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震所在的湘东独立师多次配合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取得了消灭敌人两个团以上的战绩。1930年9月,22岁的王震,所领导的游击队被编入湘东独立师,随后在湘赣边界开展武装斗争。叶剑英的灵骨在抵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后,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的林若为其主持了安放仪式,并公开接受群众的吊唁。王震将军看着老战友的骨灰盒,不由得老泪纵横,革命时期激情燃烧岁月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那么,王震和叶剑英这两位开国元勋究竟是怎样相识、相知的呢?

1986年10月31日的上午,从广州白云机场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路边站满了数以十万计的群众,气氛一片庄重肃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同志在十天前与世长辞,今天是他的“灵骨临时安放仪式。”

广州的人民群众们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自发前往白云机场为叶剑英同志送行。

飞机降落后,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双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伴随着悲鸣的哀乐声,缓缓地从舷梯上走下,队伍的后面跟着的是王震等同志。

叶剑英的灵骨在抵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后,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的林若为其主持了安放仪式,并公开接受群众的吊唁。

王震将军看着老战友的骨灰盒,不由得老泪纵横,革命时期激情燃烧岁月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那么,王震和叶剑英这两位开国元勋究竟是怎样相识、相知的呢?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1)

初识叶剑英

1930年9月,22岁的王震,所领导的游击队被编入湘东独立师,随后在湘赣边界开展武装斗争。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震所在的湘东独立师多次配合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取得了消灭敌人两个团以上的战绩。

翌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王震作为湘赣苏区代表前往瑞金参加会议。

在大会开幕后不久的一天,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召集了各苏区负责人了解情况。当他看到湘赣苏区的负责人竟然是当年送自己去韭菜园的那个小伙子时,甚是惊讶。

毛主席赞叹地说:

“没想到,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同志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

“那是敌人逼得紧,天天追着我们打,不想成长也没办法呀。”

王震谦虚地回答。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2)

随即,王震就向毛主席一一汇报了湘赣苏区的各项情况。就当汇报结束时,王震问:“我到底该如何建设好部队呢?”

毛主席回答他:“你可以去叶剑英同志办的红军学校去看看,或许对你建设部队有帮助。”

叶剑英!王震对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

在1927年的广州起义中和前不久的第二、三次反“围剿”中,此人带领着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威名如雷贯耳。

王震若有所思后,向毛主席敬了个礼:“好,我明天就去请教叶剑英同志。”

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后,他躺在床上想,叶剑英同志长什么样呢?

想着想着,他就睡着了...

次日一大早,王震就跑到了红军学校见到了叶剑英。令他没想到的是,叶剑英并不像他昨晚所想象的那样,是个上了年纪的长者。反而叶剑英看起来很年轻,充满着朝气。

见到王震来了,叶剑英主动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你就是王震同志吧,主席昨晚和我说你要来问我点问题。”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3)

与此同时,叶剑英让警卫员拿来凳子,邀王震坐下。

王震感到有点受宠若惊,连忙客气地说:

“对的,有关红军建设的问题想向总参谋长请教一下。”

紧接着,王震将湘赣苏区的基本情况和红军建设存在的问题向叶剑英一一作了汇报,并虚心地请他给予指导和帮助。

叶剑英从王震的作战记录和口头报告中了解到,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年轻指挥员。针对他在建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叶剑英给予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如在军队基层中大力发展党小组,重视党员在战斗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等。这些对于增强王震湘东独立师的战斗力有着莫大的帮助。

而叶剑英也在王震的战斗革命经验中,汲取了一些实战经验,用以充实红军学校的教学内容。

这次交谈,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这种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让王震久久不能忘怀,他老年曾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说:

“要不是因为工作紧迫,我可能和叶帅说上三天三夜。”

从这次见面之后,两人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建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4)

革命战争中的交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我军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大搞“治安战”,疯狂镇压、屠杀我抗日军民。

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连续掀起多次“反共”高潮,对我党我军所在的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妄图将我军围困至死。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共中央命令王震的三五九旅开赴陕甘宁南面的南泥湾,一边抵御敌人进攻,一边垦荒生产。

然而,1943年的6至7月间,胡宗南集结了四十多万军队,在陕甘宁边区的南面蠢蠢欲动。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毛主席指示王震:

如果胡宗南大举进攻我边区根据地,我军首要的任务就是撤退保存实力。采用退避三舍的方法,避其锋芒。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5)

但王震对此却是一头雾水,退避三舍是怎么个退法,他压根搞不明白。正当他想开口继续问时,毛主席笑呵呵地和他说:“这个嘛,你去问问‘参座’。”

无奈之下,他只好抱着疑问来到了叶剑英的住处。

王震一进叶剑英的门,便蹑手蹑脚地问道:

“剑英同志,我想请教一下,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主席和我说,国民党军来了,我们就要退一舍、二舍、三舍什么的,我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叶剑英听完王震的话,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调侃道:“王震同志,你该好好学习学习文化咯。”

接着,叶剑英便谦虚耐心地和王震解释了起来:

“退避三舍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交战的故事。晋文公指挥晋军后退三舍示弱,引诱楚军出击,最终将其消灭。一舍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6)

“原来是这样!不过我们退三十里、退九十里,并不能摆脱胡宗南的追击呀。”

王震认真地回答道。

叶剑英对王震意味深长地说:

“当然不能,毛主席的意思是不用在意退几舍、退几里,而是在于要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整。

我们主动退让,是为了先争取到政治上和舆论上的优势,然后再从军事上后发制人。”

听闻此言,王震拍着手高兴地说:“毛主席真是高明,我咋没有想到呢。”

为了能让王震彻底了解“退避三舍”的作战意图,叶剑英还亲自带着他东奔西跑,进行战地考察。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两人又为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

建国后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之后,叶剑英与王震一个天南、一个地北。

叶剑英在华南等地主持工作,而王震则率领解放军远赴新疆。直到叶剑英出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王震担任农垦部部长时,两人的联系才逐渐又多起来。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7)

当时,中共中央出于国际形势变化、国防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决定在华南地区大规模建立橡胶生产基地。这项橡胶种植与生产的工作最初由叶剑英负责,但他被调回北京后,重任就落到了农垦部部长王震身上。

王震率领转业官兵、技术人员和支边青年,大力发展橡胶事业,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植基地。

在他们的努力下,橡胶种植范围从北纬18度北扩到了北纬24度,种植面积将近500万亩。

后来,到了1983年,分别已经是86岁、75岁高龄的叶剑英、王震一同来到了他们当初奋斗过的地方——广东农垦总局。

他们两人的到来,受到了农垦总局的各位老战友、老同事的热烈欢迎。

作为农垦部部长,王震热情地向叶剑英介绍起前来会见的一些老同志说:

“这些老同志啊,都是你的部下。当初和你解放广州、解放海南岛的,都是他们。后来啊,响应你的号召,都转业到农垦战线上来了。”

叶剑英看着周围一群白了头的老部下们,不禁热泪纵横,与他们亲切地握着手说:

“你们辛苦啦,当初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现在又为国家建设白了头,都是人民的功臣啊!”

然后,他转头看着身边的王震:

“你也是,当初打仗不要命,现在干农垦也不要命。前前后后都五十多年了,王震同志的功绩还是相当大的。”

听到叶帅夸自己,王震不好意思地说:“当初橡胶还是你带头干的,我只是接你的班,功绩都是大家的嘛。”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8)

不管什么时候,王震在叶剑英面前都是非常谦虚的,并将对方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即使是叶剑英在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也一样...

当年,叶剑英被下放到湖南,而王震作为他的难兄难弟,被下放到了江西。

湖南的冬天比较阴冷潮湿,这让叶剑英不太适应,他时常感冒发烧。

久而久之,身体愈来愈衰弱,心情比较苦闷。

当王震知道这些事情之后,便时不时地从江西抚州乘火车溜到湖南长沙来看望他。

此外,他还特意找到一个在长沙工作的老部下,拜托他在生活上多多照顾一下叶剑英。

有一次,王震给叶剑英打电话,说是过两天来看他。

但这次却被叶剑英拒绝了:

“王胡子,你不要过来了,我这几天过去找你。到我这里来吃饭,可没有什么菜好吃。我去你那垦殖场改善生活!”

听叶剑英说完,王震当场就被逗乐了:

“好咧好咧,你尽管过来。你身体不好,要不还是我去长沙接你过来吧。”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别人都对叶剑英躲得远远的,只有王震还惦记着这位老战友。正所谓患难见真情。

王震拜访叶剑英(王震拜访叶剑英)(9)

1976年,周总理去世、毛主席病重,叶剑英也以“养病”为名在西山暂住。

这段时间,王震经常去拜访叶剑英,帮助他安排一些工作。

一次,王震前去看望叶剑英,叶帅握住他的手问:汪东兴同志你熟悉吗?

王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叶剑英的指示下,王震与汪东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甘心做一个东奔西跑的“联络参谋”。

正是在叶剑英、王震这些老同志的筹划之下,才稳定了局势。

在完成了这件大事之后,叶剑英的身体就渐渐坏了起来,后来甚至直接卧病不起。

王震对此深为担忧,他不顾自己的病体多次前往探望。

1986年的10月21日夜,叶剑英大限将至。

王震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扶我去给叶帅送终。”

在离别的最后时刻,王震紧紧地握着叶帅的手,痛哭流涕。

在为他举行葬礼的那几天,王震悲痛至极,几近晕倒。

翌年周年祭日之际,叶剑英的灵骨正式入葬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老战友王震和中央其他的同志乘机来到广州,参加灵骨安放仪式。

在纪念碑前,王震深深地向叶剑英鞠了三躬,表达了对他这位革命志友的怀念。

1993年,王震在广州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或许,这两位好友在另外一个世界又能团聚了。

结语

王震曾评价叶剑英说:“他不只是一位难得的好领导,而且是我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他的雄才大略、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是永远也学习不尽的。”

叶剑英与王震两人,因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而结识,成为革命道路上最坚强的伙伴。

他们跟随着党的正确路线,为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为国家的建设与稳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们两人之间革命友谊,值得我们敬佩与称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