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其中,与新中国近乎同龄的南京理工大学,被称作共和国最霸气的“国防七子”。在我国,有7所以军工为背景的顶尖名校,悄然筑起了国防之业的基石。它们从祖国的京师、西部、南省和北疆走来,并肩而立

“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

近日,我国国防部长一段霸气发言刷屏,让世界听到了“中国最强音”。

寻索大国崛起的原因,

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国防力量同样是中国无可畏惧的底气。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

在我国,有7所以军工为背景的顶尖名校,

悄然筑起了国防之业的基石。

它们从祖国的京师、西部、南省和北疆走来,并肩而立

被称作共和国最霸气的“国防七子”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

其中,与新中国近乎同龄的南京理工大学,

一次次助推国家军事科技发展,

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3)

韬光养晦 为国铸剑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

陈赓大将一番话铿锵有力,犹如平地惊雷。

1953年9月,一阵嘹亮的军号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响起,

新中国第一所军工科技最高学府—— “哈军工”的名字,就此响彻神州大地。

此即南京理工大学之肇始。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4)

陈赓大将

国之所期,使命必达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哈军工一批科研巨匠默不作声、撸起袖子,

一头扎进“自主创新”的战场。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5)

“两弹一星”元勋,位列“航天四老”的任新民院士

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中国航天事业,把“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

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总总师”。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6)

独臂总师、“坦克之父”祝榆生,

面对军委下达的任务,他霸气喊话:

“你打个平手有什么用啊,我非得把你打掉!”

他研制的ZTZ99式三代主战坦克,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7)

中国弹道学事业开创者之一、“弹道元勋”鲍廷钰,

解决了桎梏数十年的国际军事难题,

建立了属于我国自己的内弹道理论体系。

机械与火炮专家沈正功、弹药引信专家许哨子、火炸药专家赵子立……

中国第一台防爆型机器人、第一套自主式无人驾驶平台、第一个坦克主动防御系统……

一批功勋卓著的大国脊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只为证明“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也可以!”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8)

周恩来总理视察炮兵工程系(南理工前身)

经年累月,赤血长殷

从北国冰城到江南故都,

承继军工血统的南理工从诞生那一刻起,

就被赋予了“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光荣使命,

骨子里流淌着一股不服输的“硬气”。

面向新时代国防事业,

南理人继往开来,巨擘共擎,

撑起了“国防振兴”的一片寰宇。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9)

兵器行业第一人、“中国火药王”王泽山院士

投身“冷门”的火炸药专业,接连突破世界难题,

将原本落后的中国火炮技术一步步推向巅峰,

成为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0)

军工装备领军专家、发射动理学家芮筱亭院士

瞄准我国飞行器发射领域的三大难题,潜心钻研,

让国际难题迎刃而解,解决了国家重大急需,

成果应用于13型武器,并全部装备部队。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1)

瞬态力学专家、中间弹道学创始人李鸿志院士

曾被美国国防部拒绝参加国际弹道学会议,

他创立“中间弹道学”、打破国外封锁,

让中国弹道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

打破封锁、解决难题、世界领先!

在祖国国防建设的版图上,

南理人像一把把锐不可当的利刃,

狠狠割断一切试图锁住中国的锁链。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2)

翻开南京理工大学的功勋册,

可以说,每个彰显我国军工实力、国防力量的时刻,

都有它的身影——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

24个装备的总师、副总师由南理人担任

一大批带有“南理工印记”的尖端武器装备争先亮相,

在天安门前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3)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无论是哈军工,还是南理工,

始终肩负着壮大国防的重任,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剑拔弩张的全球局势下,

给足中国人挺直腰杆的底气!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4)

甲冠天下 火力全开

从成立到退出部队序列,哈军工虽只办学13年,

却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成为与清北齐名的中国著名高校

被誉为“第二黄埔”。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5)

作为哈军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的续篇,

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

仍然是无数心系国防、喜爱兵器的学生的“理想乐园”。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6)

南理工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能力有多强,

其背后相关学科、专业的实力就有多“霸道”!

拥有我国兵器系统配套最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

形成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

部分学科专业代表了我国最高水平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蝉联全国第一;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前1‰。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7)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位居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

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

获评中国顶尖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均位居全国前2名。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8)

这些冲进“第一方阵”的学科专业,

无一不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

铸就了南理工“中国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荣光。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19)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人”邢球痕院士;

被誉为“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典范”刘怡昕院士;

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潘德炉院士;

这些一人可抵万军的国防科技先驱,是南理人。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0)

38岁当选中科院院士,41岁成为《科学》杂志首位中国评审编辑的卢柯;

仅听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被誉为“中国女枪王”的黄雪鹰;

“长征十一号”填补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担任总指挥的李同玉;

这些一力可破苍穹的时代科技先锋,亦是南理人。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1)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2)

南理工“老中两代”科学家

让中国国防科技震惊世界,

而那里的“初生之犊”亦发奋有为

不断探索科学的边界。

材料学院2018级直博生陈嘉伟,

瞄准新型显示研究领域,研发系列成果

得到中科院院士等业界人士高度评价,

多家媒体以“有望打破日韩垄断”为题进行报道。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3)

陈嘉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切接见

2018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卢林芃,

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局限,

打破国外垄断,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新一代显微镜。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4)

秉承军工匠心,立志精诚报国。

从南理学子青涩的脸庞上,

或许能看到那些科学大师的昔日少年模样,

自信且坚定。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5)

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专题报道该校

国家兴盛,人才先行

南理工这一巨大“梦工厂”,

正将年轻一代的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往祖国各地

仅在2021年,就有1400余名青年学子献身国防科技事业。

13位两院院士、30余位将军、400余名型号总师级的领军人物……

南理工培养出的璀璨群星,如今还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增长。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6)

玉柱擎天,高才绝学

回望历史,国家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南理人。

他们践行着“强我国防、兴我中华”的铮铮誓言,

站在山巅,放眼未来,不断追逐更高的目标。

如何看待南京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大国底气何在南京理工大学(27)

哪怕是在南理工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各大媒体纷纷发文斥责、全国网友集体表示担忧时,

南理人仍然能够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因为,他们从不怕封锁
更不乏打破封锁的自信和勇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