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6大育种方式:高中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
高中生物6大育种方式:高中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3)人工诱变仍然具有多害少利性,即突变个体增多的同时,有利有害的都增多但仍然是有害的多。2.典型例题分析例1.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区域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注意:增添或缺失的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最前端——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
误区2.对人工诱变的特点产生误解
(1)人工诱变与自然突变相比较,提高了突变频率,但仍具低频性特点——即未突变的比突变的多。
(2)人工诱变仍然具有不定向性,并不是诱变的性状一定有利。
(3)人工诱变仍然具有多害少利性,即突变个体增多的同时,有利有害的都增多但仍然是有害的多。
2.典型例题分析
例1.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区域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答案:D
例2.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A
3.互动探究 (1)若例2不是强调“中部”特定位置,只是交待“1个基因中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则A能发生吗?
(2)若上题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将“1个核苷酸对”换成“3个核苷酸对”(减少的碱基对是连续的,且与终止密码子无关),会对蛋白质长度和氨基酸序列有何影响?
提示: (1)若发生在起始密码子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则可能没有蛋白质产物,即A能发生。
(2)蛋白质长度少一个氨基酸,其它氨基酸序列不变或改变。
“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DNA分子内的变异
一看基因种类: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少所致。
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种类和位置均未改变,但基因的数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2.DNA分子间的变异
一看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的数目,若发生改变,可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确定是染色体数目的“整倍变异”还是“非整倍变异”。
二看基因位置:若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数目均未改变,但基因所处的染色体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应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三看基因数目。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变,则为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
3.典型例题分析
【例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下列各图列出的各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答案 D
【例2】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答案 A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1)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
(2)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 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据细胞分裂图像进行识别判断
以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标准,判断题目中所给图的染色体组数。如下图所示: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未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2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8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2)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3条,b中两两相同,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3个、2个、1个染色体组。
(3)据基因型判断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如图所示:(d~g中依次含4、2、3、1个染色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