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在一起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印象)
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在一起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印象)1896年,学校董事会批准学校更名为Columbia University,决定将学校搬迁至曼哈顿北部新区Morningside Heights。新校区的设计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为蓝本,一年后新校园竣工,学校整体迁入如今的校园。Columbia College在新校园的四十年间发展迅速,开始颁发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并陆续合并、成立了医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进修学院等一批新的学院。其实哥伦比亚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还是颇有渊源,早在1704年纽约首席大法官兼新泽西殖民地总督刘易斯·莫里斯(Lewis Morris)曾致信英格兰教会海外福音会,敦促教会在纽约开设一所大学,但始终未有回应。直到四十多年后新泽西州哈德逊河对岸成立了新泽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前身),纽约市议会才开始考虑这一建议。经英王乔治二世批准,国王学院于1754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由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 Samu
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始自于1754年成立的纽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为美国独立之前成立的九所美国大学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今年在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六。
我前次去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就见到麦迪逊大街上有巴士到哥伦比亚大学,这次我就从这里搭上了去往UpperTown的M4巴士,巴士起初沿着麦迪逊向北行驶,一路上居民楼密集上下车的乘客很多,及至左转到达中央公园北侧以后,车上乘客开始减少变成了以黑人为主,媒体上时常见到有哥大学生在校园周边遇袭的报道,我不免心中开始打鼓,此时天色已晚,如果我看完了哥大校园应该已经天黑,会不会遇到治安问题?
当我在哥大校门口下了车,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哥大校门附近的街道非常繁华,对面有超市和许多商店、餐馆,虽然街上黑人不少但看上去都衣着得体,有些人可能就是哥大的老师或学生,并未见到街头小混混出没。
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看起来很新,清一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宽大的广场,高大的台阶,四四方方的楼宇整齐划一,完全不见普林斯顿大学那种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掩其中的意境。
其实哥伦比亚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还是颇有渊源,早在1704年纽约首席大法官兼新泽西殖民地总督刘易斯·莫里斯(Lewis Morris)曾致信英格兰教会海外福音会,敦促教会在纽约开设一所大学,但始终未有回应。直到四十多年后新泽西州哈德逊河对岸成立了新泽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前身),纽约市议会才开始考虑这一建议。
经英王乔治二世批准,国王学院于1754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由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 Samuel Johnso)担任校长,首期招了一个班共8名学生,约翰逊博士是唯一的授课老师,校舍就设在纽约下城华尔街旁边的三一教堂。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英军占领征用成为兵营和医院,学校停课八年直至战争结束。
美国独立后学校废除了King's College国王的名字,更名为Columbia College,学校从三一教堂搬至纽约市政厅旁边,后又迁到郊外新建的校园,位置在如今麦迪逊大街与49街交叉处。
Columbia College在新校园的四十年间发展迅速,开始颁发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并陆续合并、成立了医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进修学院等一批新的学院。
1896年,学校董事会批准学校更名为Columbia University,决定将学校搬迁至曼哈顿北部新区Morningside Heights。新校区的设计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为蓝本,一年后新校园竣工,学校整体迁入如今的校园。
虽然那个年代美国大多数大学校园都遵循传统的中世纪和哥特式建筑风格,但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旨在反映该机构在启蒙运动中的根源和那个时期的知识发现精神”。
哥伦比亚大学人才辈出,校友中有三位当了美国总统,两位罗斯福和黑人总统奥巴马,出过7位美国建国之父,33位外国国家元首,2位联合国秘书长,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并且校友和学校教职员工中有85位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名人录显然已经超过了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在理工科领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产生了许多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在这里诞生了调频收音机和激光,成功开发出可以通过有限带宽传输高质量音频、视频的MPEG-2算法,推动了数码通讯领域技术的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建树颇多,包括激光与Maser、核磁共振、核裂变与核聚变、电脑人机接口等都居于领先地位,哥大科学家们参加了当年的曼哈顿计划,如今与许多一流高科技企业如亚马逊、IBM等都有合作项目。
哥大的科学家们也积极参与了地球观测、地球构造研究、宇宙空间研究和大型加速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哥大学者首先开发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器官中的细胞技术。
哥大的科学家们在健康科学领域每年约有175项新发明,市面上超过30种药物都是基于哥大的发明与发现问世的,涵盖了关节炎治疗、抗血栓、心血管疾病治疗和癌症治疗等许多领域。
哥伦比亚大学科技风险投资公司(Columbia Technology Ventures,原名科学与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拥有600项专利以及超过250项有效的许可协议。
哥伦比亚大学地处纽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获得的捐赠基金高达140余亿美元,是全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就像北京的清华大学和上海的交通大学那样不缺钱,哥大紧邻华尔街那就更不缺钱。
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最热门的大学之一,本科生录取率极低,仅略高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第二难考取的大学,哥大毕业生轻易能够获得好的offer那是不言而喻。
离开哥伦比亚大学时天色已晚,我准备搭地铁直接返回新泽西。
我在校门口顺着校警给我指引的方向进入了地铁站,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纽约的地铁,没想到里面并不像媒体传说的那么恐怖。
地铁站看上去空间比较狭小,但里面还是很整齐干净。
纽约地铁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站台看着有些古老但并不像媒体中传说得那么阴暗破旧。走在曼哈顿大街上时常能够听到地铁驶过的隆隆声,早年的地铁很浅而且通风口都在大街上,不像现代地铁都是挖在很深的地下。
中国的地铁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前只有北京、天津有地铁,上海的地铁都是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建成的,因此有着后发优势,一上来就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也避免了纽约、伦敦老地铁建设走过的弯路。有许多人喜欢把自己城市新建的地铁与纽约地铁去比较,但有没有想过纽约人坐地铁的时候中国人还在坐牛车呢?
纽约的地铁车厢不如华盛顿的地铁宽大,有点像是北京地铁一号线,受到了早年地铁隧道开挖尺寸小的限制,但车厢里面还是比较干净的,乘客都是普通的市民。
我从Columbia University站坐到Penn Station站,然后出来到33街站换PATH地铁返回新泽西,一路上上下车的乘客很多,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和意外。
Penn Station站非常大,地下有好多层,长途火车、市郊通勤火车和地铁可以在站内换乘。车站内人流很多,大概是下班的高峰时刻吧,下车时站台出口有工作人员不断大声提醒乘客去哪个站台换乘哪个方向的火车,乘客们对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的感谢之声不绝于耳。
看来纽约人的日常生活与上海、广州、北京人无异,普通人也是急急忙忙去上班,轻轻松松下班,挣了钱也会逛街下馆子泡酒吧看电影看比赛听音乐,生活质量也不见得比中国人差很多,并不因为身处美国就注定会是水深火热,从我这几天的实际感受上说至少纽约人不会。未完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