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王老师讲座:教育筑梦人 王松 副科不
教育局王老师讲座:教育筑梦人 王松 副科不王松正在上课。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主修科目之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长远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最近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课程性质全新定位,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更清晰地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意义”。 王松,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曾获烟台市名师、烟台市教学能手、烟台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劳动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已于2019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插花艺术》、《制作正能量的向日葵
编者按:
收获从耕耘开始,梦想在这里出发;有一种灯塔照亮人生,他就是教师;有一种纽带传承文明,他就是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展现烟台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新时代教师和校长的风采,讲述烟台教育好故事,唱响烟台教育好声音,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理解教育的良好氛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市教育局组织策划“教育筑梦人”——烟台名师名校长系列访谈,今天推出《 教育筑梦人|王松:副科不“副”,信息技术课也有春天》。
记者 李楠楠
王松,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曾获烟台市名师、烟台市教学能手、烟台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劳动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已于2019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插花艺术》、《制作正能量的向日葵—Photoshop基础知识》两门课程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评为省级优质课。《浅谈劳技课教学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荣获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在风雨中成长》荣获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初中阶段学习中,信息技术是家长学生眼中的‘副科’,是其他老师眼中的‘非重要学科’。如何让学生在这个所谓的“副科”中增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如何使学生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佳绩;如何让家长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新认识;如何拓宽信息技术对初中生发展的引领作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王松说,“我认为,学习没有副科,人生也没有副科存在,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好每一个学科,珍惜每一个学科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家长的理解,是我前进的保障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主修科目之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长远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最近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课程性质全新定位,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更清晰地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意义”。
王松正在上课。
“家长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着另外一种看法。”王松说,作为家长眼中“名副其实”的“副科”,信息技术在学校课程中所占的课时量相对较少,同时家长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相对简单、对孩子中考的决定性作用很小,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低甚至是没有。
“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信息技术产生了轻视现象,只有上课的时候学一点,平时就将信息技术‘束之高阁’。”王松说,“面对这种现象,我也曾迷茫过、怀疑过,信息技术课程真的‘难登大雅之堂’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学校安排参加一次区域性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思想。”
“为了破解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的难题,我主动联系学校、联系家委会、联系家长,并且自己编写一封信发放给家长,尽全力争取家长的理解。”王松说,“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我向学生家长说过这么一段话: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定的要求,要想不被时代淘汰,我们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信息技术,是孩子们求学需要,更是孩子们适应社会需要。如果视信息技术为无物,那么,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我的行为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在我收到学生家长的‘老师,请问一下,孩子的信息技术成绩一直不理想,您有什么建议吗?’这条信息时,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生的热爱,是我前进的动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站在科技前沿的学科,对于青少年学生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王松说,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是“初尝滋味,还未细品”。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这个星期的信息技术咱们上机吗?’‘老师,你能不能跟班主任商量商量,咱班的信息技术一个周两节行吗?’”王松说,让他感触颇深的,是一位女生,在下课的时候,过来跟他说,“老师,真舍不得啊,下个周,才能和你、和信息课再‘约会’了。”
课堂上,王松为上机练习的学生解答问题。
“上课时,孩子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老师,我也经常享受数学老师的‘特殊待遇’——学生追着我问问题。面对学生们热切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我开始思考:如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需求?怎样将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利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王松说,“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找到了一条满足学生需求的信息技术教学新路子——以课堂为基础,拓宽学习范围。在备课时,我会将课堂的固定知识传授进行精简,在保证固定知识传授到位的同时,尽可能的预留出课堂时间,给学生拓展课本外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立足课堂,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拓展课本知识,以课本知识为引导,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对于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中学生的创客大赛,并对他们进行指导。”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王松一直立足于“学生兴趣高于一切”,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在趣中学。
学生的收获,是我前进的奖励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初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是我肩上一个重要的责任。如何让学生在初三繁忙的课业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王松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以练为主,学练结合’的备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同时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让孩子在备考的关键阶段有充足的练习时间。”
下课后,王松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长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科学高效,在历年的考试中,学生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们,在优秀地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在各项比赛中展示了自我。”王松说,“正因为有了孩子们优秀的表现,我才有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孩子们给我最好的奖励: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第28届烟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牟平区中学生“创新未来设计大赛”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我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任职。他们今天的成就,也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松说,“作为一个平凡的‘教书匠’,我只需要默默地低头播种,然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