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生健康专项工作会:河南卫生健康答卷周口篇
河南省卫生健康专项工作会:河南卫生健康答卷周口篇
数说周口
“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入选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示范市(全国共15个),获得中央财政5亿元资金支持。
全市成立3个城市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8.4%提升到2021年的28.97%。
社会办医的“周口模式”持续完善,现有民营医院198家。民营医院诊疗人数达598万人次,出院患者总数达46万人次。
这是一片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神奇土地,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画八卦、定姓氏;炎帝神农氏在此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老子李耳在此潜心撰写《道德经》,无穷智慧辉映神州大地。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地的周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健康周口建设,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动力、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优结构、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固基础、疫情防控保民生、中医药传承创新促发展”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持续提高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
截至目前,周口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300个,其中三级医院11个;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219人,床位55363张,医药超市、便民诊所遍布大街小巷,全力护佑百姓健康。
深化医改
“周口模式”成为出彩名片
十年来,周口市坚持立足基层、创新服务机制、突出特长,把打造“周口模式”贯穿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取得明显成效。
周口市按照“市强、县优、乡稳、村活”的总体改革思路,形成了“市县一体、五医联动、数字赋能、中医贯通”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路径。全市成立了3个城市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组建了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取得了“三得”(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医保风险得防控)效果。
今年6月,周口市获“国务院2021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彰;年初,入选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示范市,获得中央财政5亿元资金支持。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21年年底,周口市共有家庭医生团队2102个,签约服务率达75.22%。其中,太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了智能健康服务,形成了“保健在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及时转、疑难有会诊、康复回社区”的“太昊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上,2018年以来,周口市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市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投资2.3亿元建成市、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信息平台,融汇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市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周口市还组建了4家互联网医院,签约39家国内知名互联网医院,汇聚市域和全国优质医疗资源于一体。
此外,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补充,社会办医的“周口模式”也持续完善。据统计,周口市现有民营医院198家。民营医院诊疗人次达598万人次,出院患者总数达46万人次。
夯实基础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全力推进“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防治管结合、上联下带”的市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截至2021年年底,周口市有160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或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0.4%;有4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社区医院基本标准;有标准化村卫生室5762家,达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家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要求。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升级。目前,周口市已有6家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国家财政支持2亿元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周口医院”成功落地;神经、心血管、呼吸专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级复核;“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周口市中心医院合作中心”挂牌运行;周口市中心医院东区医院顺利开业;周口市老年医院、市眼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倡导健康观念
健康周口建设扎实推进
十年来,周口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4元;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67%。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近年来,周口市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科普六行动”、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活动亮点纷呈。2020年12月,周口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郸城县、鹿邑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其他县(市)实现了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
周口市积极开展“健康周口行·大医献爱心”、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及健康促进县、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截至目前,周口市有6家医院被评为省级健康促进医院,郸城县顺利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县评估;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8.4%提升到2021年的28.97%。
发挥特色优势
加快中医药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不断强化投入保障、发挥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发展步伐。
周口市累计投入2.8亿元支持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7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完成搬迁新建项目;17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中医馆(建成率超过90%),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35个;市级、县级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健全了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周口市建设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专科联盟9个,建成国家重点中医专科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省级特色中医专科12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30个,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3个县(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82.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周口市以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训、学科带头人培养等为载体,多途径培养培训中医药人才。全市现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名、河南省青苗人才培养指导老师9名、河南省名中医1人、市级名中医30人;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中医学术流派二级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一老一小”照护及妇幼健康水平
“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十年来,周口市充分调集社会力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周口市共有老年医院5家,设置安宁疗护机构(病区)14家,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社区11个;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约,签约率达100%;全市拥有医养结合机构21家,床位总数达7212张,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达96%;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绿色通道的比例达100%,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62.5%,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100%;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为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个社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社区成为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
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上,周口市依托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全市婴幼儿相关政策咨询、机构备案指导、日常监管和评估检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创建工作,2021年,全市成功创建8家示范性托育机构。
在保障母婴安全上,周口市扎实开展“两癌”(乳腺癌、宫颈癌)、“两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苯丙酮尿症)筛查民生实事,落实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2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5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情系困难群众
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以来,周口市紧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目标,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为实现信息的精准管理,周口市对原有健康扶贫数据进行摸底调查,并及时调整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应保尽保”,看病就医自付费用比例稳定在10%左右;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应治尽治”,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30种,累计救治2521人,救治率达100%;同时,将贫困边缘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
周口市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从2020年9月开始,全市县域内所有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90余万人次,免收住院押金18.55亿元。
筑牢严密防线
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周口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及时分析研判全市疫情形势,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周口市严格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建立了中西医联合会诊、联合救治机制;定点医院和后备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床位不断增加,负压救护车达到75辆,拥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室68家,日检测量可达63.7万管;共改造106家发热门诊,建成93家发热哨点诊室。
周口市迅速组织开展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今年10月9日,周口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33.66万剂次,如期完成工作目标,有效建立了免疫屏障。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国胜说,立足新时代,周口市卫生健康工作者将永葆初心、激流勇进,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推进“五医联动”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让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侯少飞 常 娟 通讯员 杨基伟 图为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周口市,由王银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