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劳动教育(积极打造劳动教育的)
积极构建劳动教育(积极打造劳动教育的)法库县打造了东湖中学木叶山劳动实践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分为蔬菜种植区、果木种植区、花卉种植区、温馨休闲区四个区域,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苏家屯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依托校内资源建立学生生活农场,包括果蔬种植、蔬菜种植、水产品养殖和动物养殖、菌类种植和农具展示等六大区域,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时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趣。拓展劳动教育场所。沈阳市努力打造“学校 基地 N”的劳动教育保障格局。各区、县(市)均建有1个综合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学校),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提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烹饪、金工车间、木工作坊、创客工厂等劳动实践类课程。为解决大部分学生没参观过工厂或未接触农业活动等问题,各中小学校积极开辟校内劳动基地、拓展校外劳动实验田,积极培养学生劳动兴趣。沈北新区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基地,依托沈北尹家小营子村占地近百亩的场地,规划建成“小型生态农场”“小小责任田”“米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沈阳市积极探索具有沈阳特色的劳动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育人新格局。
高度重视,完善劳动教育总体设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按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深刻理解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沈阳市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沈阳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提出了“劳动教育课程衔接合理、教师队伍稳定、教学模式多样、评价体系完备、保障措施有力”的工作目标,明确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拓宽校内劳动教育途径”“拓展劳动教育场所”等十大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了沈阳市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总体设计。沈阳市召开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交流分析了区域和学校在劳动教育推进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对全市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工作部署。确立了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多种方式推动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努力使学生理解和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沈阳市中小学努力保障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沈阳市教育局印发《中小学校体音美劳课程开设情况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将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作为督导、视导重要内容,督促区县落实主体责任,保证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以科研和教研为支点,找准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结合点,培育了50余门市级劳动教育教学精品课。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的“幸福知味”课程让学生增长厨艺的同时感悟生活中的真谛,浑南区第八小学的“金木水火土”项目化劳动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努力搭建五育融合的桥梁。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沈阳市教育局围绕“校内劳动多样化开展”“家务劳动切实开展”“校外劳动与实践拓展”“创建社团活动和具有农村、地域特点的创新性实践”等劳动教育特色,创建了198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平区望湖路小学、铁路五校、河北二校等学校在校园内开发了不同面积的“校园试验田”,让学生出力流汗,亲自动手种植,了解农作物生长特点,全过程体验种植的辛苦和乐趣。沈阳市第97中学因地制宜利用箱式种植法,指导学生在校园的操场上种植植物花卉,用劳动创造美丽。
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当好孩子日常生活劳动的指导者,在寒暑假及节假日,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将洗碗、洗衣、扫地、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的观念,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每年4月和10月,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开放活动,向家长和社会人士代表展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成果,如陈列学生平时和假期的劳动实践作品、开放劳动教育课堂、展示劳动实践照片和视频记录等,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打造家校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拓展劳动教育场所。沈阳市努力打造“学校 基地 N”的劳动教育保障格局。各区、县(市)均建有1个综合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学校),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提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烹饪、金工车间、木工作坊、创客工厂等劳动实践类课程。为解决大部分学生没参观过工厂或未接触农业活动等问题,各中小学校积极开辟校内劳动基地、拓展校外劳动实验田,积极培养学生劳动兴趣。沈北新区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基地,依托沈北尹家小营子村占地近百亩的场地,规划建成“小型生态农场”“小小责任田”“米粒课堂”“神农药苑”等劳动区域。
法库县打造了东湖中学木叶山劳动实践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分为蔬菜种植区、果木种植区、花卉种植区、温馨休闲区四个区域,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苏家屯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依托校内资源建立学生生活农场,包括果蔬种植、蔬菜种植、水产品养殖和动物养殖、菌类种植和农具展示等六大区域,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时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趣。
学校通过组织社区公益劳动活动、研学活动和到职业学校进行职业体验等方式拓展校外劳动场所,发挥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将相关学科纳入到沈阳市教师公开招聘学科计划之中,鼓励各学校聘用兼职劳动教育相关教师,多种方式增加劳动教育教师数量。落实国家级培训和省、市级培训要求,要求各区县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之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沈阳市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记录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学校通过作业布置、展示活动等方式对劳动教育进行多维评价,和平区和平一校长白岛二分校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沈河区育鹏小学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分层劳动作业,方凌小学开展“寻访家传好手艺,动手创造巧百工”大赛,康平县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并在线上展示了学生们的劳动视频和宣传画,发挥了很好的评价和反馈功能。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按照辽宁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沈阳市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同时积极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努力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指导区域因地制宜培育劳动教育特色
强化指导、系统推进劳动教育。沈河区完善区域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通过专业师资培育、劳动课题研究引领、劳动场所拓展、督导保障跟进等全面加强区域劳动教育。于洪区利用原青堆子小学旧址,采取“分步走、分段建”的方式着力打造集劳动实践、课程教学、展馆展示、会议交流、成果体验、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学式劳动教育场所。皇姑区注重开发校园环境资源,在中小学校中通过构建文化长廊“讲劳动”,在每个角落和区域“见劳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无声作用;通过“我是家务小能手”“环保购物袋爱心拍卖活动”“我为校园增色彩”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劳动体验的机会。
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不断加强劳动场所保障。铁西区在推进劳动教育中突出学工特色,弘扬劳模精神,开发、应用各类劳动教育基地。如,将中国工业博物馆、劳动公园作为学工基地,定期分层分地域组织学校参观;组织开发区学校参观可口可乐、宝马等大型企业,抓住职业教育启蒙契机;将奉天记忆文化园、红梅文化创意园纳为校外劳动教育场所,促进五育融合。
沈北新区依托区域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旅游等资源,努力打造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外劳动基地。通过走进沈阳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沈阳锡伯族文化博物馆,了解地方劳动历史;利用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辽宁省石佛寺水库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华强方特(沈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大学民航培训中心(航空基地)等作为职业体验基地,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和职业体验。
康平县积极与展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接,积极争取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作为区域学农劳动实践基地。
疫情期间做好线上劳动教育
2022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沈阳市中小学校受疫情影响,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居家特点,不仅关注学生动手实践,更注重学生是否能坚持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劳动清单形式,引导学生记录居家期间掌握劳动技能、参与劳动项目、养成劳动习惯等情况,依托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
做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通过组织线上学习,使教师领悟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指导并督促教师撰写培训体会,结合劳动教育十大任务群开发1-2项劳动项目资源包,并在个人的教研专区中展示。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启动“两聚一落”线上教学巡研行动,确保全市劳动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能够落实任务群学点内容,组织开展《居家清洁,从鞋开始》《巧手做个三明治》《学做西红柿炒鸡蛋》《家务劳动我能行——衣物巧叠放》《我是“家庭维修师”》《今天我来包馄钝》等劳动项目学习。发挥居家劳动场所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居家劳动期间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线上巡研期间,部分家长还担任劳动技能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劳动活动,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以居家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大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平区各学校开展了“喜迎二十大、争当劳动小达人”的线上劳动竞赛和线上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动手能力,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分类摆放物品、制作美食。沈阳市第126中学的同学们在“整理内务大赛”中表现积极踊跃,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条条棉被相继变成了一块块“豆腐块”。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二分校、南京九校开展了“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学生通过写好全程或阶段的观察日志,懂得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和认知。
利用节日、节气等契机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和平区南京一校将感恩融入劳动教育中,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引导学生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道声“辛苦”和“感谢”。和平区青年大街小学开展“走进劳模,学习劳模精神”活动,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劳模的事迹和精神,向劳动者致敬。皇姑区岐山一校精心设计小满节气项目课程,俗话说“小满食苦”,由学生亲自参与、家长协助完成清凉爽口、清热解毒的苦菜食品,让学生了解小满的节气物候,在亲历劳动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在十四五期间将培育市级劳动教育精品课程100门、命名20个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县、市)。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对区县(市)政府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实施。通过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教育获得感,助力沈阳市“幸福教育”品牌打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贡献沈阳智慧和力量。
(作者:沈阳市教育局 陆奕宏)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