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防治知识(一文了解慢阻肺的预防)
慢阻肺的防治知识(一文了解慢阻肺的预防)图片来自网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化,称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很多患者还会出现胸闷、身体消瘦、焦虑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持续气流受限的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主要是由于气道和肺部受到有毒气体和有毒颗粒的侵袭,发生慢性炎症引起的。图片来自网络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清晨较重)和/或咳痰(白色黏液或脓性痰)。、少数患者的痰液中会出现血丝,劳力性气短、身体疲乏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官方数据,慢阻肺的发病率约为8.4%,4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较高。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慢阻肺的病因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有关,在高吸烟、污染严重地区或特殊职业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可能远高于官方数字。
1.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持续气流受限的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主要是由于气道和肺部受到有毒气体和有毒颗粒的侵袭,发生慢性炎症引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清晨较重)和/或咳痰(白色黏液或脓性痰)。、少数患者的痰液中会出现血丝,劳力性气短、身体疲乏等。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化,称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很多患者还会出现胸闷、身体消瘦、焦虑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图片来自网络
2. 慢阻肺的诱因
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长期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比如吸入的粉尘和化学物质较多,或者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木材、农作物残梗、煤炭以明火或在通风功能不佳的炉灶中燃烧,可导致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烹饪过程中使用燃料产生的室内生物暴露可能增加许多发展中国家女性的慢阻肺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个人的遗传因素(比如基因缺陷、肺部先天发育不良)、疾病因素(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增强)等也会影响患慢阻肺的几率。
3. 慢阻肺的诊断和评估
目前,慢阻肺的诊断还是依赖于临床表现,也就是患者主诉症状的突然变化,比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情况超过日常变化范围。还没有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慢阻肺临床诊断的明确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有复发性下呼吸道感染史和/或有接触该疾病危险因素史的患者均应考虑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必备条件。
如果存在下列特征,需要考虑慢阻肺诊断:①既往诊断慢阻肺;②每天吸烟20支以上超过15年;③在封闭空间有长期大量生物燃料暴露史或职业粉尘接触史;
图片来自网络
④40岁以上出现症状、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⑤表现为慢性咳嗽或咳痰、逐渐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⑥症状持续存在,较少发生日间变异。
慢阻肺评估的目标在于确定气流受限程度、疾病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和远期不良风险(如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从而用以指导治疗。
4. 慢阻肺的预防和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吸烟人群,慢阻肺的预防和治疗,戒烟是关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美国疾控中心建议青春期未接种Tdap疫苗的慢阻肺患者进行补接种,以预防百日咳、破伤风和白喉的发生。
药物治疗可减轻慢阻肺症状,降低急性加重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合并症、成本以及患者的顺应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
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的身体不适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很多慢阻肺患者还存在患有营养不良并发症的情况,一方面患者在患病后易于出现缺氧和厌食,导致进食量减少,此外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能量代谢增加现象(比如呼吸肌做功增强),导致自身能量消耗大大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营养干预,在患病早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并制定长期营养支持方案。
对于康复期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锻炼时,应注意锻炼强度和时间。
关于慢阻肺的知识,您了解了吗?
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点赞关注鼓励,我们将继续带来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1] 2021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解读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21 13(1) 16-36. [2] 慢阻肺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分析 智慧健康, 2022 8(3) 43-45. [3] 慢阻肺治疗及护理,你究竟了解多少 现代养生 2021 21(2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