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白话参考】 “法会结束后.虚老邀请焕师夜谈。怀瑾随从侍奉。虚老道:‘法会已结束.你我都闲来无事,可以聊聊天,你大可不必拘守律仪。’焕仙师道:‘好。然而和尚西来到此,尽管您很高明,可辅佐您的人却不怎么样。五十日的法会白白过去,未免象在水里画纹、在空中写字一样。’虚老道:‘为什么这样说呢?’焕仙师道:‘良辰难值,良机易失。’虚老大笑道:‘老居士同显明法师接触吗?’焕仙师道:‘不但有接触,而且还很亲密。’虚老道:‘你们之间谈过什么吗?’焕仙师道:‘说过一些。’虚老道:’说了些什么?’焕仙师道:‘我让他踏踏实实给和尚作三年侍者一定会摸着向上出离的关键。他说摸不着该怎么办?我说你这瞎汉,便来成都找一根棍子打发你自己吧!’虚老大笑道:‘成都学佛的朋友怎样用功?’焕仙师道:‘有三种朋友在学佛时碰到困难,不可救药。所以才渴望老和尚去帮他们。’虚老道:‘第一种人是怎么样呢?’焕仙师道:“一种认为开悟后尚须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1)

袁焕仙先生简介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四川省盐亭县人,南怀瑾先生之师。先后在成都、南京成立“维摩精舍”,讲学传法,一方度化,四众共仰,门下弟子众多,南怀瑾先生为其中翘楚。袁焕仙先生著述由南怀瑾、徐剑秋等编撰、缮稿,整理为《维摩精舍丛书》;近年出版有《袁焕仙著述集》。


以下摘自 袁焕仙先生《灵岩语屑》。文中“白话参考”为小编收集网上资料居合自撰,仅供参考,欲深入理解,请研读原文。

灵岩七会既已,诸方长老共省中贤明缁素尊宿集成都文殊院而议曰:“比来禅德寥寥,曹溪南华寺和尚虚云者,宗门哲匠也。驻陪都,幸密迩,宜派重员迎其宾省,矜式来学”云云。众可之。推昌圆法师、焕师往。逆丁行,昌公病,怀瑾侍焕师行,载道前日,友好麋集而谓怀瑾曰:“比到陪都必有一番议论也,其毕志以告如何?”怀瑾曰:“诺。”兹辑此帙内彼时答朋侪书揭之,颜其篇名“尺素”。讵曰集赘?然亦飨我同好者矣。书曰:“某某足下,怀瑾侍焕师车行两日,乃抵陪都,与虚老过从五日,前后数谈,益知作家相见,备极平常,不但未逞机锋,更无所谓棒喝也。使非兵连祸结,丝忽朕兆都难寻讨。谚曰::大智不肆口,大拳不弄手。’不其然乎?纵有一二缀四连三,然亦击石火闪电光者矣。知注特及。

【白话参考】灵岩行七的法会结束以后,各地的长老同省里有名望的贤明僧俗人士聚集成都文殊院商议道:“近年以来禅林高僧大德日渐凋落,曹溪南华寺和尚虚云是目前宗门中的大师巨匠,现在住在陪都重庆,距离此地如此近,应该选派有名望的人士迎接他来省会,以便给后学一个学习的机会。”商量了一会。大家都同意这一提议。推举昌圆法师同焕仙师前往迎接。起程的前一天,恰好昌公生病,怀瑾便侍奉焕仙师上路。出发前一天,同学友好诸人聚在一处,对怀瑾说:“你们到陪都以后肯定会有一番精彩的对答,你能否把整个经过全部告知我们?”怀瑾道:“可以。”这里便是编辑当时答复朋友们的书信而成的稿子,题名为“尺素”。怎么能说这不是多余之物呢?然而只是为了满足求道同好的要求罢了。信中道:“某某足下,怀瑾侍奉焕仙师乘车两日便抵达陪都重庆,同虚云老和尚相处过从五天,前后作了数次长谈,我于是明白大师相见,其实很平常,不但未曾运用机锋,更没有所谓棒喝。假使不是正处兵荒马乱的时期,那会连丝毫征兆都难找到。俗话说:’大智不肆口,大拳不弄手。’难道不是这样吗?纵使在交谈中偶尔显露一二处机锋,然而也如击石火闪电光一样,转瞬即逝。这里特此注及。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2)

“明日焕师偕吴先生适钧、孔先生阵云,南渡谒虚老于狮子山之慈云寺,盖救国息灾法会亦设坛于此也。吴、孔为焕师介绍弘伞、显明二师,二师者密迩虚老者也。且以刺和诸方请牍,托代进。二师诺之,手去。久之,虚老命侍者延焕师往。及室,焕师伏地胡拜,虚老扶之起而看坐曰:‘老居士甚可不必也。’焕师坐通来意,然未一言及佛法禅道。虚老曰:‘老居士来意,余已知之。老居士不为自己而来,是为众生而来。’焕师笑而摇首曰:‘不是!不是!’旋辞去,虚老门送。怀瑾退。此第一则会语也。

【白话参考】 “第二天焕仙师偕同吴适钧先生、孔阵云先生南渡拜谒虚云老和尚于狮子山慈云寺,救国息灾法会也在这里设坛。吴、孔二先生引荐焕仙师认识弘伞、显明二位法师。这二位法师是亲近虚云老和尚的门徒。焕仙师便把名片和成都贤达延请函托二法师代为转呈.二师答应后拿去。过了许久,虚云老和尚命侍者请焕师进去。进到室内后,焕师伏地胡跪叩拜。虚老扶起而让座道:“老居士大可不必这样多礼。’焕师落座后申明来意,然而未曾有一句谈及佛法禅道的话。虚老道:‘老居士的来意我已经知道。老居士不是为自己而来,是为众生而来。’焕仙笑着摇头道:‘不是,不是。’过了一会儿,随即告辞。虚老送到门外,怀瑾便尾随焕师退下。这是第一次相会的经过。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3)

“法会毕,虚老邀焕师夜谈,怀瑾侍。且曰:法会已终,彼此无事,可以冲冲壳子,甚不必拘拘律仪也。’焕师曰:‘善。虽然和尚西来,君虽明,惜相非良辅矣。五十日法会波波,未免水里画纹,空中书字。’虚老曰:‘何谓也?’焕师曰:良辰难值,良机易失。’虚老大笑,复曰:‘老居士与显明法师过从否邪?’焕师曰:‘不但过从,而且甚密。’虚老曰:‘有说乎?’焕师曰:‘有。’虚老曰:‘何说?’焕师曰:‘教渠踏踏实实与和尚作侍者三年,必摸着向上关(木戾)。渠曰:摸不着时如何?余曰:瞎瞎!你来成都觅一个啄棒打发你。’虚老大笑,且曰:‘成都学佛朋友如何用功?’焕师曰:‘有三种朋友落在难处,不可救药,所以望老师刀斧也。’虚老曰:‘云何曰一?’焕师曰:‘一云悟后起修报化,一云一悟便休更有何事?一云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虚老曰:‘嘻!天下老乌一般黑。’又曰:‘以此道兴替论,贵省之盛甲全国,而犹云云,况余乎?此当机所以不许徇情,而贵眼正者也。’焕师曰:‘唯,唯。’

【白话参考】 “法会结束后.虚老邀请焕师夜谈。怀瑾随从侍奉。虚老道:‘法会已结束.你我都闲来无事,可以聊聊天,你大可不必拘守律仪。’焕仙师道:‘好。然而和尚西来到此,尽管您很高明,可辅佐您的人却不怎么样。五十日的法会白白过去,未免象在水里画纹、在空中写字一样。’虚老道:‘为什么这样说呢?’焕仙师道:‘良辰难值,良机易失。’虚老大笑道:‘老居士同显明法师接触吗?’焕仙师道:‘不但有接触,而且还很亲密。’虚老道:‘你们之间谈过什么吗?’焕仙师道:‘说过一些。’虚老道:’说了些什么?’焕仙师道:‘我让他踏踏实实给和尚作三年侍者一定会摸着向上出离的关键。他说摸不着该怎么办?我说你这瞎汉,便来成都找一根棍子打发你自己吧!’虚老大笑道:‘成都学佛的朋友怎样用功?’焕仙师道:‘有三种朋友在学佛时碰到困难,不可救药。所以才渴望老和尚去帮他们。’虚老道:‘第一种人是怎么样呢?’焕仙师道:“一种认为开悟后尚须修报化二身;一种认为开悟便万事皆休,哪里还有别的事情?一种认为修就是不修,不修也就是修。'虚老笑道:‘真有趣!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又道:‘就佛道的兴衰来讲.贵省的佛法兴盛甲于全国,还有这种情况,更别说其他地方了。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对机说法度人不能徇私情,现在眼正的明师太少了。’焕仙师道:‘您说得很正确。’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4)

“虚老曰:‘比来一般魔子酷嗜神通,并以之而课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过患否乎?’焕师曰:‘有,有。还是天下老乌一般黑。’语已,指怀瑾而谓虚老曰:‘此生在灵岩七会中亦小小有个入处,曾一度发通,隔重垣见一切物,举似余,余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虚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时打却,不然险矣危哉!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丝岐路,达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圣末边事,但得本莫愁末也。彼时纵谈声震瓦屋,极尽其趣。焕师骤起礼拜,虚老手扶曰:‘居士作么?’焕师曰:‘丁行之日,昌圆法师托焕仙问和尚一语云:如何是定相?彼时焕仙即欲答言:已问和尚了也。旋以祸不入慎家之门,胶口至今,乞师一语毕来命。’虚老曰:‘本来非动,求定奚为?永嘉云:二十空门,原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若起心求定,是为魔境,定境既魔,相安有是?若有是处,皆功勋边事也。请语昌师,决不相诳。’焕师笑曰:‘诳也!诳也!’起退。虚老挽曰:‘住,住!年来惟今日冲壳子,心中甚开阔也。夜虽深,余力尚能支。’又数十分钟。退。此第三度会语也。

【白话参考】 “虚老道:‘现在有一群着了魔的子弟,酷嗜神通,并把神通当作道行高下的标志。成都学佛的朋友中有这样的毛病吗?’焕仙师道:‘有很多.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说完以后,指着怀瑾对虚老道:’这位学子在灵岩行七时也曾有过一次小小的开悟,曾一度产生了神通,隔着墙壁看到外面的所有物事,他告诉我.我狠狠申斥了他,几日之后便平息了。’焕仙师的话音还未落,虚老道:‘好!好!幸亏老居士眼明手快,一下子给他打消掉了,不然太危险了。为什么呢?在大法还未洞彻之前,多取证一分神通,就会多障蔽本觉上的一分光明,面对这种素丝岐路时,通达的人也会迷惑,因此仰山道:‘神通是圣末边事,但得本不愁末。’当时老和尚纵谈畅言,声震瓦屋,极尽谈趣,焕仙师突然起身礼拜,虚老扶起道:‘居士做什么?’焕仙师道:“临行之前,昌圆法师嘱托焕仙问老和尚一句话,怎样才是定相?当时焕仙就想答道:已问过和尚了。不久便以祸不入慎家的原因,至今闭口不谈。乞请您能答复一句来让我完成使命。’虚老道:‘本来并无动,求定作什么?永嘉曾道:二十空门,本来不着一性。如来本体自然相同,如果起心求定,便成魔境,定境既成魔境,定相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如果真有可取之处,那也都是功德上的事情。请告诉昌圆法师,我决不骗他。’焕师笑道:‘您在说谎!您在说谎!’起身便要退下。虚老挽住先生道:‘慢走!慢走!一年以来只有今天聊聊天,心里痛快。夜虽然已经很深,但我身体还能支持。’于是又深谈了几十分钟,然后才告退。这是第三次会晤聚谈的情况。

南怀瑾讲老和尚的故事(先师袁焕仙和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密事)(5)

“滇代表戒老和尚,虚老同参也。共王九龄君谓焕师曰:‘虚老能到蓉,滇即不难速驾。然此老极徇情,且重先生,若辱跪求,必如愿,如何?’焕师知不可,然以为法为友,慨然偕怀瑾长跪俯请,虚老手之令起曰:‘老居士起,起。’焕师仍伏地,虚老曰:‘老居士愿虚云多活几年即请起。明岁之冬的来成都,不然与老居士道谢辞行矣。’焕师悚然而起,挽以住世,虚老颔之。于是亲书一偈,并《南华小志》一册,自像一纸,赠焕师。偈曰,‘大道无难亦无易,由来难易不相干。等闲坐断千差路,魔佛难将正眼观。’复赠吴梦老偈一、像一,复蓉中诸贤信多函,托焕师转。明日回曹溪之南华。怀瑾侍焕师趋潼南之玉溪。” 乐清南怀瑾敬辑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吉日。

【白话参考】 “云南代表戒老和尚,是虚老和尚的同参。同王九龄先生对焕仙师道:‘虚老若能去成都,云南就不难请驾前去。然而此老非常重人情,而且又极其看重先生,如果您能屈辱跪求,一定会如愿。怎么样?’焕仙师明知不可能,然而出于为佛法为教友之心,慨然偕怀瑾长跪请驾,虚老双手扶起道:‘老居士请起!请起!’焕仙师仍然俯身在地拒不起身.虚老道:‘老居士如果愿意虚云多活几年的话就请起,明年冬天一定去成都,不然便是同老居士道谢辞行了。’焕仙师一惊之下便立起身来,挽留老和尚住世,虚老点头答应。于是便亲自写下一偈.并赠《南华小志》一册、自像一帧给焕仙师。偈中道:‘大道无难亦无易,由来难易不相干。等闲坐断千差路,魔佛难将正眼观。’又赠吴梦老一偈子.一帧小像.并回复成都诸先生的几封书信托焕仙师转交。第二天虚老和尚便起身返回曹溪南华寺。怀瑾侍奉焕仙师前往潼南的玉溪。”

乐清南怀瑾敬辑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吉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