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状元到人生巅峰:四十三年前 他如何凭高考 逆天改命
从高考状元到人生巅峰:四十三年前 他如何凭高考 逆天改命博客天下:在您的理解中,原型人物林鸣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本来他高考的第一志愿是医生,后来阴错阳差地被调剂到港口水工建筑专业。但同时也正因为进入到了这样一个之前不曾了解的专业,通过林鸣先生自己的努力和学习,他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桥梁学家,并建造港珠澳跨海大桥。王为之前只听过王俊凯的歌曲,没有深度了解过他的影视作品,但在《远方,不远》拍摄工作结束后,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关注他了”。他认为“俊凯的这种表演真是有他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你想演成那样,这事就行的,还是挺难的一件事。”博客天下:《远方,不远》讲述了恢复高考后林鸣凭高考重谱人生的故事,在您看来,剧中林鸣为什么会放弃化肥厂工人的稳定生活,坚定地选择高考?王俊凯:其实他是一个性格安静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当时他可能也来不及想那么多周全的事,或许是不想每天重复看得到的工作和生活,想做更有意义的事,就做出了这个选择。
实际拍摄中,林鸣的情感集中体现在他的眼神中,要求演员能把角色的精神状态自然呈现出来。在导演看来,王俊凯的眼睛很好看,而且能充分传递出内心的坚定感。于是,剧中给了人物眼部很多特写,林鸣对事物、对身边的人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判断,皆露于眼神。
而面临抉择时,青年林鸣复杂的心理活动则通过“手部”来释放。剧中,王俊凯呈现的状态大部分是非常冷静的,但就像大海一样,风平浪静的海面下,会有波涛汹涌,林鸣做出选择时,或攥紧拳头,或揉乱衣角……内心的挣扎和纠结都通过手部特写呈现给观众。
充分了解林鸣的资料后,王俊凯自己也有对人物的理解,他认为,林鸣私下话不多,性格安静,但一定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决心参加高考时,他可能来不及想那么周全,或许只是出于不想每天重复看得到的工作和生活,想做更有意义的事,便怀着理想,向远方出发。
“不安于现状,敢做敢改变”,王俊凯从此入手去丰富角色形象,展现出了一种少年应对人生抉择时的英气。这也是他善于学习的特质给表演带来的提升。
王为之前只听过王俊凯的歌曲,没有深度了解过他的影视作品,但在《远方,不远》拍摄工作结束后,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关注他了”。他认为“俊凯的这种表演真是有他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你想演成那样,这事就行的,还是挺难的一件事。”
博客天下:《远方,不远》讲述了恢复高考后林鸣凭高考重谱人生的故事,在您看来,剧中林鸣为什么会放弃化肥厂工人的稳定生活,坚定地选择高考?
王俊凯:其实他是一个性格安静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当时他可能也来不及想那么多周全的事,或许是不想每天重复看得到的工作和生活,想做更有意义的事,就做出了这个选择。
本来他高考的第一志愿是医生,后来阴错阳差地被调剂到港口水工建筑专业。但同时也正因为进入到了这样一个之前不曾了解的专业,通过林鸣先生自己的努力和学习,他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桥梁学家,并建造港珠澳跨海大桥。
博客天下:在您的理解中,原型人物林鸣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王俊凯:林鸣老师不安于现状,敢做敢改变,毅然决然地选择去高考改变人生,并且在所学领域坚持不懈且努力向上,大胆创新,正是因为他身上具备这些特质,才会完成这么了不起的事情。
博客天下:您是通过哪些细节去诠释这些特质的?
王俊凯:拍摄时我会多参考导演的意见。细节上,比如林鸣私下就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也是一个爱思考爱长跑的人。
博客天下:对您来说,塑造这个人物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王俊凯:工匠精神吧,林鸣老师对桥梁建筑的追求和工匠精神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博客天下: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终是如何克服的?
王俊凯:和天气斗争。我记得有一场海边的戏,因为那几天天气不太好,如果要拍摄海边的戏,此时并非是理想状态,但是最终我们等到了想要的天气。
博客天下:原型人物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您之前有参观过港珠澳大桥吗?如果有,看到大桥有什么感受?
王俊凯:之前其实还没有真正参观过港珠澳大桥,如果有机会,一定想去看看,想去感受一下这座跨越55公里的海上大桥。
跑步奔向远方
2021年5月3日晚,湖南卫视“我将青春献给你”特别节目上,王俊凯作为青春推介人,介绍了由自己主演的《理想照耀中国》之《远方,不远》剧集。
“桥为什么能跨越大海,理想为什么能变成现实,因为有梦想的支撑,有坚定的方向,还有勇敢的出发。”王俊凯觉得,年轻,就是应该怀着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
对梦想的渴求与坚持,是林鸣工程师的青春,也贴合王俊凯自己的成长经历。
2010年底,他进入公司当练习生,每个周末清晨6点起床,每次一小时的车程到公司进行训练。一年后,因为看不到前景,同期的练习生陆续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只剩下王俊凯和其他工作人员,年仅11岁的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等待出道的日子,练习逐渐变得机械单调,对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王俊凯相信希望在眼前,持续为日后的舞台积蓄能量。2013年8月6日,他以TFBOYS组合队长的身份出道,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2017年春,这位在成长路上举手投足都备受关注的少年偶像,回到家乡重庆备战高考。当时距考试时间不到3个月,他得在这段时间复习完高中3年的课程,同时还要完成综艺录制、多场活动等早前既定好的工作。
工作强度和学习压力并行,王俊凯还只填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一个志愿,当时是怎么克服万难的呢?
博客天下:剧中,林鸣为备战高考不得不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您当年备战高考时,生活节奏也非常紧张,当时是怀着什么信念去克服这些困难的?
拥有梦想,并为此不怕吃苦,敢于拼搏,这正是王俊凯与原型人物林鸣的共同点。
在王为看来,王俊凯与工程师还有着“安静”“爱思考”的共性。王俊凯私下话并不多,比较慢热,好几次,王为去他的休息室找他聊戏的时候,都发现他在屋子里静静地弹电吉他。
不像木吉他,电吉他大部分只有在插电以后才能感受到音乐感觉,但在没法插电的片场,王俊凯还是坚持摩挲着吉他弹奏歌曲,即便这种乐声在很近的距离才能听得到。从这个细节上,王为更加懂得了王俊凯身上的“安静”——心静到连娱乐消遣都是安静的。
安静不代表就无趣,王俊凯在节目《恰好是少年》中曝光了自己的放松方式,边泡脚边看爱因斯坦的科普视频,对宇宙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善于留存自我的内心空间,不断从知识中汲取能量。
《远方,不远》剧组将整个戏的节奏用“跑步奔向远方”的感觉串联了起来,童年林鸣、王俊凯饰演的青年林鸣和原型人物林鸣,都永远在奔跑。
在海南拍摄时,剧组找到了一座涨潮时看不到、退潮时会露出海蛎子的纯天然桥,非常滑,王俊凯要在上面飞快地跑,如果不小心滑倒,有可能会破相。但他仍一遍一遍跑着。
奔跑,就是在路上的感觉,从起点奔向一个新的目标,到达理想的远方。
博客天下:剧中,林鸣为备战高考不得不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您当年备战高考时,生活节奏也非常紧张,当时是怀着什么信念去克服这些困难的?
王俊凯:就是想着要做好一件事,既然做了就要尽最大能力去完成。
博客天下:您如何理解《远方,不远》传递的“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命运”的理念?从自身经历来看,您认为不断学习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改变?
王俊凯:不断学习是人生的收获,会让内心变得丰富且强大。
博客天下:您认为林鸣的理想和信念感体现在哪里?
王俊凯: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博客天下:参加《理想照耀中国》的拍摄后,您对这段历史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对于“港珠澳大桥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
王俊凯:要更加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认为“港珠澳大桥精神”就是中国奋斗精神最好的体现。
博客天下:塑造这个人物,对您个人的生活或工作有什么启示吗?您认为新一代的青年可以从林鸣身上学到什么品质?
王俊凯:林鸣先生不怕苦、面对困难直面而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博客天下:您觉得在这个时代,“理想”意味着什么?
王俊凯:理想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博客天下:作为文艺工作者,您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如何传承这种“理想”精神?
王俊凯:热爱自然与生活,饰演好每一个角色,做好演员的本职工作!
对话王为:
理想加上劳动等于美好未来
在30分钟内讲清楚一个故事,并呈现出电影化、纪实向的格式,对拥有丰富电视剧创作经验的导演王为来说,仍是一个挑战。本次拍摄节奏也相当紧凑,要同时协调主演进组以及与原型人物林鸣见面的时间,再转场海南、珠海两地拍摄,无形中又增加了紧张的气息。
但这些都是与“人”沟通的问题,真正困难的是与“天”沟通。
那是王俊凯饰演的林鸣站在大海边眺望远方的一场戏,剧组在原定拍摄地试了一遍后,没找到感觉,制片人便开车跑了好几百公里,最后在离原住地车程三小时的文昌找到了一片海。
这场戏是主演在组里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镜头,拍完就全部杀青了。当天剧组一百多人起了个大早,开车数小时,在上午9点抵达了海边,却发现海边没有太阳,甚至下起了雨。所有人的心情都跌到谷底,面面相觑,这怎么办?
拍也得拍,不拍也得拍,因为没有时间了。王为看着天气预报,显示一直都是雨,翻看卫星云图有一丝几率是晴天,就想着孤注一掷,等吧。从上午9点到下午,所有人都在等待天气放晴。原定在下午4点多钟就要离组的王俊凯,也早早地定好了妆,在海边等待。
中间有几次掉下了大雨点,人们不得不躲进帐篷。“别着急,3点一定拍”,王为看着卫星云图安慰大家。当人群的焦虑值到达顶峰时,奇迹发生了,天晴了——刚刚还是阴云密布,不一会儿,海面折射过来的阳光让王俊凯连眼睛都睁不开。
这组镜头拍摄得异常顺利,20分钟后,整部戏就拍完收工了,没有耽误演员的离组。等大伙把设备也装上车,准备走了,海边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等,结果还真给等着了,完成度也特别好,这场颇具戏剧性的拍摄,王为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