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那么哪些人是预防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5.7%~6.4%和/或空腹血糖5.6~6.9 mmol/L作为空腹血糖损害IFG的诊断标准,而餐后2小时口服糖耐量7.8~11.0mmol/L作为糖耐量异常IGT的诊断标准。所以在这个阶段预防糖尿病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事实上,在临床当中,很多人都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1)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 mmol/L;(2)糖耐量低减指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介于7.8~11.1 mmol/L。按照是否伴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又可分为单纯性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两类。因此糖尿病前期可分为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三类。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1)

如何预防糖尿病?不仅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上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真正的糖尿病流行的大国。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从30年前的0.67%上升到现在的11.6%,而糖尿病的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30%到40%。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最新报道,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其中中国患糖尿病人数达1.14亿人。并且中国有4860万人患糖尿病的早期,糖耐量异常受损,排在世界的第一位。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2)

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健康科普堂邀请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教研室主任、科主任、主任医师田坚从如何预防糖尿病、从什么阶段入手、哪些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等科普糖尿病预防知识。

一、糖尿病前期阶段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前期状态包括糖耐量受损(IGT) 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属于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的可逆的过渡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对于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

WHO标准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1)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 mmol/L;

(2)糖耐量低减指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介于7.8~11.1 mmol/L。

按照是否伴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又可分为单纯性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两类。因此糖尿病前期可分为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三类。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3)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5.7%~6.4%和/或空腹血糖5.6~6.9 mmol/L作为空腹血糖损害IFG的诊断标准,而餐后2小时口服糖耐量7.8~11.0mmol/L作为糖耐量异常IGT的诊断标准。所以在这个阶段预防糖尿病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事实上,在临床当中,很多人都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

二、高危人群的识别

那么哪些人是预防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4)

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长期转归

1/3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1/3人群仍维持糖尿病前期状态,1/3人群血糖恢复正常。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此外,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筛查并治疗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四、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即已发生,这类人群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而且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也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但鉴于糖调节受损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且通过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逆转的可能性,因此也是血糖干预的最佳阶段。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5)

生活方式干预:中国大庆研究、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都证实了包括饮食、运动在内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大大将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

运动干预:根据已有循证医学证据,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干预应根据个人运动测试能力结果,推荐中等或较大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建议该人群坚持每周锻炼4~7天,每次40~60分钟,运动强度控制在40%~60%储备摄氧量或储备心率。若要达到更好的控血糖效果 则需更高的强度,并随着个体体适能的提高,逐渐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强度并积极对抗运动厌倦情绪。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6)

饮食干预: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有防治作用。这类膳食通常包括低热量、低脂肪,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种子,低至中量的鱼肉、禽肉和乳制品,以及少量红肉;高蛋白质饮食(碳水化合物提供40%能量,脂肪30%,蛋白质30%)相较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提供55%能量,脂肪30%,蛋白质15%)逆转糖尿病的水平更高,同时更能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坚果类食物能改善糖尿病高风险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植物蛋白、海制品、健康脂肪酸摄入,减少多余的卡路里摄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7)

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原则上应该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当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存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比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时,可以考虑给予口服药帮助改善糖耐量异常,减少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进展,减少其它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危害,但生活方式干预的措施仍然是最重要的。目前可用于IGT的口服降糖药物,中国只批准了阿卡波糖1种。虽然在国外二甲双胍是被批准使用于糖尿病前期的,但中国目前没有批准二甲双胍治疗IGT的适应证。临床上如果需要给糖尿病前期患者适当的药物干预,需要考虑具体情况。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虽然没有获批用于IGT人群,但是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它们有明确的糖尿病预防效果。

【本期专家】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8)

田坚,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教研室主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辽宁省内分泌学会常委、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常委、省免疫学内分泌免疫分会常委、省预防医学会老年骨质疏松预防与控制委员,沈阳市内分泌学会副主委、沈阳医学院学报编委。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临床工作30余年,诊治方向:糖尿病并发症、肥胖症、代谢性疾病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疾病。

m

一文带您科普糖尿病的小知识(健康科普堂糖尿病的预防)(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