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三差生逆袭到北大(这个学校的差生是怎样逆袭的)
从初三差生逆袭到北大(这个学校的差生是怎样逆袭的)校长继续让知情者保密,对家长和学生都不说穿。但是,给这两个学生布置了一些工作。情况明了后,策略也有了。这一情况,很快被汇报给了校长李希贵。来请示的人,同时还问询对“小流氓”的处理意见。李校长很慎重。他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进行家访,被家长一通感谢。原来,孩子自从进了高中,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时常关在房间,看书到深夜。家长说得激动,校长心里明白。孩子关在房间里恐怕看的不是课本。不出所料,两个男孩都在书摊上借阅了大量的言情小说。
在曾经的高密一中校长,李希贵的眼中,就没有坏学生。尽管有的学生真的干了“丑事”。
发现偷窥女厕的混小子
下课时间,两个小青年在学校的围墙外,从失修的缝隙里,往女厕所里偷看。
有人认出他们,是高一新生。
这一情况,很快被汇报给了校长李希贵。来请示的人,同时还问询对“小流氓”的处理意见。
李校长很慎重。他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进行家访,被家长一通感谢。原来,孩子自从进了高中,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时常关在房间,看书到深夜。
家长说得激动,校长心里明白。孩子关在房间里恐怕看的不是课本。不出所料,两个男孩都在书摊上借阅了大量的言情小说。
情况明了后,策略也有了。
校长继续让知情者保密,对家长和学生都不说穿。但是,给这两个学生布置了一些工作。
早餐后,他俩负责片区卫生;课外担当图书管理员助理;双休日参加兴趣小组。就这样,将这两个学生的碎片时间安排得当。还协助家长将藏在家中的不良小说,换成世界名著,让优秀的老师和兴趣高雅的学生和他们做朋友。
一个多月后,两个孩子从不合群,到关心班级生活,从危险的脱轨状态,回归到正常。成绩也随之节节高。
李希贵如同这些孩子的贵人一样,引领着他们走向了阳光大道。
但是,李希贵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开明。在他教学生涯之初,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憾事。
那个偷手表的女孩
1983年,李希贵的班里,有个女生偷了同学的手表。那时的手表,何其珍贵。抓小偷,找手表成了李老师的工作要事。
几天过去,有同学来报告,发现手表踪迹。她们在一个箱子里听到了钟表的嘀嗒声。
等到箱子主人到场,案件很快侦破。但那个女同学先是痛哭,后是退学。
这件事,对李老师的影响很大。他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写到: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永难忘记的一次失败。
“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之后的李老师,带着这样的反思,有了看学生的另一只眼。
这只眼睛,不用成人的是非观评判学生,不用道德的标尺衡量学生。这只眼里,没有坏学生,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需要师长耐心温和的引导。
写在最后:
孩子们需要“李校长”这样的好老师,但遇见“李老师”的机率更高。家长在渴求“李校长”的同时,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更像“李校长”,还是“李老师”。
在家庭教育里,有这么一句话:孩子出现问题不是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把孩子同问题分开,是每个在教育线上的家长和老师们都值得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