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材教师面临的挑战,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新课程新教材教师面临的挑战,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为更好地推进学科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据区教科院院长郭玉竹表示,提高老师认识、全区达成共识是前提与关键。为此,近两年来,区教科院通过一边深度解读政策,一边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每当寒暑假,也是罗湖区老师们学习充电的时期。郭玉竹表示,今年全体教师已完成了全国、全省的相关培训共两轮,深圳市的相关培训仍在进行中。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出台,罗湖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全国率先提出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区教科院具体落实了《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和区域性推进研究》,并被确立为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已在全国、省、市、区推介35次,开展全国示范课例15次,深圳市示范课例20次。目前,全区各高中、教科院各学科重点加强了学科育人方式的
深圳市翠园中学数学学科组入选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国示范区数学学科基地。
翠园中学与人大附中两个学科基地联合研讨活动,邀请深圳市外语学校袁智斌教授指导点评。
2021年11月25日,在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研讨交流活动中,面向线上全国各地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来自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下称“罗外”)的胡勇进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探究课,推介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和区域性推进研究的教改成果之一。
这一堂课可以说,也是罗湖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四新”背景下的一个成果缩影。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结合,是一套“组合拳”,对中学的教学组织、运行管理、教师配备、教学场所等提出了很大挑战。创新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思维、更新教育技术。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教科院坚持以始为终,在实践中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导向教学,围绕强化教与学、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实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任务,推动单元式教学改革,强化以思乐课堂为载体的信息化融合课堂,对教师队伍展开了一系列的培训,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在耀眼成绩背后
罗湖教师队伍实力在不断攀升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出台,罗湖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全国率先提出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区教科院具体落实了《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和区域性推进研究》,并被确立为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已在全国、省、市、区推介35次,开展全国示范课例15次,深圳市示范课例20次。目前,全区各高中、教科院各学科重点加强了学科育人方式的改革和研究。
为更好地推进学科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据区教科院院长郭玉竹表示,提高老师认识、全区达成共识是前提与关键。为此,近两年来,区教科院通过一边深度解读政策,一边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每当寒暑假,也是罗湖区老师们学习充电的时期。郭玉竹表示,今年全体教师已完成了全国、全省的相关培训共两轮,深圳市的相关培训仍在进行中。
在罗湖区积极推进“四新”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很多教学成果。据介绍,区教科院出台了《罗湖区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指导方案》,在《方案》指导下各学校各学科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构建了多元化情景化的教学课堂,比如《高中地理复习课型的“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并被确立为2020年深圳市罗湖区规划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建构研究》在全市语文教科研活动中得到好评;《高中数学“问题链 任务单”单元教学模式》也得到广泛推介……各学科加强了学科育人方式的改革和研究。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
新老教师齐头并进、与时俱进
达成了共识、掌握了基本理论与能力,那么如何实践呢?以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基地——翠园中学数学学科为例,据翠园中学数学教研组长丁书明介绍,该校坚持推进“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作为育人载体的课程,可谓核心关键要素之一。在“四新”背景下,翠园中学还创新创建了“四大学院”课程,分别是致远学院、强基学院、创新学院、博雅学院。依托“四大学院”重构课程体系,翠园中学为学生打造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作为深圳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之一,罗外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多年来坚持深入探索“双线融合”大单元教学实践,从1.0的一师课堂,到2.0的多师课堂,目前已发展到3.0的多生互助课堂。据胡勇进介绍,这一做法完全是基于精准教学的原则,通过互联网收集好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成这本专属作业本,再针对作业本情况配套相应的微课。
这样的实践场景要求老教师要与新教师在信息技术掌握上齐头并进,对年纪稍长的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据了解,老教师一旦掌握了,积极性不亚于新秀教师。与以往纯纸质、纯人工的教学教育方式相比,注入互联网的校园,让老教师更体会到了便利与快捷,实现职业生涯的“二次成长”。
老教师与新教师齐头并进的另一体现,还在于“四新”背景下教师队伍培养方式的改革。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史云梅表示,以往会将教师按照老中青的年龄进行划分培养,但在新教材实施后,新老教师脚步一致地与时俱进,“他们都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老师”。“四新”的落实推动,最终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创新、学习过程的焕新、评价体系的更新、教学观念的推陈出新。目前,罗湖区新课程改革工作进入了全面实践阶段。
教师“二次成长”后
各学科教学课堂更直观生动
在系统高效的培训下,在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提高后,不仅老教师实现“二次成长”,不少新教师也在短短几年间脱颖而出。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地理老师高琳曼就是典型代表,她三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地理学科教育中。在数字化思乐课堂的引领下,,结合上课情况、信息化教学,一个个全面、精炼的导学案从她手中诞生。在她的课上,地理纪录片、新闻报道等都是上课素材,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科普性课件,课中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循着问题链去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也探索落实大单元教学,在创设情境下,开展问题式主题化的学习活动。”高琳曼表示这三年来自己学到非常多,在市区骨干教师的讲座中、教学教材实施能力的培训下,自己的成长十分快速。她在2021、2022年深圳市高中地理模拟命题比赛、广东省高中地理模拟命题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作为区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刘春明表示,罗湖区地理教学以数字化思乐课堂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本质是让学生通过领会实际去领悟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对于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而言,在“四新”背景下的课堂呈现方式同样很多元。高中语文教研员史云梅介绍道,语文课的要求比较独特,涉及面广,既要依据教材开展教学,也要跳出教材教语文,对师生的要求都很高,在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拓展阅读,通过信息检索完善认知,提高品鉴能力。如在教到如何评价曹操的形象,不是简单地告知是正面还是反面,而是要借助书本和网络平台,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出发更客观地认识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在“四新”要求下的教学,语文学科致力于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
在“四新”背景下,罗湖各高中的各科课堂中,更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学科之间的融合,最终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罗湖区全体教师实现了个人成长,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统筹/谢粤蕾 文/谢粤蕾 陈小波
制版:李斌 王娟娟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