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
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立足实际,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精挑12位骨干教师成立劳动教育课题研发小组。各科教师全员上阵,既是全程参与劳动课程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劳动课程的实施者,努力打造全员参与的劳动育人“共同体”。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突破常规的“U-G-S”协作方式,初步形成“U(大学)-G(政府)-N(社会力量)-F(家庭)-S(学校)”劳动教育联动发展统一阵线,齐奏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共鸣曲”,形成“一体四翼”下劳动建设团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管城回族区南曹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本身固有劳动的根基。学校在以“做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生成了以“
喜迎二十大
管城非凡十年
南曹小学
开辟劳动教育特色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管城回族区南曹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本身固有劳动的根基。学校在以“做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生成了以“春草校园文化”为背景的劳动育人新模式,大力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开辟了一条劳动教育特色新途径。
01
“一体四翼式”劳动建设团队
立足实际,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精挑12位骨干教师成立劳动教育课题研发小组。各科教师全员上阵,既是全程参与劳动课程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劳动课程的实施者,努力打造全员参与的劳动育人“共同体”。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突破常规的“U-G-S”协作方式,初步形成“U(大学)-G(政府)-N(社会力量)-F(家庭)-S(学校)”劳动教育联动发展统一阵线,齐奏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共鸣曲”,形成“一体四翼”下劳动建设团队。
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
02
“互助探究式”劳动实践基地
结合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以劳动实践、劳动探究、劳动创造为抓手,克服重重困难把荒草变成了良田,在管城区率先开发了“耕乐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耕乐园”独特的劳动育人功能,巧妙地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并在劳动基地中做到了运用和探究。“耕乐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呼吸、生动成长的自然教室。
学校还建立了“寻耕源”劳动工具展览馆,号召全体师生利用暑假,开展“劳动工具大寻访”活动。全体师生深入边远农村,自主收集了耕作、播种、灌溉、收获、加工等多种传统劳动工具240件。
除此之外,学校打通社园渠道,开展服务性劳动,利用假期到郑州圆方集团“爱心粥屋”开展奉粥活动,发挥好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
03
“跨界融合式”特色劳动课程的构建
学校深入落实中央劳动教育意见,推进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程,两课时的劳动实践选修课及“耕乐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延时课。通过家园、 校园、 田园、 社园、创园五个场域联动互通,培养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品质和劳动精神等综合劳动素养。
家园生活课程:“小鬼当家”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常态课程。尤其是疫情学生在家学习期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开展劳动主题家园实践活动。低年级开设的主要有整理衣物、豆豆生长记、系鞋带、清洁餐桌等劳动内容。中年级主要测量体温、制作口罩、学会垃圾分类、做简单的饭等劳动内容。高年级开设的有学会消毒通风、制作春天美食、分类洗涤衣服等。这些课程充分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劳动经历,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了对自然、对生命、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校园责任课程:学校打破班级、年级之间的壁垒,大力开展“人人都有小岗位”责任区活动。学校按照空间区域划分成各个班级的劳动责任区,每个班又把每个孩子划分自己的责任区,时常保证自己区域内的干净整洁。从班级的生活需要出发,设置多样的班级责任岗,具体的岗位开设有午餐小助手、卫生监督员、文明监督员、班主任小助理等内容,促使学生人人都有小岗位,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使学生不仅学会自理、自立,更能够有责任、有担当、有成长。
田园实践课程:学校遴选劳动知识内容,融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形成劳动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借助“耕乐园”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同耕同乐、七彩耕作、田园寻宝、精灵物语、扎篱笆等课程。设置了播种节、采摘节、义卖节、美食节等节日课程,开设有餐具博览会、餐具巧设计、变废为宝、清洗小纵队、蔬果联盟、百变工具箱等一系列特色内容,锻炼学生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
职园启蒙课程:通过体验、实践、启蒙,走访各行各业人士,采访行业精英,增进对不同行业的认识。走进职业体验馆,体验消防员、警察、银行、模特、医生、邮递员、 厨师等百种职业,让孩子大开眼界。学校开展了“访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各种行业,了解行业的工作,感悟到劳动的艰辛,更感受到了不同行业劳动的自豪以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不同的职业体验中,学生学到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 理解各行各业的价值、智慧和担当。学校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借助郑州圆方集团“爱心粥屋”,开拓公益劳动。
创园生长课程:学校通过手工课、技术课、实验课、编程课等创客教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创,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以劳动实践为主,开设手工编织、蛋雕、团扇、草编、面塑、多彩太空泥等课程;中年级以劳动探究为主,融合各学科知识开设农耕探险、植物博识、科学工坊等耕乐园特色课程;高年级以劳动创造为主,开设电脑编程、科学小实验、飘香厨艺等课程。
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
04
“多元共生式”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劳动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参与主体多元,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利用学校“百草兑兑吧”激励平台,把劳动教育纳入积分,学生可以用积分兑换自己喜欢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老师们也可以积累相应的劳动积分,兑换学校“百草书屋”书籍和假期。评选劳动小能手、劳动小模范、劳动小标兵等荣誉进行表彰和宣传。今后,我们还要探索“护照 考评 勋章”的劳动素养评价,来激励每一位师生的成长。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劳动教育以成为区域教育的一种范式。学校经验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推广,开发了 1—6年级《乐享耕读,悦享人生》校本劳动教材、创建了“耕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寻耕源”劳动工具坊、“耕美汇”劳动文化墙、创编了“垦耕匠 ”劳动课间操,构建了“百草共生式”劳动评价体系。在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中入选优秀范例。学校获评“郑州市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典型学校”和“郑州市劳动教育特色品质课程”。师生多项劳动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区大奖。学校代表管城教育接受郑州市十三五优秀教育成果巡访,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共青团等主流媒体深入报道。
喜迎二十大·管城非凡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