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30 5g手机怎么样(中端5G手机如何抉择)
redmi k30 5g手机怎么样(中端5G手机如何抉择)K30的前置摄像头被设计在了屏幕的右上角位置,距屏幕顶部边缘大约有2mm左右的留白。而且K30的前摄因为是双摄像头设计,所以采用的也是一个药丸式的屏幕开孔,两枚摄像头相距大概2~3mm,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自拍效果以及vlog拍摄应用场景,但是也带来了更加突兀的观感。现在手机越做越薄,K30 5G版在厚度方面实际测量值为9.35mm,对比手中的OPPO Reno3 Pro的7.94mm来看还是稍稍有些逊色(测量有可能存在误差,±0.5mm以内)。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厚度差并不到2mm没有多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你真正握在手里你就会发现手感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此外,虽然机身厚度有差距,但是凸起的摄像头高度倒是几乎没有差别,两款机型的摄像头凸起都比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厚度要薄一些,装上原配的手机套之后摄像头也就与机身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了,而且那个原装的硅胶套在摄像头位置也做了特殊的保护设计,用户基本不
自从2019年5G网络全面推广之后,5G手机市场迎来了全面爆发。除了苹果之外的厂商,从中低端机型到各自的旗舰系列,已经无一例外的用上了5G芯片,谁都不想在这个快速更迭的市场中处于被动。从2019年底开始,各大厂商加足了马力在5G手机市场上开启了各自全新的战略布局。被人们称之为“价格屠夫”的小米除了自家的“小米”系列外,其主打中低端市场的子品牌Redmi也推出了2019年的压箱5G之作--K30 5G版。当看到这款产品以及1999元的售价时,我们真的意识到手机的5G时代真的全面来临了。
从颜值说起红米系列产品的外包装方面,根据机器的配置不同外包装也有所区分,普通版本从最早的红色已经变成了白色,Pro系列则是换成了黑色包装盒显得更具科技感,应该也是代表了旗舰。
本次拿到的产品是Redmi K30 5G版本,产品内容除了手机本体外,还包含了Type-C数据线、30W快充插头、说明书、保修卡以及SIM卡针,当然还包含了现在已经成为标配的透明硅胶壳,中规中矩标准配置。
产品方面,Redmi K30系列采用3D曲面玻璃机身,双面康宁GG5保护玻璃,并提供了时光独白、深海微光、紫玉幻境、花影惊鸿四款可选配色,其中5G版的紫玉幻境和时光独白采用AG磨砂工艺。我拿到的这款是深海微光的配色,其实就是蓝色。在光线的照射下整个背部机身可以在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深浅程度的炫彩蓝,现在这一炫彩设计似乎已成为主流,时尚而不浮夸。背面底部有激光镭射镌刻的Redmi的Logo,使得背部不会因为底部的“空旷”而显得单调。
背面顶部则是被摄像头模组整个占据。Redmi的后摄采用的并非目前主流的“奥利奥”、“浴霸”亦或是单侧长条矩形的设计,而是选用了很少见的“投币机”Style。这个设计说来有些有趣,竟然被宣称是一种高端设计,对这一观点我只能说各有所好了。在我看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长条矩形设计仅在周围做了一个圆形抛光打磨就变成了一种高端设计,难免有些牵强。如果说这是为了不让摄像头矩阵显得过于突兀的美化操作,我觉得听来还比较中肯。在四摄底部则是单色温双闪光灯以及5G的标识。
K30也是采用的单侧扬声器设置,旁边搭配收音mic。在K30的充电接口另一侧,我们还发现了那枚在多数手机上已经销声匿迹的3.5mm耳机插口,自从苹果将耳机与充电插口合二为一之后,想再找到配备3.5mm耳机插孔的主流手机确实有些困难。因为有时会佩戴有线耳机听歌,所以这个传统的耳机插孔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实用价值,省去了每天还要揣着个转接头的麻烦。
手机的实体按键都被设计在手机的右侧,上面为一体式的音量加减按键,下面则是一枚功能二合一的锁屏关机键。说这枚关机键是功能二合一并不是因为锁屏与开关机这两个功能,毕竟这都是常规设定;这里所提到的二合一中除了锁屏开关机之外的另一功能其实就是指纹识别,毕竟K30并没有配备屏下指纹。单次直接按压实现锁屏,长按实现开关机,但是如果被录入指纹的手指正确放置的话,触碰的那一刻即会实现指纹识别并解锁手机,实测识别率以及识别速度比较理想。
现在手机越做越薄,K30 5G版在厚度方面实际测量值为9.35mm,对比手中的OPPO Reno3 Pro的7.94mm来看还是稍稍有些逊色(测量有可能存在误差,±0.5mm以内)。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厚度差并不到2mm没有多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你真正握在手里你就会发现手感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此外,虽然机身厚度有差距,但是凸起的摄像头高度倒是几乎没有差别,两款机型的摄像头凸起都比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厚度要薄一些,装上原配的手机套之后摄像头也就与机身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了,而且那个原装的硅胶套在摄像头位置也做了特殊的保护设计,用户基本不用担心摄像头凸起带来的刮蹭问题。
眼见才能为实K30的前置摄像头被设计在了屏幕的右上角位置,距屏幕顶部边缘大约有2mm左右的留白。而且K30的前摄因为是双摄像头设计,所以采用的也是一个药丸式的屏幕开孔,两枚摄像头相距大概2~3mm,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自拍效果以及vlog拍摄应用场景,但是也带来了更加突兀的观感。
用户80%的信息都是靠视觉来获取到的。手机,作为一款需要通过视觉来做大量信息交互的产品,对屏幕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用户期望从屏幕中看到的更多,而厂家则需要在屏显技术上投入的更多。K30的这块6.67英寸的超大屏幕显示屏分辨率为2400*1080 FHD ,支持HDR 10显示,同时拥有最大120Hz的屏幕刷新率,让显示更细腻、更清晰。
我们来看一下120Hz分辨率与90Hz分辨率的实际区别。左边为Redmi K30硬开120Hz屏幕刷新率,右边是OPPO Reno3 Pro 的90Hz分辨率,两个手机同时上下滚动资讯App的列表页。从实测的结果来看,120Hz的拖影确实要比90Hz的能有所改善,但是如果不是通过镜头来捕捉的话,我用肉眼观察其实区别还是并没有那么明显的。K30虽然支持满载120Hz的最大分辨率,但是高分带来的肯定是高能耗,所以K30在系统显示设置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开启120Hz还是仅开启60Hz即可,属于常规操作。但是对比90Hz刷新率的OPPO Reno3 Pro的系统显示设置来看,K30缺少了自动切换分辨率的能力,虽然该自动切换在功能设计方面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如果放到实际使用体验方面来看,就可以让年轻用户省去每次玩游戏与正常使用时的分辨率手动切换,会带来很大的体验提升。
影音方面,120Hz的高分屏幕所带来的画质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从上面的电影画面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更加清晰,画面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播放效果也更加流畅。120Hz刷新率加上FDH 的显示效果,无论如何都是可以在视觉上给用户带来比较明显的体验提升。
综合性能体验看完了屏显,又说到了性能,那就直接使用K30在游戏中先来体验一番。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在玩《和平精英》时,手机开启120Hz刷新率进入游戏却发现HDR高清无法开启,帧数调整的上线也是“高”,而没有“极高”,这点令我有些疑惑,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要玩几局体验一下。从实际游戏过程来看画面整体的艳丽程度、场景动态切换的流畅度还是比较不错,而且拥有180Hz的触控采样率加持,相比于我的iPhone X来说体验好了太多。
既然能开的的效果全开,那么机身的发热肯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K30采用了液冷技术,使用了大体积的高导热液冷铜管,能有效降低核心的热量,达到散热效果。液冷散热在保护处理器的同时还要照顾电源管理的芯片,让手机在充电的时候时刻能保持冰冷的状态。玩了几局、耗时1个多小时,手机基本没怎么发热,从图中的实测温度来看整个背面上下位置都是处在36℃多一点,而且温度比较均匀并没有哪个位置温度过高。如果是换作我的iPhone早就该烫手了,可见K30的液冷技术还是起了作用。
说到游戏,不得不说现在各大安卓厂商都在系统里内置了游戏助手,K30也不例外。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在游戏是优化内存与网络使用,以释放更多资源用来保证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而且这个助手还提供了截屏、录屏、投屏等功能,用户在游戏时不用退出到界面就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操作,便携性和游戏体验得到了很大提升。
看完了这么多实际体验,是时候给大家介绍一下K30的核芯了。K30在上市之前已经有很多5G芯片可选,但是高通骁龙765G在功耗、制程以及支持独立组网(SA)方面相对于其他X50架构的芯片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765G是主打中高价位层次的芯片,高性价比让其成为了K30芯片的不二之选。此外,骁龙765G虽然是7系芯片,但是高通7系的芯片都是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寻找平衡点来获取更高的性价比,所以765G的性能虽然不如10nm工艺的845更强劲,但是7nm的765G集成5G基带,功耗方面相比845还是有很大提高,而且网上很多的实测结果显示这款处理器应该要比麒麟810与Exynos980都会好一些。
系统方面,MIUI不用多说了,十多年的积累与完善,不计其数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MIUI。记得10年前,安卓1.5、2.2版本盛行的年代,我也曾对最初的MIUI十分痴迷,换不同的手机刷不同版本的MIUI系统。随着技术的更迭,逐渐完善的深度定制、高度优化的系统应用都为MIUI带来了与原生安卓系统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拍摄喜忧参半说到拍摄,我们就来先从纸面数据来看一下K30 的摄像头配置。6400W像素(实际有效像素的6000W)主摄,搭配索尼IMX686传感器,乍一看确实十分亮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IMX686传感器的摄像头拍摄出的效果都能令人满意,具体还要看厂商在软硬件方面的调教适配。背部4摄除去6400W的主摄之外,还包括800W像素120° 超广角镜头 、500W像素2cm微距镜头以及200W像素的人像景深镜头。从这个摄像头模组的搭配来看,除了6400W像素的主摄略高于4800W的平均水平,其他三摄基本为标准中端配置。
实际拍摄效果先从夜景看起。K30的拍摄功能中提供了专门的夜景拍摄模式,使用夜景模式拍照时K30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来取景并通过算法来进行曝光提升、细节优化等处理来生成最终的图像。上图的拍摄时间为晚上7点20分左右,从暗光以及高光部分来看,手机并没有过分的对暗景部分进行提亮,对住户家中灯光的高光压制也较为自然,样张放大后仔细观察楼体的边缘细节处理的也比较细腻,夜景的综合呈相效果比较满意。
上图中左侧为6400W主摄正常焦段拍摄,右侧为超广角镜头拍摄。从样张中可以明显看到画面中增加了更多内容,但是在超广角下高光有些过曝。另外,为了测试超广角镜头拍摄是否会出现畸变,我专门选择了在小区旁边进行拍摄,这样照片中会有更多的建筑来更直观的呈现出检验效果。从实际拍摄的结果来看,这枚超广角镜头对于景物的畸变控制效果一般,画面中央的建筑还可以保证笔直的状态,但是超广角下最左侧的建筑多少出现了一些畸变的情况。
微距方面,那颗500W的2cm微距镜头提供较好的拍摄效果。从实拍样张中我们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微距下花朵中花蕊较丰富的细节,而且花瓣颜色的还原度也较高,对比度、饱和度空的较为不错。虽然微距镜头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但是在实拍中却遇到了过近距离下无法对焦的情况,也许这颗摄像头的最小拍摄距离也就能达到2cm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6400W像素下的出片效果,上图为直出无任何修图。K30的拍摄模式中还有一个“64W”模式,切换至该模式下就可以拍摄出主摄的最高画质效果。从效果来看画面确实十分艳丽细腻,呈现出了大片的即视感。
虽然K30的主摄拥有很高的拍摄能力,K30也配备了多种拍照模式,但是K30在拍摄焦段方面只提供了固定的0.6X、1X以及2X,并没有支持精度更高的变焦罗盘,十分令人遗憾。而且在夜景拍摄时开启相机后只有一句“建议开启夜景模式”的提示而无法自动启用夜景模式,难免在使用体验方面打些折扣。
续航及快充续航能力方面,K30的机身容下了一块容量为4500mAh的大容量电池,并且标配 30W 疾速闪充。实际续航能力测试时,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20Hz、关闭5G、关闭省电模式下,正常使用(拨打电话、微信、刷资讯、偶尔玩几局皇室战争)的续航基本可以达到24小时;而充电方面,从2%到50%仅用了20多分钟,完全充满最快也可在1小时左右完成。这对于手机亏电焦虑的用户来说算是一个福音,虽然没有65W快充那么强劲的充电能力,但是在1个小时左右充满也算是十分不错的充电效率了。
写在最后最近,各大厂商继去年年底那一波5G手机发布热潮之后,又开启了全新一轮的2020年新机发布潮,机型也从中端一直覆盖到了顶级旗舰。对于目前手机市场的主力消费机型,中端手机的产品更是百花齐放。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Redmi K30在性能、散热以及主摄拍照方面的表现完全可以胜任其中端机型的身份。但是在比如拍摄模式、5G信号等方面无法实现智能切换,这些还是有些令我感到一丝失望,毕竟小米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较早且技术能力雄厚的企业,在这些Ai或智能功能的配备还是被广大消费者所期待的。总之,结合Redmi K50 5G版本并不高的市场售价以及与很多更高价位手机相同的核芯等配置来看,这款中端手机足够中端。同时,这也意味着K30最多只能在它所处的价格范围内具备高性价比以及实用性,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想要得到的更多或者更全面的使用体验,K30可能不是一个合适之选。现在国内的安卓手机市场有一个现状,那就是被很多友商带节奏,各种各样的硬件堆叠、功能叠加,但用户们真正用得到那么多吗?大而全虽然意味着更多,但不意味着适合,所以不管手机如何更迭,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