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导师推荐(清华大学聘导师)
清华大学博士导师推荐(清华大学聘导师)王国维就聘——吴宓三叩 溥仪恩准王国维胡适研究院首先要设立“国学门”(后改为“国学研究院”),目标极为明确——“训练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才”。经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实行导师制,因此第一步就需要聘请导师。1925年2月,校长曹云祥聘请了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吴宓主持院务工作。他根据胡适的推荐,带上曹校长亲笔签名的聘书去请高人。
清末民初,是我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百废待兴、大师辈出的时代。
1924年,时任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奉北洋政府之命,改办“清华大学”。
曹云祥
首先,曹校长组建了筹备委员会,主要成员有胡适、范源濂、张伯苓、张景文、丁文江等五人。在组织纲领中,规定既要筹建大学部,又要模仿北京大学创建研究院。
胡适
研究院首先要设立“国学门”(后改为“国学研究院”),目标极为明确——“训练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才”。经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实行导师制,因此第一步就需要聘请导师。
1925年2月,校长曹云祥聘请了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吴宓主持院务工作。他根据胡适的推荐,带上曹校长亲笔签名的聘书去请高人。
王国维
王国维就聘——吴宓三叩 溥仪恩准
王国维,字静安,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之际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我们熟悉的《人间词话》就是他的名著之一。
1924年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驱逐出宫,王国维的"南书房行走"工作随之结束了,赋闲居家著述。
溥仪等人
王国维戒心很大,忠君思想又严重,所以请他就要动一番心思。
第一次,由胡适出面,递上聘书后,又开车带着王国维去清华大学校园转了一圈,来一个感性认识。王国维看了一遭,感觉还不错,稍稍动了点心。
吴宓
第二次,轮到吴宓出面了。他特意穿着中式服转,见到王国维先是行了一通“三拜”礼。(注:三拜礼,即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这一下把王国维打动了。他觉得眼前这个青年很尊重自己,也没有摆“海龟”架子,王国维终于决定就聘。但是,他觉得还得向“皇上”请示一下,于是偷偷跑到天津见了逊帝溥仪,经过“恩准”,才去清华就聘。
梁启超
梁启超就聘——结缘清华 痛快答应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他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影响了几代人。
说起来,梁启超与清华颇有渊源。
梁思成
他的三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先后在清华学校读书,后来这三个孩子分别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哈佛、西点留学。1914年起,梁启超就数次被邀请去清华演讲。他深邃的思想、光芒四射的演讲,如闪电,如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清华校训就是他给推荐的。
因为以上原因,清华大学聘请梁启超先生几乎没费什么劲,老人家慨然应允。
赵元任就聘——语言天才 学友推荐
赵元任
赵元任,字宣仲 ,又字宜重 ,祖籍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他会40多种语言,光国内方言就会33种。那首著名的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就是他的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就是他翻译成中文的。
当时,赵元任只有34岁,正在美国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清华教务长张彭春跟他是同期留美学生,对他最了解,于是就向校方推荐了他。曹校长同意后,马上发电报给赵元任,赵元任遂回国就聘。
陈寅恪
陈寅恪就聘——学贯中西 吴宓推荐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又是“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曾就读日本巢鸭弘文学院、上海复旦公学、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精通梵文和巴利文。
光看看读过的学校大名,就让你猜到他是个学霸!
陈寅恪语
吴宓看到张彭春推荐了赵元任,他就推荐了哈佛同窗陈寅恪。此时,陈寅恪正在柏林大学研究史学。
但是,清华大学做了多方权衡。为何?因为陈寅恪虽然读了很多大学,但是没有博士文凭,他是为了做学问才去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真是奇人啊!后来,曹校长终于允诺聘请陈寅恪,因此陈寅恪归国就聘。
至此,清华大学四大导师全部就位。
那一年,王国维48岁,梁启超53岁,赵元任34岁,陈寅恪35岁。
清华导师像
他们四人,加上后来的“海龟”李济(田野考古学大师),这五人对清华的贡献是巨大的,培养了无数优秀学人。
清华的这些大师,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们身上耀眼的光环,被清华铭记,也被世人敬仰。
【鲁直微言】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二位教育界泰斗,对大学的定义,可用“英雄所见略同”概括。不研究高深学问,只研究做官和钻营,称不起大学;只追求富丽堂皇,出不了大师,大学也是徒有其表。大师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的思想越显光芒,背影越见高大。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