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其实,这个“冠”字应该念ɡuān。在实际中,绝大部分人都读错了,无论是医学专家,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普通百姓,包括大多数非新闻播音的主持人,基本上清一色念成了ɡuàn。“冠”是多音字:读音如“官”时,是名词,就是帽子;读音如“贯”时,是动词,意为戴帽子。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词语里的“冠”字,到底应该读什么音?是ɡuān(音“官”)还是ɡuàn(音“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已经作了审定:(一)guān (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àn (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1)

●“冠”字应该读ɡuān还是ɡuàn?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峻,全民关注!“冠状病毒”“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简称),成为最近最热门的词汇,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堪称史无前例。

“冠”是多音字:读音如“官”时,是名词,就是帽子;读音如“贯”时,是动词,意为戴帽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词语里的“冠”字,到底应该读什么音?是ɡuān(音“官”)还是ɡuàn(音“贯”)?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已经作了审定:(一)guān (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àn (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

在实际中,绝大部分人都读错了,无论是医学专家,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普通百姓,包括大多数非新闻播音的主持人,基本上清一色念成了ɡuàn。

其实,这个“冠”字应该念ɡuān。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2)

所谓“冠状病毒”,即“皇冠形状的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呈球形或椭圆形,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而“皇冠”是名词,应该念ɡuān,再如:鸡冠花,冠冕,冠盖,桂冠,都读ɡuān。

而医学上,“冠心病”、“冠状动脉”等常见的名词,应该都读ɡuān。

我们可以看到,训练有素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刚强和李梓萌等,则都正确读成了“冠ɡuān状病毒”。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注音和释义。

冠ɡuān ①帽子:皇~|桂~|衣~整齐|怒发冲~。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树~。

另见506页ɡuàn。

【冠盖】ɡuānɡài名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相望|~云集。

【冠冕】ɡuānmiǎn ①名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②形冠冕堂皇;体面v:尽说些~话有什么用?

【冠冕堂皇】ɡuānmiǎntánɡhuánɡ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冠心病】ɡuānxīnbìnɡ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等而引起。症状是心绞痛、心律失常、胸闷、憋气等,严重时发生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ɡuānzhuànɡ-dònɡmài供给心脏养分的动脉,起于主动脉,分左右两条,环绕在心脏的表面,形状像王冠。

【冠子】ɡuān·zi名鸟类头上红色的肉质突起:鸡~。

冠ɡuàn ①〈书〉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不到二十岁)。②动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上省名。③居第一位:~军|名~全球。④指冠军:夺~|三连~(连续三次获得冠军)。⑤(Guàn)名姓。

另见503页ɡuān。

【冠军】ɡuànjūn名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冠军赛】ɡuànjūnsài名锦标赛。

【冠名权】ɡuànmínɡquán名在某种事物前面加上自己名号的权利:一家知名企业取得本次赛事的~。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3)

关于冠状病毒的十二大提问(冠状病毒的冠)(4)

●记不住、念不全、易出错……疫情名称能否化繁为简?

此外,就在今天,《新华每日电讯》还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名称发表题为《?记不住、念不全、易出错……疫情名称能否化繁为简?》的快评。文章说,“新型肺炎”“新冠肺炎”“武汉肺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名称偏长的弊端,已开始显现。文件题目一长串,海报一行写不下;基层工作人员宣传动员很拗口,不得不用“那个病”或脑洞大开的其他简称指代。疫情形势严峻,效率就是生命,给当前的疫情取一个像“非典”一样简单易记的命名迫在眉睫。用一个简单好记的词语给疫情命名,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出于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疫的现实所需。记者在基层走访发现,在海报等宣传科普材料上,普遍找不到疫情全名的影子。采访得知,名称“隐身”是当前使用的表述太长,使用不便。全名“缺席”,不利于做好防疫工作。近期,各地各级纷纷成立应对疫情的专门机构,一般都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或“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地方举办一场疫情防控会议,名字一般就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有些名字含有“的”字,有些没有,显得不规范,但它们有一个共性特征——长。

正因为太长,人们宣传防疫时记不住、念不全、易出错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有人就说,把疫情全名在电脑或手机上打出来再加仔细核对,就要花几分钟时间,仍然容易出错。防疫宣传中称呼疫情为“那个病”已经不是个例,这对疫情防范知识的普及十分不利。

当务之急,应当给当前的疫情一个科学、简单、统一的命名,要方便好记,便于科普宣传,同时也能让参与抵御疫情的人员有更多精力、腾出手来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治战斗中,而不是纠结于名字的准确性。

疫情的命名应当科学、高度概括,但也不宜完全按照“专业偏好”过分抠字眼。类似“非典”这样的名字,深究起来其实也有瑕疵,但它之所以存在至今,正是因为它含义清晰、比较好记。借鉴“非典”的命名思路,以“新冠”二字给当前疫情命名,其实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重大疫情的命名,还涉及表述严肃性的问题,需要统筹考虑,不能过于草率。但是,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自上而下、从内到外全面推开,使广大群众尽快熟悉使用。当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相信疫情终将被歼灭,其名字就会如同疫情一般,永远成为尘封的历史。(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毛振华 苏晓洲/文、江苏语言文字网、今日头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