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健康提醒: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对此,陈铭晟副教授提醒广大市民,日常要避免不健康的高糖饮食、吸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定期检查口腔及牙齿的习惯,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陈铭晟,口腔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VIP中心(特需门诊)副主任,全国青联委员,渝中区人大代表。专长:各类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尤其擅长牙齿美容修复、CAD/CAM全瓷修复及全瓷贴面修复。口腔是通往身体的大门,口腔健康对个人的全身健康至关重要。重医附属口腔医院VIP中心(特需门诊)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铭晟指出,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很多常见口腔疾病(如蛀牙、牙周病等),都是因为口腔卫生不好造成的。“口腔卫生不良会造成细菌的堆积和繁殖,对牙齿硬组织的侵害会引起蛀牙,对牙齿支持组织的侵害会引起牙周病。”陈铭晟副教授介绍,尤其是牙周病,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造成牙龈出血

今年的3月20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口腔健康日,宣传主题是:“为健康口腔而自豪”。自2007年开始,每年的3月20日被国际牙科联盟(FDI)设立为“世界口腔健康日”,致力于提高全球对口腔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鼓励大家重视并主动呵护口腔健康,了解口腔健康对个人整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1)

为了响应世界牙科联盟的号召,以及中华口腔学会的倡议,提升大众口腔健康素养,华龙网健康频道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口腔医院)推出世界口腔健康日特别策划,邀请到重医附属口腔医院VIP中心(特需门诊)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铭晟;正畸科(上清寺院区)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黄兰;牙体牙髓科(冉家坝院区)副主任医师于洋;正畸科(冉家坝院区)副主任医师王云霁等专家,分别从口腔卫生、龋齿、正畸等方面,讲述不同人群口腔保健措施,鼓励大家重视口腔健康,从而预防疾病,维护全身健康。

陈铭晟:养成良好口腔习惯,有效预防口腔疾病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2)

受访专家

陈铭晟,口腔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VIP中心(特需门诊)副主任,全国青联委员,渝中区人大代表。专长:各类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尤其擅长牙齿美容修复、CAD/CAM全瓷修复及全瓷贴面修复。

口腔是通往身体的大门,口腔健康对个人的全身健康至关重要。重医附属口腔医院VIP中心(特需门诊)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铭晟指出,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很多常见口腔疾病(如蛀牙、牙周病等),都是因为口腔卫生不好造成的。

“口腔卫生不良会造成细菌的堆积和繁殖,对牙齿硬组织的侵害会引起蛀牙,对牙齿支持组织的侵害会引起牙周病。”陈铭晟副教授介绍,尤其是牙周病,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造成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脱落,同时也与很多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甚至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对此,陈铭晟副教授提醒广大市民,日常要避免不健康的高糖饮食、吸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定期检查口腔及牙齿的习惯,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健康提醒: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

陈铭晟副教授表示,由于女性在妊娠时期,激素水平改变,使得口腔更容易受到炎症的侵害,疾病本身剧烈的疼痛、治疗中的紧张、所使用的药物、拍片等,都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流产或早产。同时,怀孕期间女性可能会出现孕吐,胃反流(食物或饮料反流)或呕吐会增加口腔内的胃酸量,这会损坏牙釉质并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因此,陈铭晟副教授呼吁广大女性,在计划怀孕前,记得要做好口腔疾病的检查,处理口腔问题,孕期也要重视口腔卫生的维护。

小贴士:保持口腔健康的7个小妙招

1、每天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三分钟:刷牙有助于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如果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龋病和牙周病。

2、刷牙要面面俱到:使用手动牙刷或电动牙刷刷牙齿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咀嚼面。

3、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在预防龋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4、刷牙不要蘸水,以干刷开始。

5、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磨损的旧牙刷无法有效清洁牙齿和口腔。

6、每天至少使用牙线一次:牙线和牙间隙刷有助于清洁牙齿之间难清理的区域。定期清洁有助于去除食物残渣,并通过去除牙龈缘附近的牙菌斑来减少牙周病和口臭。

7、在旅途中保护您的口腔:如果无法及时刷牙,可在饭后和吃零食后用清水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

黄兰:家长注意!别错过儿童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期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3)

受访专家

黄兰,正畸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清寺院区)副主任(主持工作)、正畸教研室副主任,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的牙齿发愁,比如牙齿不好好长,挤在一起了;乳牙还没掉,恒牙已经长出来了;换牙后牙缝太大,说话漏风等问题。那么,造成孩子的牙齿不整齐的原因有哪些?孩子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重医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清寺院区)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黄兰指出,孩子牙齿不齐的情况不同,矫正时机也有差别。

“造成儿童牙列不整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习惯因素。虽然先天性因素很难去预防,但面对后天因素,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儿童的异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黄兰副教授表示,孩子牙列不齐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牙龈炎或牙齿龋坏,畸形严重时咀嚼功能严重降低,会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胃肠负担形成胃肠疾病,损害身体健康。

儿童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期

1、乳牙期

婴儿通常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到3岁左右时所有乳牙就应该全部萌出了,所以3岁-6岁就是完整的乳牙期。此时孩子全身及面颌部生长发育速度快,乳牙列已经发育完成,牙齿矫正时只需施以轻度的外力,就能引起显著的变化,在短期内使畸形得以矫正。

在这个阶段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地包天”,也叫乳牙反合。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上下前牙的咬合来判断,如果下前牙在上前牙前方,“包”住了上前牙,也就是“地包天”的情况。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地包天,或者咬合不正常,偏侧咬合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干预,治疗“地包天”的最佳时机为4-5岁。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常常会有吮吸、吐舌等动作,多数可以随着孩子发育而自行改善。如3岁以后发现孩子仍有频繁的吮指、吐舌头、咬嘴唇、咬物、张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应及时纠正,避免长期以往对孩子的牙齿、口腔健康甚至面部发育造成极大损伤。

2、换牙期

孩子在6岁左右就开始序列替换牙齿,常常会持续到12岁左右,这个过程中乳牙、恒牙共存,也叫“混合牙列期”,牙齿不齐特别常见,家长常会发现孩子的牙齿变“丑”了。这一阶段被称为“丑牙期”,如果是由正常的乳恒牙替换形成的牙齿不整齐,随着恒牙的逐渐萌出,牙齿会自行进行调整至整齐的状态,家长朋友无需太过担心。

但以下情况需家长朋友们特别注意:如果孩子存在有个别牙反合、锁合、后牙反合等情况;换牙时存在因乳牙、恒牙替换紊乱等情况;持续存在吮指、咬唇、吐舌、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情况;孩子面部发育异常如面部凹陷、面部偏斜等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专科检查。这一时期的诊断、治疗都相对复杂,统称为早期治疗,分为预防性治疗和阻断性治疗,治疗方法和手段多样,如能合理利用孩子的颌面部生长发育潜力以及牙齿和牙周组织对治疗的快速反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下一阶段的治疗难度。由于早期矫治的复杂性和时间跨度较长,建议家长在孩子开始替换恒牙时就开始进行正畸专科检查,避免错过最佳矫正时机。

3、恒牙期

通常认为孩子在12岁左右就换完牙齿了,此时就进入了恒牙期。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孩子恒牙已大部分或完全萌出,牙弓发育也基本完成,牙齿的问题也已基本暴露完全,医生可以对牙齿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此外,这一阶段孩子的牙槽骨正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改建能力强,牙齿矫正正好可以很大程度的利用孩子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使牙齿移动及牙槽改建达到最佳水平。因此,这一阶段不仅利于牙齿移动,而且一些轻微的颌骨发育问题仍可能被改善。

这一阶段被认为是正畸的黄金时期,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牙列问题,比如牙齿前突、牙列拥挤、牙列散隙、深覆盖、深覆合、锁合等,以及轻度的骨性错合畸形,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牙列问题合并有严重的颌骨骨性问题,则可能需要成年后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黄兰副教授表示,无论是哪个时期、处于什么阶段、孩子的口腔存在哪些错合畸形,都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设计,因此建议家长至少在孩子开始换牙时(大约6-7岁)就开始定期带孩子到正畸科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如孩子乳牙有“地包天”的情况,则应将就诊年龄提早至4-5岁。

王云霁:成人牙齿矫正,取决于患者牙齿及牙周状态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4)

受访专家

王云霁,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WFO国际会员,重庆市口腔正畸专委会青年委员。擅长:正畸及正畸相关的基础及临床工作,成人正畸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儿童矫治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病例大赛一等奖,重庆市全科病例大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重庆市卫计委课题一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很多口腔科医生在正畸临床工作中,都会经常被患者问到:“我年龄这么大,还能做牙齿矫正吗?”“有没有什么后遗症?”“正畸后牙齿会不会脱落?”等等。重医附属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云霁医生表示,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畸,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正畸移动牙齿的原理是什么。

相较于青少年,成人正畸更复杂、疗程更长

“正畸,顾名思义,它指的是矫正牙齿、解除错合畸形。正畸之所以能移动牙齿,它主要的生物学基础是因为牙槽骨的可塑性。”王云霁医生说,牙槽骨是我们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矫治过程中牙槽骨的变化,其实就是破骨与成骨平衡的生理过程。

王云霁医生表示,由于成年人生长发育已经完成,颌面部骨缝已变为骨性融合,可塑性相对较低,而且成年人代谢速度变慢,生物反应性降低,这些都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所以与青少年儿童相比,成年人正畸更为复杂。他们的错合畸形常伴随着其它口腔疾患,比如龋病、牙周病、缺牙、牙齿磨耗、残冠、残根等,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矫治的复杂程度会相应增加。

同时,王云霁提到,虽然成年人做正畸治疗的主观意识强,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这一群体的适应性改建能力和骨组织代谢能力不如青少年,牙移动慢,口周肌的改建适应时间长,因此疗程和保持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患者可能还需终身保持。

成人正畸,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当然,成人正畸虽然疗程长,但它并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牙周状态。王云霁说,如果患者牙周条件良好,即便年龄相对较大,矫治牙移动的风险往往相对降低,若他的牙周条件较差,也能在经过完善规范的牙周治疗基础上,合理制定牙移动的方式和范围,确定合适的正畸矫治目标后,仍然可以选择正畸。

最后,王云霁提醒大家,任何规范的正畸治疗,都是在基于客观了解患者的错合畸形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治疗目标,这样才能降低矫治时牙移动的相关风险。因此,牙齿矫正一定要去规范的正畸专科门诊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本身的牙周条件,制定合理的成人个性化正畸治疗计划,甚至采用多种治疗措施,包括与其他专科配合,尽量规避或减少相关风险。

于洋:纠正虫牙的四大误区,正确防治虫牙

2023年世界口腔健康日发表意见(关注世界口腔健康日)(5)

受访专家:

副主任医师,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交流访问学者。专长: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项诊疗技术,擅长牙体龋病、非龋性疾病及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治,前牙美容修复及冷光美白技术,嵌体修复、后牙单冠修复等。

龋病,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虫牙”。很多人都知道,虫牙就是牙齿“遭虫蛀了”,但却并不清楚它的产生原因,以及对它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虫牙是不是会遗传、传染,补钙能预防虫牙、吃药杀菌能预防虫牙等。

“事实上,引发虫牙的‘元凶’是酸,这些酸是口腔细菌利用食物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这才有了虫牙的发生。”重医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北部院区)副主任医师于洋 医生表示,口腔细菌最爱含糖量高的食物,尤其是饼干、巧克力、奶糖等,这些甜食很容易粘在牙上,我们吃这些甜食的时候,细菌也在“吃”这些甜食,细菌利用这些细菌产生酸腐蚀我们的牙齿,久而久之牙齿就像被虫蛀了。

对此,于洋医生提醒大家,我们要正确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纠正错误的牙齿健康认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口腔健康。

误区一:补钙可以预防虫牙

有患者朋友在想:自己容易得虫牙,是不是因为缺钙导致了牙齿变脆,那我多吃点钙片,把牙齿加固了,那是不是就能预防虫牙了?于洋医生说,牙齿的坚固程度早在牙齿萌出前就确定好了,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补钙可以促进牙齿健康。但它长出来后,再补钙也不能预防虫牙。

误区二:虫牙可以通过吃药杀菌治好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长了虫牙后就吃各种消炎药,想通过杀菌的方式治疗虫牙。于洋医生表示,吃消炎药杀菌是治疗不好虫牙的,因为虫牙会在牙齿上形成洞,细菌、腐败的食物残渣、崩坏的牙齿都埋在洞里,我们必须要先把这些烂牙齿和食物去除干净磨除掉,再用材料充填完好才能治疗好。

误区三:父母的虫牙会遗传给孩子

有的家长一口烂牙,所以很但心孩子会变得和自己一样,那父母的虫牙会遗传给孩子吗?于洋医生表示,这完全可以放心,虫牙不是遗传病,不会遗传的。

“虽然我们经常看到,父母的虫牙多,孩子的虫牙也不少,但这不是因为虫牙从父母那儿遗传给了孩子。”于洋医生解释,这是由于家人间的生活环境、每天吃的食物,口腔内的细菌,牙齿的形态,唾液的产量和牙齿的抗菌抗酸能力,虫牙的易感性等都相像,这些就导致了虫牙会遗传的错觉。

误区四:虫牙会传染给大家

有些患者担心:周围的人长虫牙了,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上。“虫牙并不会像HIV、乙肝、流感这类的病毒,可以在广大人群中传播。”于洋医生提到,但有一点要注意,引起虫牙的细菌能在特定人群中传染,比如,如果妈妈口中有很强的导致虫牙产生的细菌,当这些细菌进入孩子嘴里,就可能增加孩子患虫牙的风险。

来源:华龙网 重医附属口腔医院

责编:何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