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贝时璋先生养生秘籍(女儿身男儿体行侠仗义)
107岁贝时璋先生养生秘籍(女儿身男儿体行侠仗义)百岁老人(非本文)县里还专门组织人员撰写她的事迹。她孝顺尊老,丈夫的伯伯长期卧床没人照顾,年逾七旬的她就将他背回家里,尽心伺候。她身体非常好,一辈子只喝过三副中药,从没上过医院,105岁无疾而终。她去世之后,全县上千名干部群众来吊唁她。
燕幺妹只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但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她从出生就跟常人不一样,虽为女儿身,确是男儿体,她从小习武,悟性超人,习得一身好武艺。
为了养家,她13岁子承父业当纤夫,出嫁后,村里土匪横行,她行侠仗义,一个人勇斗土匪。
行侠仗义的性格贯穿她的一生,年逾七旬的她,为保护生产队的豆地,还勇斗盗贼。
她孝顺尊老,丈夫的伯伯长期卧床没人照顾,年逾七旬的她就将他背回家里,尽心伺候。
她身体非常好,一辈子只喝过三副中药,从没上过医院,105岁无疾而终。
她去世之后,全县上千名干部群众来吊唁她。
县里还专门组织人员撰写她的事迹。
百岁老人(非本文)
一燕幺妹,1895年六月初九午时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郑家驿一户姓燕的人家,她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哥哥。
父亲是一个出苦力拉纤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因此,当燕幺妹出生时,她父亲就狠心地让接她出世的亲奶奶,把她丢进盛满水的脚盆里准备准备淹死。
可是,把她扔进去以后,所有人发现她一双小手乱抓,抓住盆沿,竭力往上爬,所有人一下子都愣住了。
父亲不管众人求情,还是坚定得让人掰开抓住盆沿边的小手,一定要淹死她。
谁知刚掰开,她就顿时大哭大闹。
众人见状,纷纷劝阻她父亲积个德,留她一条小命,父亲只好铁青着脸走开。
她整整哭了一个月,在此期间,她父亲再没看一眼,也没起个名字。
因她排行老幺,母亲随口就叫她“幺妹”,于是,她的名字就叫“燕幺妹”。
这一叫,竟叫了105年。
练武老照片(非本文)
二燕幺妹从小便是个女儿身、男儿体。
她争强好胜,刚烈顽皮,十分任性,倔强起来像头牛。
3岁时,父母把她按在地上,强行裹脚。
一转眼,她撕开裹脚布,扔得无影无踪。
父亲常年在江边拉纤为生,脾气暴躁,经常打她,她却从不肯低头。
6岁时,燕幺妹吵着要读书,父亲断然拒绝,反将她反锁在小闺房内,丢些布头针线,逼她挑花绣朵,学针线工夫。
父亲对3个哥哥格外偏爱,为此还特地从安化请来武功大师蔡师傅教他们习武。
但是,三个哥哥根本不是练武的料,学了半年毫无长劲,而经常在房中暗自窥视并偷练的燕幺妹却练成了。
蔡师傅见状自感惊奇,燕幺妹管窥蠡测,契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
他表面佯装不知,暗地在外传授时故意提高嗓门。
燕幺妹心领神会,探索索隐,练习时如鱼得水,一招一式虎虎生风。
蔡师傅暗自感叹,如此得心应手,必成大器!
父亲知道燕幺妹偷练武术的事后,非常生气,对她又是一阵毒打,父亲扬言还扬言要打死她。
幸亏蔡师傅出面讲情:“习武护身,倒也不是坏事。”
父亲只好罢手。
燕幺妹从此更加刻苦,两年之后,蔡师傅临别时,悄悄授予她几手绝招,燕幺妹铭记在心,挥泪叩拜。
燕幺妹13岁那年,父亲在急流险滩拉纤溺水身亡,家庭生计从此没有了着落,燕幺妹不顾众人反对,执意顶替父亲拉纤。
燕幺妹能吃苦、舍出力,加之她天生丽质,逗人喜欢,纤夫们都喜欢她。
15岁那年,她嫁到了车湖坑车家滩一户船匠世家。
丈夫刘松庭对她格外恩爱,二人共生育五子一女,一家老小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倒也舒坦。
纤夫
三日月如梭,1928年初秋傍晚的一天,33岁的燕幺妹遇到了一场飞来横祸。
那一天,燕幺妹刚从棉花地里回来,只听有人叫喊:“土匪来啦!”
顿时,村里一片混乱。
燕幺妹稍作镇定,此时她丈夫带着小孩走亲戚还没有回来,正好无牵无挂。
她顺手操起门后一根木棒,飞身出门,此时迎面就扑来3个土匪。
土匪见从天上突然掉下来个美貌女子,不禁直勾勾地盯着她。
燕幺妹见到土匪,抢先出击,几棍就将两土匪打倒在地。
另一个土匪见来者不善,吓得拔腿就跑,一眨眼便不见人影。
没过多久,那个跑了的土匪带来了二三十个土匪,将她团团围住。
那个跑了的土匪指着她尖叫:“就是这娘们,好厉害!”
话音未落,人群中站出个虎背熊腰的土匪,也不说话,拿着刀就向她砍来。
燕幺妹见状,拿起手中的棍棒将刀打飞几丈远,那名壮汉土匪也捂着被震破的手掌虎口,急忙退到一边。
土匪见状急了,连放两枪,子弹朝燕幺妹擦身而过。
第一次听见枪响,燕幺妹心头骤然一紧,发愣走神。
乘这当口,众土匪一涌而上,有的用枪管顶她后背,有的用粗绳扣她脖子,使之动弹不得。
月光下,土匪头子端详着她,如获至宝:这女人不仅长得标志,而且骁勇善战,天赐于我。
他便盼咐手下:“把她好生照料,谁也不得动她一指头,不然,老子决不轻饶!”
于是,燕幺妹被绳索牢牢捆绑,向牛车河土匪的窝点走去。
土匪们摆酒设宴,瓜分浮财,直闹到半夜时分,酒足饭饱的匪首才来到她的单身禁室。
这匪首虽然五短身材,但满脸堆笑,阴险狡诈,有一身蛮力。
匪首见燕幺妹两眼怒视着他,不敢轻易给她松绑。
匪首笑道:“你若顺我做压寨夫人,老子从此愿一切听你的,如何?“
燕幺妹冷冷道出一番话来:“你若暴力占有,俺就是死,也休想得逞!如果是条汉子,俺俩凭本事说话,你赢了,我或许留下,你输了,放我回家!”
匪首击掌赞同,心里更加喜欢这个刚烈坦荡之女,问道:“你说怎么个比法?”
燕幺妹脱口道:“今晚我要歇息,明日由你挑地方,再作决断!”
匪首连连点头,一面给她松绑,一面吩咐手下好菜好酒侍候,严加看管。
一顿饱餐之后,燕幺妹不免后悔起来。
师傅曾教导:习武护身,不可斗狠;中华武功深不可测,须知天外有天,就算功力高强,也难免寡不敌众。
想到此,她决意三十六计走为上,想法连夜逃走。
燕幺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她乘一个土匪出去方便,另一个时常用酸溜溜眼神端详她的瘦高个土匪一人看守之机,突然压低声音叫道:“哎,你过来一下。”
那土匪见秀丽端庄的美人向她招手,像中了邪似地急忙跑了过来,从窗口伸过头来淫笑道:“夫人有何吩咐?”
燕幺妹甜甜抿笑:“我后背被你大哥打了一掌,痛得厉害,你帮我揉一下背吧。”
土匪一听,乱了方寸,顾不得多想,猴急火燎地打开铁锁开门。
土匪还未近身,燕幺妹似旋风般转到他的身后,闪电式连拍三掌,一掌中维道,二掌中巨阙,三掌中归藏,三大要穴击中,匪兵连哼也未哼一声,立即像个泥人瘫软倒地。
燕幺妹急忙换了他的衣服,朝东疾奔而去。
燕幺妹朝东回归,一路边走边问。
为躲避土匪和坏人,她不敢走大路,尽量在山中穿行,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
第三天深夜,衣衫槛搂的燕幺妹终于返回家中。
土匪旧照
四解放后,燕幺妹年纪大了,但她见义勇为、惩恶扬善、像一团火一样的性格丝毫未改。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前,由于贫穷,集体财物常被偷盗。
燕幺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就在队里的蚕豆接二连三被盗的一天晚上,她换了件深色衣服,不顾别人劝阻,独自一人去蚕豆地里巡逻。
有一天,大约晚上11点钟,蚕豆地里来了三个年轻人,一个蹲在田睦边望风,另两个窜到地里摘蚕豆。
燕么妹猛然走到望风的那人面前,吓了他一跳。
那人见是个年过七旬的老妇人,恐吓地喝道:“老婆子,莫管闲事,不然莫怪俺不客气!“
燕幺妹说:“年轻人要有骨气,莫做些偷鸡摸狗之事,赶快回去吧。”
三个年轻人变了脸,将她团团围住:“你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今天就送你上西天!”
说着,三人一齐动手,气势汹汹而来。
燕幺妹也不答话,两手一伸,便把前面两个抓起来摔出丈把远,单脚一扫,另一人跌了个狗吃屎, 三人爬起来拳臂乱舞。
不料出手便觉半边身子麻软,站立不稳,爬起来就逃。
燕幺妹为了吓一吓这几个毛贼,追了几步。
不料一不小心,跌入一个丈多深的干渠内。
三个贼人以为老婆子不跌死也摔坏,收住脚步,返过去看把戏。
正在这时,燕幺妹提口真气,一招早地拔葱,借力飞身纵起,人如老茸,在空中一个倒翻之后,双脚轻轻落地,稳稳站在渠堤。
三人惊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个叫道:“她就是天天搬两百多斤硅白腌干菜的燕老婆子!”
自此,“宝刀不老”之风传遍四邻,车家滩一带再也没有出现偷摸失窃之事。
燕幺妹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她尊长爱幼的故事流传很广。
在车家滩,至今还流传一段媳妇背公公的美谈。
燕幺妹妹丈夫的伯伯无后人,中风后由兄弟轮流照顾。
轮到她家照顾时,丈夫外出干活,几天不能回来。
燕幺妹二话没说,将伯伯背回了家,伯伯病了,她又背他往返十多里上医院。
燕幺妹当时也是70多岁的人了,有人笑她媳妇背公公,她还乐呵呵打趣道:“就只兴公公背媳妇?我偏要媳妇背公公!“
燕幺妹确实贤孝,伯伯身子不能动弹,她接屎接尿;伯伯肚肠不好,有时控制不住拉在身上,她就耐心地擦擦洗洗,感动得老人不知说什么好。
对于燕幺妹乐善好施,退休教师刘昌乐每每提到都热泪盈眶。
文革期间,车湖坑小学教导主任刘昌乐因家庭出身不好挨批斗,感到悲观压头。
一天晚上,燕幺妹提了几个鸡蛋上门看望。
她安慰刘老师说:“您要想开些,相信共产党是不会冤枉好人的。”
当她知道刘老师在批斗期间只发生活费,正为父亲病重缺钱急得团团转时,便马上给她送去了一包钱。
当刘老师打开用手帕包裹的钱惊呆了:折叠得整整齐齐的钞票,一元面值的只有一张,一角得很少,大都是一分、二分、五分的,共20多元。
刘老师不禁泪如泉涌:“这都是她卖干菜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啦!”
燕幺妹一生勤劳俭朴,生活平淡随意。
她在农村生活了75年,5儿1女因病相继去世后,政府给她“五保”待遇。
她自己种菜,加工干菜小卖,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她76岁时,丈夫病逝,在县委办工作的侄女燕金枝接她颐养天年。
在机关宿舍5楼居住的29年中,她闲不住,每天上下楼10多趟,帮助做些家务。
百岁老人(非本文)
燕幺妹处世豁达开朗,她一辈子,只吃过3副中药,从没住过医院。
在她105岁时,因身体虚弱,无疾而终。
在她去世之后,全县上千名干部群众来吊唁她。
燕幺妹去世两年之后,桃源县政协组织专门人员,收集她做的事迹,为她撰写传奇。
这一切,都源于她神乎其神的传奇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