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办学校的发展:揭秘东莞首所公办未来学校的八大
东莞民办学校的发展:揭秘东莞首所公办未来学校的八大书院教育围绕立德树人,加强通识教育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混龄学习、互助交流、专长互补。通过书院建设学习生活社区,实现大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生涯教育指引、文化浸润成长。围绕21世纪5C核心素养,学校构建“创∙未来”课程体系,聚焦未来人才关键能力培养,创新实施国家基础课程,设立多样态校本课程群,形成丰富多元、无限生长的“Course universe”课程生态系统,课程内容链接生活、链接社会、链接世界、链接未来。学校通过生涯教育、学生画像、脑科学研究等,完成学生能力量化,形成学生成长报告,结合学生特质为其安排“学业导师 生涯导师”,以实现“一人一案”的私人定制式个性化培养模式。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智库和专家团队支持,设立大学先修、合作培养等多样态课程群,特设“院士课程”,由两院院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全程、全面、全方位指导学生开展学科拓展
4月1日,东莞市教育局召开2022年东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微发布会,会上,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下称“未来学校”)校长万飞对学校的办学情况、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作了整体介绍。
未来学校是东莞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发展,高位谋划部署创建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校,学校为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初中 高中),规划办学规模为3600人,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目标是办一所激发潜能、传递温暖、创造美好的未来学校,打造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未来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未来教育师资孵化中心。
未来学校坚持高起点、高规格办学,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智库和专家团队支持,应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实施办学机制和组织形态创新,成立基金会、理事会,围绕21世纪5C核心素养,通过“互联网 ”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以及空间、课程、技术的有机融合,从办学机制、课程实施、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教育创新,凸显八大特色。
学校全程实施小班制教学,高中每班不超过40人。小班制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得到老师充分的关爱和关心,助力每一位学生潜能开发,充分享受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生涯教育、学生画像、脑科学研究等,完成学生能力量化,形成学生成长报告,结合学生特质为其安排“学业导师 生涯导师”,以实现“一人一案”的私人定制式个性化培养模式。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智库和专家团队支持,设立大学先修、合作培养等多样态课程群,特设“院士课程”,由两院院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全程、全面、全方位指导学生开展学科拓展、融合探究、科研创造等。
学校拥有国内特级名优教师、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应届毕业生组成的首批教师团队,以及由业内资深学者和顶级专家构成的智库团队。现有博士10名,清华北大硕士生15名,海归名校硕士生11名,奥赛金牌教练8人,新老教师比为1:2。
围绕21世纪5C核心素养,学校构建“创∙未来”课程体系,聚焦未来人才关键能力培养,创新实施国家基础课程,设立多样态校本课程群,形成丰富多元、无限生长的“Course universe”课程生态系统,课程内容链接生活、链接社会、链接世界、链接未来。
书院教育围绕立德树人,加强通识教育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混龄学习、互助交流、专长互补。通过书院建设学习生活社区,实现大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生涯教育指引、文化浸润成长。
学校将充分对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周边的大装置、大平台、大学府、大企业等高端资源,注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深度研学实践,赋能学生成长。
目前学校已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达成办学合作项目20余项。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中学—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育人理念在中学落地。
通过“互联网 ”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以及空间、课程、技术的有机融合,打造多维度的“教育社区”和无边际学习场景,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创新中心、未来艺术中心、未来体能中心、生活体验中心、社会践行中心、国学启慧中心、行为情绪中心……空间赋能教育智慧,实现“云教育 实践场”的学习方式变革。
【记者】于羽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于羽佳
教育莞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