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变形金刚难以置信(火热得难以置信)

变形金刚难以置信(火热得难以置信)说到报名十字绣班,他说,“现在结个婚动不动就随份子,你随给我,我再随回去,有啥意思?我学了十字绣,戴着花镜半个月就能绣出一米多长的《满堂红》,送给小两口,那多有意义!现在我有时间就绣个作品送给国外的朋友,咱也算在海外有作品了,哈哈!”周先生说“我原来不会唱歌,现在我把通俗的、民族的都学了,没想到一唱就唱进了社区的合唱队!然后我又学的摄影,发小儿聚会,我还能给他们当摄影师,但是光给人家拍照,合影没有我咋整?我又报了个后期剪辑班,照片想咋修就咋修,朋友谁见到我都高看一眼,我心里也挺得意!”“我们这批人很多早年的爱好都因为工作和家庭等原因被耽误了,现在孩子大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吹响口琴,我觉得自己还能捡起来,那根‘筋’还在!”爱好音乐的孙先生一口气报了手风琴、声乐等多个班,“退休了以后就图个‘老来乐’,既然爱好一回,就索性都学一学!”张女士爱好跳舞,原本性格内敛的她从学舞蹈中尝到了“甜头”,健

变形金刚难以置信(火热得难以置信)(1)

谁道人生无再少?金秋九月,随着大批青春洋溢的年轻人重返校园,老年大学也开课了。不少鬓角斑白的老年人背着双肩包,和着清脆的上课铃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迎接属于他们的新学期。

一位学员告诉记者,每年老年大学开课,“门都关不上,后半夜来排队报名的都有”,“为了顺利报上名,老人甚至戴上花镜自己鼓捣上网,就是不能耽误开学”!对于老年人而言,为啥“返校”有这么大的魅力?多年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变化?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开学感言”。

学到“痴迷”总有乐儿

新学期,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增加了不少新课,手工面花、太极柔力球、零基础学英语口语、瑜伽课、口琴班……本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每间教室都坐满了人,有的老年人甚至“加座”也得“挤”进去。在口琴班教室里,60岁的孙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这个班有将近60名学生,他们几乎都有过下乡经历,对于口琴有着特殊的回忆,每当琴声吹响,就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我们这批人很多早年的爱好都因为工作和家庭等原因被耽误了,现在孩子大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吹响口琴,我觉得自己还能捡起来,那根‘筋’还在!”爱好音乐的孙先生一口气报了手风琴、声乐等多个班,“退休了以后就图个‘老来乐’,既然爱好一回,就索性都学一学!”

张女士爱好跳舞,原本性格内敛的她从学舞蹈中尝到了“甜头”,健身舞、民族舞、交谊舞都成了她的“必修课”,她对本报记者说,“以前就围着老公孩子转,除了在家做饭,就是两口子大眼瞪小眼,越看越碍眼!岁数大了,就好像失去了美的资格,变成老妈子了,天天心里也烦!来上舞蹈课之后,我一下子敞亮了,65岁的老师身材还和小姑娘似的,那股自信是我特别羡慕和向往的,用老师的话说,‘以前是没机会美,别看咱岁数大了,脸跟小姑娘比不了,但论起气质,甩她们几条街’!我现在活明白了,干啥不自信呀?人生都到这时候了,想学啥就学啥,该尝试就尝试,我就乐意多接触新事物,跟一堆儿姐妹玩到一起,美在一起!”

76岁的周先生学摄影,见到记者时,他刚刚拍摄完中东铁路。他对本报记者说,现在除了摄影,他还学了声乐、太极拳、书法和十字绣,“退休以后一天都闲不住,孩子都出去工作,老两口守在家里有啥意思?”

周先生说“我原来不会唱歌,现在我把通俗的、民族的都学了,没想到一唱就唱进了社区的合唱队!然后我又学的摄影,发小儿聚会,我还能给他们当摄影师,但是光给人家拍照,合影没有我咋整?我又报了个后期剪辑班,照片想咋修就咋修,朋友谁见到我都高看一眼,我心里也挺得意!”

说到报名十字绣班,他说,“现在结个婚动不动就随份子,你随给我,我再随回去,有啥意思?我学了十字绣,戴着花镜半个月就能绣出一米多长的《满堂红》,送给小两口,那多有意义!现在我有时间就绣个作品送给国外的朋友,咱也算在海外有作品了,哈哈!”

可着一个班“学到底”,“坚决”不毕业

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的吴老师告诉本报记者,很多老年人刚来到一个班级时,起初都是各学各的,两节课上完,就开始渐渐熟悉了,随着感情的加深,老年人尝到了交朋友的乐趣,“有的老年人发病后留下后遗症,手都发抖,但还是坚持要来上课,还有的年近九旬了,一只耳朵都听不见了,还是要求坐在前排,认认真真上课。”

一位学员说,不少家住外县的老年人,从五常、双城、呼兰等地特意坐四五个小时的车,也要过来学习,“越到老越不愿意‘服输’,觉得自己还有再提升的空间,他们不想啥都依靠孩子!证明老年人不是退休了就完蛋了!

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有位“永不毕业的学员”何国光,今年已经88岁,他在老年人大学足足学了24年,光是笔记就记了不下上百本,何国光告诉本报记者,他已经学习了二十多门课,“从93年开始,我和老伴儿坐车经过老年大学,下了车就报名了,自那以后,再也没离开。”

当时老年人大学“门槛儿”还比较高,一个班级只有三十多人,何国光的老伴儿学舞蹈和唱歌,他学书法和国画,没上过大学的老两口因为学习新知识而欣喜不已,几乎风雨不误。“十多年前,老伴儿也没了,就剩下我一个,每到寒暑假,我隔两天都要去学校转转,心里惦记,就好像那是我第二个家一样。刮风下雨,家里孩子不忍心让我自己去上学,开着车专门送我去,孩子知道,我的寄托在这儿。”

如今,何国光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获得了上百个奖章。他说,现在除了周日,他几乎每天都要来上课,“在这里结交了很多真心的朋友,哪天没来,他们就得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了?为啥没来上课呀?我们还结伴去帽儿山、五华山写生,心情好了,身体也跟着好,很久都没有打针吃药了!”不久前,何国光和他60岁的大女儿成了同学,“女儿看我在这里学的挺好,也可能是不放心我,也跟着来上课了,大家都说我们是‘父女同学’!”

人生下半场,“想都不敢想”!

除了学习知识,不少老年人还通过老年大学实现了“人生下半场”的“飞跃”。

在哈尔滨市老年人大学学了8年的于秋月告诉本报记者,退休以后,她从一个爱好文学的医务工作者,到如今有很多作品发表并加入了作家协会,这种层次上的提升是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她告诉本报记者,“从老年大学走出过书法家、画家、作家,有的老年人通过在这的学习自己出书了,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骄傲。我最开始学习琵琶和外语,当时班上有个老人,80多岁了还在学外语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

于女士所在的英语学习班有个对英语“痴迷”的老人刘先生,他从零基础开始,在老年大学学了10年英语,每天利用一切时间背单词,光是高考外语题就做了7年,于女士说,“老刘老说,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出国看看,用外语和外国人交流。”就在去年,刘先生的梦想实现了,他跟团去了欧洲,“所到之处需要外语的地方居然没难倒他,他还成了团里的编外翻译!他说,我在国外为中国老年人争光了!”

申先生曾经是个脑梗患者,记忆里衰退,还患有轻度大脑痴呆,为了改善自己的病情,他和老伴选择了学习外语,两个人成了同桌,还一起报名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在那次比赛上,申先生获得了三等奖,他的老伴儿激动不已,“从一开始报名,他就什么都不顾了,甚至忘记了疾病。”申先生也几乎落泪,他说:“学习是治疗疾病最好的良药。”收起获奖证书的时候,他说,这本证书证明了我的英语没白学!

于女士说,有一次,一位学习英语近10年的85岁老大爷上台,用并不流利的英语说道:“无论我多老,我都坚持学习,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训练我这笨拙的头脑。同时,我要交朋友,接触社会,我要为我的子孙做个榜样!”(车一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