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从架构图中可以注意到 SiS 755 芯片组的显示适配器接口仍然是基于 AGP 通道,尚未加入对 PCI Express 的支持,因此南桥芯片也是使用较旧的 SiS 963/964 家族。SiS 755 是硅统科技推出的第一款支持 AMD K8 架构处理器的芯片组,可以兼容 Socket 754 制式的 AMD Athlon 64、Opteron 处理器,由于内存控制器已经被整合到处理器之中了,因此北桥负责的任务变得很简单 (但依旧是采南北桥双芯片架构),SiS 755 使用 HyperTransport 1600 MT/s 与处理器连接。


年代起讫:2004 – 2009

SiS 755/755FX/760/760GX

发表时间:2003 年 11 月 (755)、2004 年 12 月 (755FX)
搭配处理器:Socket 754 / Socket 940 (仅 755FX)
芯片组成:SiS 755/755FX SiS 963/964 系列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


SiS 755 是硅统科技推出的第一款支持 AMD K8 架构处理器的芯片组,可以兼容 Socket 754 制式的 AMD Athlon 64、Opteron 处理器,由于内存控制器已经被整合到处理器之中了,因此北桥负责的任务变得很简单 (但依旧是采南北桥双芯片架构),SiS 755 使用 HyperTransport 1600 MT/s 与处理器连接。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


从架构图中可以注意到 SiS 755 芯片组的显示适配器接口仍然是基于 AGP 通道,尚未加入对 PCI Express 的支持,因此南桥芯片也是使用较旧的 SiS 963/964 家族。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


而 SiS 760FX 与 SiS 760GX 则基本上可以视为具备内建显示单元的 SiS 755 芯片组,设定的目标市场为低价入门级别,其中前者具备性能略为增强的 Mirage 2 内建显示单元,后者则是使用较为低阶的 Mirage 1 内建显示单元。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


至于来年推出的 SiS 755FX 则是能够同时支持 Socket 754 与 Socket 940 制式的 AMD K8 架构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沟通管道也升级为 HyperTransport 2000 MT/s。

SiS 756/761GX

发表时间:2003 年 11 月 (755)、2004 年 12 月 (755FX)
搭配处理器:Socket 939、Socket AM2
芯片组成:SiS 756/761GX SiS 965/966 系列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


SiS 756 与 SiS 761GX 是硅统科技推出的第一批具备 PCI Express 通道的 AMD 平台芯片组,支持的处理器架构改为 Socket 939 与 Socket AM2。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6)


随着纳入 PCI Express 通道的支持,SiS 756 芯片组搭配的南桥芯片也同步升级为 SiS 965/966 家族。至于 SiS 761GX 则是以 SiS 756 为基础加入内建显示单元的版本。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7)


SiS 771

发表时间:不明 (疑似未曾推出最终产品)
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
芯片组成:SiS 771 SiS 966 系列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8)


这款芯片组很奇特,我找了很久还是只有找到关于工程样板的信息 (而且是当年硅统科技直接送给媒体测试的),找不到任何主板厂商使用此芯片组推出的产品,但与此芯片组相关的文件却很完整甚至连当时的 Logo 都有。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9)


推测这款芯片组很有可能是在最终测试的阶段才被腰斩的产品 (其实本来理论上应该跟 SiS 671 一起推出才是)。

NVIDIA nFor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0)

ce3 150/Pro 150/250/Pro 250/250Gb/Ultra

发表时间:2003 年 09 月 (nForce 3 150)
搭配处理器:Socket 754、Socket 940 (仅限 Pro)、Socket 939 (仅限 Ultra)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1)


基本上从 AMD 退出芯片组市场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 AMD 平台的芯片组是由 NVIDIA 雄霸一方的 (很讽刺吧 XD),特别是 nForce2 到 nForce4 之间更是如此。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2)


首先要看到的当然是 nForce3 最大的特色-久违的单芯片设计,也因为这样使得 nForce3 分成了不少版本,各个版本的特色如下:

· nForce3 150
最早发行且最低阶的型号,最初仅能支持 1200 MT/s 的 HyperTransport 速度,因此受到竞争对手的揶揄 (后期版本修正了这个问题)。

· nForce3 Pro 150
规格上与 nForce3 150 相同,但加入对 Opteron 服务器处理器的支持。

· nForce3 250
在 nForce3 150 的基础上加入了额外两个 USB 2.0 端口 (一共八个) 与 SATA Gen 1 的支持 (提供四个端口)。

· nForce3 250Gb
除了 nForce3 250 的特性之外另外加入了对 1 Gbps 以太网络 MAC 的支持。

· nForce3 Pro 250
规格上与 nForce3 250 相同,但加入对 Opteron 服务器处理器的支持。

· nForce3 Ultra
以 nForce3 250Gb 为基础,额外加入了对 2000 MT/s HyperTransport 连结的支持。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3)


NVIDIA nForce4

发表时间:2004 年 10 月、2005 年 04 月、2005 年 11 月 (SLI x16)、2006 年 01 月 (SLI XE、Ultra for Intel)
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Socket 939、Socket 754 / LGA775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4)


nForce4 是 NVIDIA 的第四代芯片组产品,相较于 nForce3 来说,nForce4 可以说是各方面都记取上代产品教训并且性能也经过大幅强化的作品,因此在市场反应上也相当成功,凭借着这款产品 NVIDIA 巩固了其 AMD 平台芯片组霸主的地位。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5)


在 AMD 平台的部分大致上可以划分出 nForce4、nForce4 Ultra 与 nForce4 SLI、nForce4 SLI x16 四个型号 (其中 nForce4 是最早推出的),其中前三者之间主要的差异出现在 HyperTransport 传输速度与 SATA 控制器的版本上,nForce4 初期版本的 HyperTransport 仅支持到 1600 MT/s (后期版本则增为 2000 MT/s),SATA 版本也只支持到 SATA Gen 1 1.5 Gbps。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6)


而 nForce4 Ultra 则是将 HyperTransport 提升到 2000 MT/s 与加入对 SATA Gen 2 3 Gbps 的支持 (同样是四个端口),而 nForce4 SLI 则是具备与 nForce4 Ultra 相同的功能,但额外加入对 SLI 技术的支持 (不过后来人们很快发现其实后期版本的 nForce4、nForce4 Ultra、nForce4 SLI 其实在物理上是一样的东西,只是运用上面的电阻是否导通来控制是否开放、SATA Gen 2 与 SLI 功能)。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7)


而本系列中用于搭配 AMD 平台的最后一款产品 nForce4 SLI x16 则是采用双芯片设计,架构上相当的特别,除了南北桥都有 PCI Express x16 通道 (所以可以完整使用两张显示适配器的带宽) 之外,北桥与南桥也都有用于支持扩展适配卡的 PCI Express 通道 (北桥两条 南桥三条)。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8)


而除了 AMD 平台以外,在 Intel 平台的部分 nForce4 家族也有数款产品,主要可以分成 SLI X16、SLI XE、Ultra、SLI 四种,主要差异在于 SLI X16 是比较接近 AMD 平台的设计,总共具备 40 条 PCI Express 通道并且可以同时以全速使用两张 PCI Express 显示适配器做 SLI,而 SLI 与 SLI XE 则是在同时使用两张显示适配器时,两张显示适配器都只剩下 PCI Express x8 的带宽,至于 Ultra 则完全不支持多显示适配器。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19)


由于 SLI X16 与 SLI 是最早推出的型号,因此没有支持 HD Audio 但 USB 2.0 端口的数量则多了两个。至于这四款芯片组对于处理器与内存的支持则是一样的,均支持最高 1066 MHz 的 FSB 与 DDR2-667 内存。

NVIDIA GeForce 6100 nForce 400

发表时间:2005 年 10 月
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Socket 939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0)


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系列,应该可以算是第 4.5 代的 NVIDIA 芯片组吧?可以当成整合了内建显示单元的 nForce4,这系列仅针对 AMD 平台推出,当时主要设定的目标为 AMD 主板中占据高达 40% 比例的整合式主板市场 (毕竟另外 60% 独立式主板的市场有高达九成市占率已经由 nForce4 所把持)。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1)


注:如果你好奇右上角那个奇怪的图案是甚么的话,其实那是暗示 Vista Ready 的意思,因为 Vista 的开发代号叫做 Longhorn,所以那是一颗牛头 XD

在这个系列中北桥芯片由于强调内建显示单元 (能够支持 DirectX 9.0c) 的关系,所以命名上市称其为 GeForce 6100 系列,至于 nForce 这一名称则是用于描述南桥芯片的部分,本世代前后总共推出了 GeForce 6150、GeForce 6100 两款北桥芯片与 nForce 430、nForce 410 两款南桥芯片,两款北桥芯片之间的差异仅在内建显示部分。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2)


全线产品都不支持 SLI 技术,在处理器与内存方面的支持能力则与 nForce4 Ultra 完全相同。

NVIDIA nForce 500 系列

发表时间:2006 年 03 月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LGA775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3)

如同前面说过的,GeForce 6100/nForce 400 严格说起来比较像第 4.5 代,实际上是隔了好一阵子之后推出的 nForce 500 系列才是真正的第五代 NVIDIA 芯片组,与 nForce4 相同,同样有分别针对 AMD 与 Intel 平台推出的型号,不过实际上 nForce 500 相对于 nForce4 来说改变的幅度其实很小。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4)

首先看到的是第一波上市的产品,定位最高的 nForce 590 SLI (上图),架构上跟先前的 nForce4 SLI x16 很类似,同样是南北桥都具备 PCI Express x16 的设计,并且支持双卡全速 SLI,在超频模式上也最为完整,相较于上一代产品而言主要差异是 SATA Gen 2 端口增加了两个,但少掉一组 IDE 界面。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5)

至于针对主流市场推出的 570 SLI、570 LT SLI 与 570 Ultra 则是比较类似于 nForce4 SLI XE 的改版,同样是 SATA Gen 2 端口增加了两个,但少掉一组 IDE 接口,其中前二者之间的差异为 570 LT SLI 删减了两条 PCI Express 通道与两组 SATA Gen 2 端口及双网卡支持, 570 Ultra 与前二者的主要差异则是 570 Ultra 无法将 PCI Express x16 通道拆成 PCI Express x8 x16 使用。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6)

剩下还没看的型号还有 560 SLI、560、550、520、520 LE,这几款的部分则是面向中低阶市场的产品,全部都只具备 4 组 SATA 端口,其中 560 SLI 是当中唯一一款支持 SLI 技术与第二组 IDE 接口的型号 (可以将 PCI Express x16 拆成 x8 x8),并且还保留了对 RAID5 的支持能力 (但只支持 AC'97 音效) ,低一阶的 560 则是取消了 SLI 技术但多给了一条 PCI-E 通道,550 则是在 560 的基础上取消了 RAID5 支持。

最低阶的 520 与 520LE 则是将 PCI Express 通道砍到分别剩下 19、18 组,并且只能支持 100 Mbps 网络,后者更只剩下两组 SATA 端口,被认为是 C/P 值最低的型号。

至于挂名 nForce 500 的三个型号则是 nForce4 的改名款,500 SLI 即 nForce4 SLI XE、500 Ultra 即 nForce4 Ultra,500 即 nForce 4,所以在此就不特别讨论。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7)

最后要看到的则是 Intel 平台的部分,相对于前面 AMD 平台乱七八糟的家族成员规划来说,Intel 平台方面显得很简单,只推出了 590 SLI 与 570 SLI 两款产品,除去内存与处理器支持的规格之外基本上特性与对应型号的 AMD 版本完全一致,这两款芯片组对于处理器与内存的支持则是与 nForce4 相同,均支持最高 1066 MHz 的 FSB 与 DDR2-667 内存。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8)


NVIDIA nForce 600 系列

发表时间:2006 年 11 月 (680i)、2006 年 12 月 (680a)、2007 年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 /AM3、LGA775

受到 Core 2 性能大爆发与 AMD 收购了 NVIDIA 的世仇 ATI 的刺激,在同年推出的 nForce 600 系列可以很明显的发现 NVIDIA 在芯片组方面转而开始也很注重 Intel 平台的部分这一现象。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29)

在 AMD 平台的部分仅有 680a 与 630a 两款芯片组,其中 680a 的架构图非常有趣,居然是直接用了两颗一模一样的芯片而不是传统的南北桥架构设计,因此各方面端口的数量都非常恐怖,SATA Gen 2 3.0Gbps 端口居然有 12 组之多,可以提供四组以太网络联机与高达 56 条 PCI Express 通道 (但版本只有 1.0a),应该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同时这也是很罕见的消费性产品能够支持双 CPU 组态。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0)

至于采用单芯片设计的 630a 就正常多了,提供 4 组 SATA 端口、12 组 USB 2.0 端口与 1 Gbps 网络支持,并且具备 GeForce 7025/7050 内建显示单元,但不支持 SLI 技术,PCI Express 1.1 通道仅有 20 条,此外 630a 与 680a 都能够支持 HyperTransport 2.0。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1)

接下来看到 Intel 平台的部分,首先 600 系列用于 Intel 平台的芯片组相较于前代产品最主要的提升是支持 1333 MHz 的前端总线与 DDR2-800 内存,而本系列最高阶的代表是 680i SLI 与 680i LT SLI,整体来说架构跟 580 SLI 的 Intel 版本很接近,功能上也相去不远,不过前者多了 3-way SLI 的支持能力 (可以拆成 x8 x8 x8)。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2)

至于定位略低一些的 650i SLI / 650i Ultra 则是采用类似 nForce 570 的架构,PCI Express 通道由 680i SLI 的 46 条减少为 18 条,USB 2.0 端口数也从 10 组减少为 8 组并且拿掉了第二张以太网络卡的支持能力但却多了一组 IDE 接口,除此之外则大致相同。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3)

至于最低阶的 nForce 610i / 630i 则是将内存支持删减为单信道 (不过 630i 的 USB 2.0 端口却比 650i 多了两组),而 610i 则再额外拿掉对 1 Gbps 以太网络卡的支持,并且整合了 GeForce 7050 内建显示,至于 nForce 630i 整合的内建显示则是略高一级的 GeForce 7100/7150。

NVIDIA nForce 700、900 系列

发表时间:2007 年 12 月搭配处理器:Socket AM2 /AM3、LGA775

nForce 700 系列是 NVIDIA 最后一批芯片组产品,同样是同时推出了搭配 AMD 平台与 Intel 平台的型号,主要增加了对 PCI Express 2.0 的支持,并且为了力求推广 Hybrid SLI 技术,因此有不少型号都有具备内建显示单元,在 AMD 平台的部分主要增加了对 HyperTransport 3.0 的支持,Intel 平台方面则是纳入了对 1600 MHz FSB 与 DDR3-1333 内存的支持。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4)

首先看到的是针对 AMD 平台设计的旗舰型号 780a SLI,架构上回到类似单芯片组成的设计 (虽然 nForce 200 画得很大颗,但其实它只是代号 BR-04 的 PCI Express 网桥而已),透过 nForce 200 的协助来提供 3-way SLI (x16 x16 / x16 x16 x8 / x8 x8 x8) 与 PCI Express 2.0 支持 (北桥拉出来的那三条只支持 1.1),能够提供多达 51 条 PCI-E 通道的支持。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5)

至于面向中低阶市场的 750a / 740a / 730a / 720a / 710a (又名 720d) 则显得中规中矩许多,依然使用单芯片设计并均支持 PCI Express 2.0,其中 740a 与 750a 额外支持 SLI 技术 (x8 x8),其中 740a 为 750a 去除内建显示单元与 Hybrid SLI 支持的版本,730a 为 750a 去除 SLI 技术支持的版本、710a 是 720a 去除内建显示单元的版本、720a 为 730a 将内建显示单元降级的版本。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6)

至于 Intel 平台的部分,NVIDIA 也推出了不少型号,首先看高阶市场的部分有 780i SLI 与 790i SLI、790i Ultra SLI 三款,这三款都能够支持 3-way SLI 与 DDR3 内存,而且 PCI Express 2.0 通道都高达 32 条 (其余通道则是仅支持 PCI Express 1.1),其中 780i SLI 是最早推出的型号,仅能支持 1333 MHz 的前端总线,并且需要透过 nForce 200 芯片组才能达成 3-way SLI,而 790i SLI 与 790i Ultra 则不需要且能够支持 1600 MHz 的前端总线。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7)

至于 nForce 790i Ultra SLI 与 nForce 790i SLI 的差别则是出现在内存支持能力上,前者能够支持 DDR3-2000 (超频) 内存,而后者则是仅支持到 8 GB 的 DDR3-1333 内存。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8)

至于面向主流市场的 760i SLI / 750i SLI 则是以 780i SLI 为基础而设计的简化版本,PCI Express 通道数量删减并且只支持双卡 SLI (但还是需要 nForce 200 芯片),同时也拿掉了第二组网络卡的支持,但 USB 2.0 端口则多达 12 组,而 750i SLI 则是更进一步的将内存支持也降为 DDR2-800 内存,USB 2.0 端口则是 8 组 (但多了一组 IDE 界面)。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39)

至于 nForce 740i SLI 则是由 nForce 650i SLI 改名而来的型号,所以在此就不多谈,至于 nForce 730i 则是系列中唯一采用单芯片设计者,并且同时有搭载内建显示单元型号的版本以 GeForce 9400/9300 的名义发售,取消了对 SLI 技术的支持,PCI Express 2.0 信道则未有大幅度删减 (倒是把 PCI Express 1.1 的部分砍光了),比较奇特的地方是 740i SLI、730i 反而是能够支持 DDR3-1333 内存的,同时也保留了对 DDR2-800 内存的支持。

至于最后还有一款产品我还没提到,那就是 nForce 900 家族的唯一一名成员 nForce 980a SLI,实际上只是 nForce 780a SLI 的更名版,唯一差异是在规格表上加入了对 AM3 处理器与 DDR3 内存的原生支持 (不过实际上 nForce 780a SLI 也是可以使用这些设备的)。

AMD 480X/570X/580X/690V/690G/690 芯片组

推出时间:2006 年 10 月 (480X/580X)、2007 年 06 月 (570X)、2007 年 02 月 (690V/690G)搭配南桥:SB400、SB450、SB600支持处理器:Socket 939 (690 家族除外)、Socket AM2

这三款芯片组是以 AMD 580 芯片组家族的名义推出,全数都是由原 ATi 团队发展推出的产品,在 AMD 收购 ATI 之后才以这些新名字重新推出,南北桥之间使用第二代 A-Link Express 连结 (实际上就是 PCI Express 1.1 x4 通道)。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0)

首先看到 AMD 480X CrossFire (RD480) 的部分,其实他原本的名称是 ATI Xpress 200 CrossFire (前面介绍过了),又称为 ATI Xpress 1600 Chipset (真够复杂的),主要是采低价策略 (接近 nForce 550) 试图打击 NVIDIA 推出的 nForce 570 SLI 芯片组,是整个 580 芯片组家族最低阶的型号。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1)

由于仅支持 20 条 PCI Express 通道,因此在 CrossFire 多显示适配器的部分只能拆分为 x8 x8 而无法维持全速运作。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2)

而本家族中的旗舰-AMD 580X CrossFire (RD580) 则是曾以 ATI Xpress 3200 CrossFire 的名义发布,是整个家族当中功能最为强悍的型号,最大特色是能够支持一次使用两张全速 PCI Express x16 的显示适配器进行 CrossFire,SATA II 端口的数量也一口气翻倍来到了八组,并加入了第二组 IEEE1394 与第二组 1 Gbps 以太网络卡支持,在超频选项上也比 480X 来得更加完整。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3)

除此之外 580X 芯片组还支持 XpressRoute 功能,提供两张显示适配器独立的沟通管道以进一步提高 CrossFire 的性能,而且因为 32 条通道都做在北桥芯片中,所以性能上比起 NVIDIA 旗下的 nForce4 SLI X16 还要来得更强大。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4)

至于 AMD 570X CrossFire (RD570) 的部分则是曾经被称为 ATI Xpress 3100 CrossFire,也曾经传出会被命名为 550X,是 AMD 580X 的简化版,唯一差异出现在 CrossFire 与 PCI Express 通道数上,570X 只能支持 x16 x8 的组合。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5)

最后要看的是三款被划分到 690 系列的产品-AMD 690G (RS690)、AMD 690V (RS690C)、AMD 690 (RX690),其中前两款产品基本上可以被视为 AMD 480X CrossFire 取消掉 CrossFire 技术并加入内建显示单元的版本,分别加入了 Radeon X1250 与 Radeon X1200 (后者较低阶且不支持 HDMI 与 AVIVO),至于 RX690 则是不具备内建显示单元的版本。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6)

而南桥芯片这部分的故事则要从 ATI 时代开始说起,ATI 在发展芯片的时候是将绝大多数的研发心力投注在北桥芯片上的,至于南桥芯片则主要倚仗第三方厂商提供 (例如 ULi 等),包含可以搭配上面这三款北桥芯片的 SB400 与 SB450 都是在这样的色彩下产出的产品,实际上这两款南桥芯片反而不是主力,更多时候 ATI 反而比较习惯搭配 ULI 推出的 M1575。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7)

不过很快悲剧就发生了:NVIDIA 居然把 ULI 给买下来了,那作为世仇的 ATI 可怎么办呢?毕竟 NVIDIA 可不是吃素的,在 ULI 并购案完成之后就开始透过控制南桥芯片的出货来掐住 ATI 的脖子,这下子 ATI 可不得不认真搞南桥芯片了,于是 SB600 就是 ATI 第一款投入大量心力设计的南桥芯片。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8)

回头看 SB400/SB450,这两款南桥芯片几乎具有一模一样的规格,同样具有两组 IDE 接口与 4 个 SATA Gen 1 1.5 Gbps 端口,也同样支持了 RAID0、RAID1,并提供了八组 USB 2.0 端口,唯一的不同之处是 SB450 新增了对 HD Audio 技术的支持,并且修正了一些硬件层面上的问题,不过 USB 与硬盘性能低落一直是让用户感到很头痛的问题。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49)

至于 SB600 则在规格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除了将 SATA 控制器提升到 Gen 2 以支持 3 Gbps 的数据传输率与 AHCI 之外,USB 2.0 的性能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将端口数量增加到 10 组,RAID 模式也增加了 RAID10 与 RAID5 的支持能力,至于逐渐被淘汰的 IDE 通道则减为一组。

AMD 7 系列芯片组

推出时间:2007 年 11 月 (790FX/790X/770)、2008 年 03 月 (780)、2008 年 08 月 (790GX 等)、2009 年 08 月 (785G)搭配南桥:SB600、SB700、SB710、SB750支持处理器:Socket AM2、Socket AM2 、Socket AM3、Socket F/F (仅 790FX)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0)

AMD 7 系列芯片组应该算是目前为止 AMD 芯片组发展史上仅见的大家族吧?从 Logo 设计上可以很容易看出这是为了配合 Phenom 系列处理器而设计的,从最高阶的 790FX、790X 开始一字排开足足有 12 个成员之多,除了最低阶的 740 与 740G 仅支持 HyperTransport 2.0 2000 MT/s 通道之外,全部都采用 HyperTransport 3.0 5200 MT/s 通道与处理器连接。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1)

首先要看的是最顶级的 790FX (RD790),是系列中唯一一款可以支持 CrossFire X 技术的芯片组,最多可以一次上四张显示适配器 (x8 x8 x8 x8) 或是同时全速使用两张 PCI Express x16 显示适配器,AMD 将使用 790FX 与 Phenom 处理器的平台称之为 Spider (蜘蛛),从可以装四张显示适配器与还剩下六条 PCI Express 可以运用的状况来说还真的挺像蜘蛛的。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2)

而次一级的 790X (RD780) 与 790GX (RS780D) 则是仅留下一般的 CrossFire 技术,能够提供 x8 x8 的方式组成双显示适配器组态,这两款的差别则是后者具有 Radeon HD3300 内建显示单元 (也因此能够有 Hybrid CrossFire X 的能力)。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3)

再次一级的 780G (RS780I) 与 780V (RS780C) 则是去除 CrossFire 能力并将内建显示单元再降一级 (前者使用 HD3200,后者使用 Radeon 3100) 的 790GX,其中 780G 则还有开启 Hybrid CrossFire 的能力,然而由于 780G 是整个 7 系列芯片组中卖得最好的型号,所以 AMD 在后来在 2009 年 08 月又以 780G 为基础推出了整合 Radeon HD 4200 与支持在主板上加设 128 MB 整合图形专属快取机能的 785G (RS880)。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4)

至于 770 (RX780) 从开发代号与名称来看可以很容易知道其实就是彻底拔掉内建显示单元的 780G,而 760G (RS780L) 就是再次将内建显示单元降级为 Radeon 3000 的 780G (是的,很神奇的是 760G 有支持 Hybrid CrossFire 而 780V 没有)。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5)

最后两款成员 740 与 740G 则是上代产品 690G 的小幅改版,因此没有支持任何 CrossFire 技术,也只支持 HyperTransport 2.0 2000 MT/s,两者的差异为后者多整合了 Radeon 2100 内建显示核心。

最后要看到的是南桥芯片的部分,7 系列芯片组可以搭配的南桥芯片先后有上代的 SB600 (7 系列芯片组上市初期新款南桥的部分还没搞定)、新的 SB700 与 SB710、SB750。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6)

SB700 相较于 SB600 来说,比较大的改进是在 USB 的性能上,同时也增加了两组旧式的 USB 1.1 端口,至于 USB 2.0 端口则增加了两组来到 12 组之多,SATA Gen 2 3.0 Gbps 端口的数量也增加两组 (总共六组)。

电脑芯片演变过程,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后期(57)

至于 SB710 与 SB750 则是在 SB700 的基础上加入了对 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 (ACC 进阶频率校准) 功能,对超频时的稳定性有帮助,而这两款芯片的主要差异是后者额外加入了更完整的超频选项 (OverDrive 3.0) 与对 RAID5 的支持。

好了,芯片组的发展史讲完了,下次介绍的显卡的发展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