,那你可能连点滴回报都没有,甚至于,当恩惠形成一种习惯时,也便同时转化成为一种责任,一旦停止施恩,便有了怨言。
习惯成自然,当对方习惯了你的好,你突然拿走,他不但不会感恩你,反而会怨恨你。他会认为,你就应该对他好。
不要轻易去怜悯别人,也许你比他还可怜。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往往不会到处去卖惨。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去帮助一个我比较了解的,的确用尽了全力都无法解决困境的人,我会有选择性地去行善,而不是盲目的去帮助他人。
很多时候,你的善良被别人当成缺点去利用和伤害,这种事情不胜枚举。
01可怜之人,定有可恨之处。
讲一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故事。
儿子的小学同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在煤场工作,当时只有10岁的他,自己在出租屋内生活,父亲两三个月回家一次。
孩子衣服没有人给洗,自己会做饭,但是也不经常做,大都是拿钱买些零食掺合着吃。
我是一个爱心有些泛滥的人,有时我感觉我的善良没有原则(以前总觉得别人很冷漠,近几年发现,很多时候,别人是对的,而我是错的)。有好几次,这个孩子来我家时,我都留他吃饭,好几次他需要从我店里买东西,我都不收钱,我知道,他没有母爱。
因为对他总是很照顾,这个孩子也喜欢跟我说话,久而久之,即使我孩子已经上了初中,但已经辍学并走上社会的他依旧隔段时间来看我。别人都说他学坏了,劝我不要让孩子跟他玩儿,但我觉得孩子是张白纸,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他也很喜欢来找我儿子,我只是嘱咐我儿子,不要跟着他干坏事,我不想伤了这孩子的自尊。
后来我儿子学习比较紧,没有时间跟他玩儿,但是他依旧隔段时间来一趟,每次都会跟我聊很多。
当时我正好开着一家通讯店,他在跟我聊天的过程中正好有邻居叫我,我出去说了几句话,回来后他说有事然后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我开卡时发现,我刚领到手的二十张连号的白卡少了两张,我当时认为是我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是其他原因弄没了,丝毫没有怀疑他。
过了六七天的一个下午,他来了,拿出一张卡问我能不能激活,说放在手机里没信号,我一看正好是我丢的那两张卡其中的一张。
“这是空卡,还没开出来,是不能用的。”我一边说一边看他的表情。
他避开了我的目光,什么都没说,低下了头,
“你这张卡从哪儿来的?”我的眼睛盯着他的脸又问他。
“我朋友给的。”他看起来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我拿出了我其它的八张白卡放在他面前:”你手上的这张卡,是我丢了两张卡其中的一张。”
“我非找着他不可,我那朋友从你这儿拿的,你放心,我见了他非打他一顿不可!”他说的那个朋友,就是经常跟他一起来的另一个小孩儿,但是他拿走卡的那天,只有他自己,而那十张卡是我上午拿到手的。
我知道,他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我把那张卡也给你要回来,肯定是他从你这里拿走的。”说完,他没敢正视我转身就走了。
过了几天,跟他一起的那个孩子来了,我说起这件事时,那孩子说:他说那两张卡是你给他的,而且我们一群人研究半天也没信号,他这两天想要个手机卡,但是他没有身份证,他爸还没回来,他可能就想着从你这儿拿两张,我也以为是你给他的。
孩子不知道那是未开出来的白卡,他以为像以前的手机卡,只要放在手机里就能用,而且他并不知道,白卡也是有卡号的。
我知道,那两张卡确实是他拿走的。
但我不想用偷这个字来形容他的行为,毕竟,他只有14岁。
但事实往往是不期然而然的,过了三个月,跟他一起玩儿的孩子告诉我,他因为在网吧偷别人的手机,被警察带到派出所,结果因为年龄小,又放了。
他的表现再一次动摇了我的善念,让我开始怀疑我坚持了很多年的善良。
正是因为我对他从未怀疑,甚至给予了他信任,才为他拿我的东西留有机会,换个说法,是我的善良,为他变坏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我曾经认为,善良会感化恶行,我曾经认为,善良的感染力很强,但现实告诉我,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善良的影响力。
因为,往往恶代表着离利益更近,而善良往往代表着付出和给予,舍己救人,首先要舍出自己的利益才能救人,在行善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伤及个人利益。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人占大部分,但是只要遇到一个坏人,吃了亏,你便会变得警惕和冷漠起来。
从小到大,我就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尽管自己其实也很贫瘠,但总是看不得可怜人。但当我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奇葩事之后,我才真正对善良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02
刚开始开店做生意时,遇到有人进来换零钱,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换,有一次有位过来串门的邻居告诫我:第一不要给陌生人换零钱,第二不要随便使好心管闲事。
我说:为什么啊?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而且,遇到那些值得同情的人才会使好心,我们多一点爱心,他们会过得好一些。
她说:你慢慢就明白我说的话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吃了亏我总会想起她说的话来。
因为换零钱,我被别人调包骗走一百块,因为是好心,我被人指着骂了个狗血喷头。
前几年因为有个顾客来买东西时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自己在那里挑东西,等她挑完之后,发现手机不见了,当时我店里并没有安装监控,总共就来了三个人,除了失主,另一个顾客等着办业务,他说他看见是走了的那个人拿走了顾客的手机,而那个人因为要传资料给我正好加了一下微信,丢手机的顾客是一位智力稍有些问题的女人,她的手机在我们看来并不值钱,按折旧价不过五六十块钱,但对她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女人站在那里无助地哭了。
我想了想,报着一线希望给那个人发了条刚才有个女人手机不见了,是不是你走的时候当成自己的手机拿错了?这女人是个可怜人,急得都哭了,她那手机也就值个三五十,如果你拿错了,麻烦你送回来还给她。
本以为他还就还,不还就装不知道,谁成想过了半个多小时,丢手机的女人等不及回去了,我正给那位顾客办业务时(那天系统有故障,拖了很长时间),收到微信的顾客骑着电动车怒气冲冲的来了,没等进门就开始骂我:
你是个什么东西?你凭什么说我拿了她的手机?老子能看上她那破手机?你算是老几管闲事?你他妈是警察还是啥?你哪来的胆子管这些闲事?信不信老子把你牌子摘下来!
这番话中间夹杂着很难听的粗口,我这辈子没让人骂过这么难听的话,而且,他用手指着我的头,如果不是隔着工作台,我估计他会直接怼到我头上,我都能感觉到他的唾沫星子溅到了我的脸上。
我当时感觉自己有些胆怯了,因为那个说看见他拿走的顾客为了避开麻烦,躲在了门外。没有人为我作证,我只能解释:我是说你可能拿错了………………
我没敢说那顾客说他看见他拿了,因为那位顾客明显不想摊上麻烦,他没想到我会发微信给这个人。
“拿错你mlgb,你是个什么东西,老子看你是个女人,要不今天非把你嘴撕烂!以后学会做人!好好做你的生意,少他妈管闲事!”
说罢恶狠狠地看了我一眼,扬长而去。
他走之后,那位证人进来了:这闲事管的,差点让人家打你一顿。
我并不怪这位证人没有给我作证,我只怪自己没有能力还要揽事,结果惹了一身臊。
行善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至少要在保证自己的基本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别人。
丛飞的行善固然值得赞扬,但至少应该为自己的生活留有一定的保障之后再行善,人不能好得太过分,过分的好,会成为滥好人,会破坏道德坏衡,失去原则的好,甚至会为恶人行恶提供便利条件。
行善,也要有选择有智慧地去进行,我现在想起这件事来,都感觉我是无比愚蠢的。
一门心思就想着那女人可怜,希望别人也像我一样有同情心,但我忘了一点,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坏,他会觉得是你给了他可乘之机,他更不会有同情心,如果有,他便不会去做坏事了。
03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这句话总是在恶人和恶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占尽好处时被人们用来感叹的。
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罪恶,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冒着被人唾骂诅咒的可能去做坏事,是因为行恶能为他们带来很多好处,否则,谁又愿意冒这个风险呢?
人们总是希望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但是现实中却总是有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恶不一定有恶报,而善也不一定有善报。
否则,又怎么会有孙俪向海清事件和丛飞病到无钱医治而受助人无人关心他,反而向正在与病魔做斗争的他询问资助款的狗血事件呢?
任何事情都应适可而止,要有一个分寸,包括善良。
善良如果没有了底线,就会被利用,反而成为罪恶的帮凶。
农夫和蛇的故事正是如此。
尽管如此,我依旧希望多一些善良,这样,我们才能驱逐罪恶,只是,我们的善良要有智慧,要有选择,更要有底线。
善良,要给那些值得去行善的人,这样的善良,才真正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