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的精准扶贫:乐山市健康扶贫的探索
乐山的精准扶贫:乐山市健康扶贫的探索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基础工作。乐山市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持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主要做法基本情况 四川省乐山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辖11个县(市、区),有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村25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万户21.2万人,其中因病致贫2.9万户。截至2019年6月,已有两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村减少至33个,贫困人口下降至1.26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减少至1641户,贫困发生率从9%降低至0.5%。乐山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29个,其中医院9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3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9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全市拥有病床数23488张,每千常住人口病床数7.18张;全市有执业(助理)医师7769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本刊将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报道内容,传递各地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等,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川省乐山市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疗保障力度,筑牢健康扶贫网底,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健康中国观察网 www.jkzggcw.com
基本情况
四川省乐山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辖11个县(市、区),有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村25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万户21.2万人,其中因病致贫2.9万户。
截至2019年6月,已有两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村减少至33个,贫困人口下降至1.26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减少至1641户,贫困发生率从9%降低至0.5%。乐山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29个,其中医院9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3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9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全市拥有病床数23488张,每千常住人口病床数7.18张;全市有执业(助理)医师7769人、注册护士8788人,乡村医生3144人。近年来,乐山市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工作目标,以4个贫困县脱贫攻坚为重点,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成效凸显。
主要做法
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基础工作。乐山市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持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第一,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工程。严格落实财政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费用,为1660名民族地区无户籍人员统一办理临时医保卡,实现精准施策无盲区,同步跟进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对贫困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就诊精准识别100%、就医信息管理100%。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等政策措施,将“贫困人口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控制在10%以内”纳入目标要求,“先诊疗后结算”从县域内放宽到市级医疗机构。先后筹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医药爱心基金8500万元,累计利用5000万余元救助16万余人次,实现贫困患者住院(含依规转诊)、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4.7%、5.1%。
第二,实施公共卫生保障工程。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3159人组成健康扶贫工作队651支,免费为16.3万贫困人口健康体检。依托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贫困人口就医精准识别、信息动态掌握、费用实时监控,并进一步规范基层数据录入,提高数据准确度。截至2019年6月,核实贫困人口患病情况41182人,其中大病集中救治13206人,慢病签约服务累计22187人,重病兜底保障累计5789人。
第三,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100%。创新多种模式医联体,组建松散型医联体21对,建成“嵌合型”医联体两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托管乐山市马边县人民医院,日前开展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5G AI)消化内镜远程诊断。乐山市两家三级医院为贫困地区提供远程影像、检验和病理等诊断服务5万余人次,“互联网 医疗健康”方式在贫困地区得到实践。强化东西部扶贫医疗卫生协作,紧抓浙江省4市(金华市、衢州市、绍兴市、台州市)帮扶乐山市4个贫困县机遇,实现人员互派、培训5600余人次,建成重点学科8个,开展新技术项目53个,落实帮扶卫生项目资金1600万元。
第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工程。开展贫困地区医务人员上门培训、上派进修,落实三级医院医师晋升中级职称须到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半年制度。在贫困地区实施卫生健康人才振兴工程,先后为4个贫困县招录卫生人才400余人,贫困地区卫生人力配置得到有效提升,总量达到2344人,与2015年相比增长21%。对口支援实现全覆盖,从31家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派94名中级职称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分赴4个贫困县和对口援助的凉山州美姑县等地开展“传帮带”,签订“师带徒”协议305份,开展远程教学86项,远程指导144项,现场带教126项。
创新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乐山市2032个行政村中有近500个行政村没有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招不来、引不进、留不住、考不上”现象较为突出。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结合乐山实际,实施“一村一医”人才战略。
举办“民族医士班”。乐山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民族地区是短板;从结构来看,基层一线是短板。实现全市居民健康保障,让民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破题点在于加快乡村一线尤其是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培养。从2013年起乐山市举办“民族医士班”,由市、县政府出资,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学校联合办学,定向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和金口河区4个贫困县区培养中专学历医学生。分两批招生,2013年招收100名、2014年招收100名,学制3年。学员全部从贫困地区没有乡村医生的“空白村”中选送,每村选送1人,要求年龄20岁左右、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学员通过三年的正规中专学历教育,获得中医学中专毕业证书,毕业后全部回户籍所在行政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16年7月、2017年7月,两批共200名毕业学员先后回到户籍所在行政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此乐山市民族地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一村一医”之民生目标,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举办“乡村医士班”。2016年,乐山市比照“民族医士班”培养模式,由市、县财政出资,继续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学校联合办学,举办“乡村医士班”,用3个教学周期,为8个非民族县(市、区)培养274名乡村医生,确保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市每一个行政村有一名乡村医生的目标,彻底消除全市医疗“空白村”。目前,有在校生274人,其中93人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强化工作保障。“民族医士班”由市、县财政出资480万元,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住宿费、书本和资料费全免并发给每人每月生活补贴300元;“乡村医士班”由市、县财政出资1000余万元,学员生活补贴提高到600元/月,并增加100元/月的交通补助,解决学员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能专心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从2016年起全市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每个村卫生室7万元),共投入资金4011万元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为村医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经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40%下沉补助政策,保障其工作待遇,让毕业学员自愿扎根基层,安心在家乡开展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据统计,2016-2018年,乐山市基层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大幅提升,农村群众对乡村医生信任感逐步增强,同时也提升了乡村医生的职业尊严,从而有效形成“一村一医”健康网底,打造出一支“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到2020年实现村医全覆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针对医士班毕业的乡村医生制定培训计划,就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实现全覆盖轮训;分批次、分层次安排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大力提升其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支持乡村医生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参加高职考试,打通教育上升通道,取得更高学历。
二是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出台《关于建立乡村医生准入退出机制和完善养老保障的指导意见》,督促各县(市、区)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医生激励机制、退出机制,确保合理的待遇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三是创新健康扶贫模式。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康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在公共卫生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新模式,走出新路子,持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健康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