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课最感动的一次(音乐大师的老师有多厉害)
音乐大师课最感动的一次(音乐大师的老师有多厉害)他被要求搬来与兹维列夫同住,被强迫必须六点起床练琴,每天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拉赫的生活、行为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掌握了一套近乎无敌的演奏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接触到了一大批当时知名的作曲家,其中就包括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作曲家安东·阿连斯基。1885年,在西洛蒂的帮助下,12岁的拉赫玛尼诺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跟随当时出了名的严师兹维列夫学习钢琴演奏,人生的转变从此开始。这便是有一位好老师、好引导者的重要性,会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很多知名音乐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少年时期老师的影响与滋养。他们或严格,或开明,或充满智慧,造就了一位又一位星光熠熠的音乐家。比如最近我们在视频节目里提到的著名作曲家(当然也是出色的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拉赫出身音乐世家,从祖父一辈开始便是钢琴演奏家,母亲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堂兄西洛蒂更是师从李斯特的著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音乐学习这条道路上,老师的存在有多重要?
或许大家还记得,我们在最近的视频中分享了波士顿爱乐乐团指挥、也是当今古典音乐界的大师本杰明·桑德和他的老师、著名大提琴家加斯帕尔·卡萨多之间发生的对话。
曾经有一次,本杰明练习一首曲子,却始终无法令老师满意,于是卡萨多亲自上手做起了示范。结果本杰明一脸疑惑地说:大师,谱子不是这样的啊。而卡萨多则告诉他:这样的音乐是没办法写下来的。
从此之后,本杰明突然顿悟:原来音乐是如此自由,从不局限于乐谱;真正的好音乐,并非仅仅呈现在纸上。这让原本青涩的本杰明豁然开朗,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大师课将这样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明白了好音乐的本质,明白了应该如何演奏。
这便是有一位好老师、好引导者的重要性,会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很多知名音乐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少年时期老师的影响与滋养。他们或严格,或开明,或充满智慧,造就了一位又一位星光熠熠的音乐家。
比如最近我们在视频节目里提到的著名作曲家(当然也是出色的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出身音乐世家,从祖父一辈开始便是钢琴演奏家,母亲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堂兄西洛蒂更是师从李斯特的著名钢琴家。但和很多顽劣的孩童一样,拉赫经常旷课,甚至完不成作业。
1885年,在西洛蒂的帮助下,12岁的拉赫玛尼诺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跟随当时出了名的严师兹维列夫学习钢琴演奏,人生的转变从此开始。
他被要求搬来与兹维列夫同住,被强迫必须六点起床练琴,每天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拉赫的生活、行为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掌握了一套近乎无敌的演奏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接触到了一大批当时知名的作曲家,其中就包括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作曲家安东·阿连斯基。
没错,在这些作曲家的影响下,拉赫开始对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跑去跟阿连斯基学习。阿连斯基看到了他在作曲上的潜力,非常鼓励他在已经掌握的钢琴技巧之上,发展自己的作曲技术,进行有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并介绍拉赫进一步跟随柴可夫斯基的学生塔纳耶夫学习作曲。
一开始,拉赫的钢琴老师兹维列夫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奏家苗子,不希望他分心去学作曲,师生甚至一度因此而闹翻。但当拉赫19岁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兹维列夫还是提名自己的爱徒获得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并将自己珍藏的一块金表赠与了他,师徒关系重修于好。
兹维列夫的严厉为拉赫打下了坚实的演奏基础,而阿连斯基与塔纳耶夫在他的作曲学习上功不可没。正是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拉赫玛尼诺夫未来伟大的音乐创造力。
与拉赫一样在童年遇到严师的,还有具有“雷神”之称的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
我们之前说过,霍洛维茨是少见的在技术与表达上都非常出色的钢琴大神,而究其原因,要感谢他的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钢琴老师。
第一位是他9岁入学基辅音乐学院时的校长普恰尔斯基。这是位非常严厉的古怪老头,倡导高强度练习与教学,于是小小的霍洛维茨被迫开始了魔鬼般的训练。尽管霍洛维茨一直都未能接受这套训练模式,但不可否认,他近乎完美的技术正是源于在普恰尔斯基监督下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两年后,霍洛维茨遇到了自己的新老师,塔尔诺夫斯基。在这位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将霍洛维茨“救”出了“苦海”。他从不要求学生拼命苦练技术,而是更鼓励他们追求独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培养他们的即兴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显然,这对霍洛维茨日后的音乐从业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多次强调:一个演奏者应当是作品的再创者。如何将相同的乐谱诠释出自己独有的理解与情感,成为他毕生努力的目标。
直到他自己也成为老师,依然向学生们传达着这样的理念。郎朗在柯蒂斯音乐学院时期的老师、学院院长加里·格拉夫曼,便是霍洛维茨的学生之一。
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止一次强调:“霍洛维茨教会我最多的,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我教学生时,不会强制灌输他们这个应该怎么弹奏,那个表达什么情绪,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
还有前不久我们为大家科普过的著名小提琴家海菲兹,同样是从小在良师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
9岁时,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莱奥波德·奥尔。奥尔年轻时曾经跟随音乐大师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好友)学习,在海菲兹心中,奥尔是位了不起且无人可比拟的老师,世上无人能出其右。
这位老师不仅有着扎实的技术,又极具开明的教育理念。奥尔本身就是个非常厉害的演奏者;且对待每位学生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从不满足于口头上的讲述,一个班里20多名学生,每一个都能得到奥尔的亲自评价,或者亲自示范。
尽管大多数时候,奥尔都是严肃且严格的,但他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总是表现在他的语言上,如果学生演奏失误,他从不直接,而是会巧妙地问一句:你是不是今天新换了弓毛?
跟随奥尔学习的六年时间,海菲兹在各种严酷的考试中,演奏技巧得到完善,同时对音乐的理解也在技术提升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除了海菲兹,奥尔还教出了米沙·埃尔曼、艾弗伦·津巴利斯特、托萨·希德等一大批优秀的小提琴家,可谓是小提琴界非常重要的引路人。
当然,说到“师生”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大家熟悉的钢琴界的“女大祭司”阿格里奇和她的老师古尔达。
阿格里奇在年轻时期,曾受教于多位著名的钢琴家,比如米凯兰杰利、斯卡拉穆扎、阿什肯纳齐等。但她在多次采访中直白地表示,与恩师古尔达一起学习的日子,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早在阿格里奇9岁时,听过一场古尔达在阿根廷的音乐会,从此深深迷恋上这位充满创造力的独特钢琴家。古尔达总是能用特别现代的手法来诠释古典音乐曲目,这让她感觉特别新奇,而在她的心目中,这位仅仅比自己大13岁的钢琴家,似乎可以在音乐上做任何事。
13岁时,她梦想成真,成为了古尔达的学生,同时也是古尔达一生唯一的学生。每次上课,古尔达都会将她上课的弹奏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两人一起回放重听并进行分析。这样的课程方式,让阿格里奇觉得特别有趣。
而后来我们也知道,古尔达在古典乐演奏达到一定成就后,转而去演奏爵士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音乐是自由”。
而古尔达的行为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阿格里奇的一生,每当她即将陷入机械化演奏,她就会告诉自己应该进行新的学习、尝试新的曲目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的音乐现场可以永远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每一位大师的背后,大多有一位甚至多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他们有的严格,有的温和,有的注重技巧,有的重视内心情感,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包容而开放,鼓励自我追求和表达。
因为他们都知道,音乐最终的目的,并非炫技,而是真真切切地讲述内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