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回忆小学所有课文(重温小学老课文)

回忆小学所有课文(重温小学老课文)此外还有很多经典小学老课文诸如《狼牙山五壮士》《井冈翠竹》《渡船》《我选我》《鸡毛信》《泰山挑夫》《神笔马良》《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以及唐诗,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追忆。相信这是七零后的经典回忆,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课本早已更新,对此也许无从知悉。后来初中时学习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此文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使我记住了这句话。也是我忆起小时候我在家里土屋煤油灯下,看到母亲坐在纺车前,左手捏着棉条,右手摇着纺车的把子,嗡嗡嗡的纺线声伴随着我写作业到深夜。纺好的棉线穗子在织布机上就被母亲用一只梭子来回穿梭织成了五颜六色的纯朴的土布。小学四年级课文管桦的《小英雄雨来》有个片段:“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生动地写出了雨来调皮可爱的样子,这是雨来为逃避妈妈的追赶,跳进了水里的可爱一幕。记得课文

回忆小学所有课文(重温小学老课文)(1)

重温小学老课文,朝花夕拾,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那些发黄的语文课本,小时候简陋的课桌凳子,早已风干在记忆里,苦涩中犹有余香。校园的钟声早已远扬,寒窗的日子总是那么难忘,总有什么感动着内心深处……

一年级学过《乌鸦喝水》,课文很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人知道的“驴子自救”的故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是一只驴子掉井里了,上面的人是想用土埋它,但它不断抖落身上的土,足下图慢慢垫高,它就上来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老作家陈模创作了一篇很短的课文《王二小》:“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记得小学二年级那个教我们的语文老师普春风特别喜欢讲故事,我们给他起个绰号“窝窝头”,他把这篇课文当成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纪念王二小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也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我语文成绩很好,但偏科厉害,数学学得一塌糊涂,记得学钟表时间数学老师带我到办公室看挂在墙上的钟表时间,我愣是看不懂是几点几分。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老师很有感情地朗读我的作文,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拿着小柳条朝我的头上出气。

小学三年级课文《八角楼上》也很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记得当时老师让背诵课文,身为班长的我,那天上学迟到了,进来教室刚看了一遍这篇课文,就被老师叫起来背诵,我竟然完全背诵出来了。也由此想到有一次,老师问寒假作业谁做完了,只有我一人做完,但我为了答应没有做完寒假作业的同村同学的请求,我没有说我做完,老师失望的看了我一眼。

小学四年级课文管桦的《小英雄雨来》有个片段:“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生动地写出了雨来调皮可爱的样子,这是雨来为逃避妈妈的追赶,跳进了水里的可爱一幕。记得课文插图上画的是雨来的妈妈拿着一把扫帚站在岸边望着水里雨来的无奈情景,让人忍俊不禁,说明了小英雄还是个小孩子,道出了雨来可爱的孩子气的一面。

小学五年级课文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入木三分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周扒皮形象。此后被改编成美术动画片。我们河南老家村里就有一首小孩子做游戏的童谣“周扒皮,五十一,半夜里起来去偷鸡,偷几个……”里面的周扒皮原型周春富,生于辽宁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祖上闯关东到东北,辛勤劳苦积攒下家业。周春富待人温厚,和佃农的关系很好。但他被高玉宝写成《半夜鸡叫》里的恶霸地主周扒皮。因这篇小说,周春富家破人亡。高玉宝说:“文学创作需要嘛……” 后来也有说此文不是高玉宝写的。但高玉宝凭借此文升官吃了一辈子是真的。

鲁迅的《故乡》使我读出了心的疼痛。在小学五年级时此文的前半部分被编者命名《少年闰土》做课文。老师讲解时还挂起了一幅很大的彩色海报插图。记得鲜明的是这样一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天真灿漫的少年闰土形象一下子屹立在我面前,对他的瓜田也无限神往。当读到作者再见到闰土时,闰土已是另一番容貌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读到这里,不但作者鲁迅心里疼痛,我也很不好受,一丝辛酸涌上心头。是什么使一个天真的少年变得如此木讷老态?在以前的农村,有多少这样的沧海桑田的变故?一如作者所写,“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后来初中时学习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此文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使我记住了这句话。也是我忆起小时候我在家里土屋煤油灯下,看到母亲坐在纺车前,左手捏着棉条,右手摇着纺车的把子,嗡嗡嗡的纺线声伴随着我写作业到深夜。纺好的棉线穗子在织布机上就被母亲用一只梭子来回穿梭织成了五颜六色的纯朴的土布。

此外还有很多经典小学老课文诸如《狼牙山五壮士》《井冈翠竹》《渡船》《我选我》《鸡毛信》《泰山挑夫》《神笔马良》《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以及唐诗,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追忆。相信这是七零后的经典回忆,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课本早已更新,对此也许无从知悉。

那是一种情绪,一种怀旧,一种召唤,在记忆的长河里悄悄流传……

(李新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