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大明风华》朱瞻基示意剧照众所周知,在《大明风华》的剧情中,胡善祥的“太孙妃”之位乃是因为朱高煦的推荐而来,从而让时任“皇太孙”的朱瞻基不得不暂时放弃立“孙若微”为“太孙妃”的想法,转而将“如意”交给了“胡善祥”,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胡善祥在后续的剧情中一直都跟朱高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剧情发展到了第三十六集的时候,汉王朱高煦在明成祖朱棣灵前向朱瞻基发难,且公然撕毁了遗诏扬长而去,其目的也很简单,无疑正是想通过这次事件激发起文武百官对“朱高炽”的怀疑,然后他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发起政变。与此同时,亦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时任皇太子的朱瞻基对朱高煦起了杀心,连夜带着杀手杀向了汉王府,结果谁曾想,汉王朱高煦早就带着“胡善祥”所给的“关防”逃出了城外,为后续所发生的“朱高煦谋反”事件埋下了一个伏笔。

序言:

《大明风华》的热播,让很多人都通过剧中的一些剧情了解到了明朝时期的一些人和事,但是作为一部依据小说《六朝纪事》改编的影视作品,其内容难免也有些失实之处,就好比“明宣宗朱瞻基废后”一事,就跟历史上所记录的史实大相径庭,而且再往深了发掘,跟这次事件相关的史书资料中,甚至还暗藏着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而使用的政治手段。从而导致这次事件虽说“结局相同”,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完全就是两个意思。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1)

《大明风华》胡善祥示意剧照

《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工于心计

众所周知,在《大明风华》的剧情中,胡善祥的“太孙妃”之位乃是因为朱高煦的推荐而来,从而让时任“皇太孙”的朱瞻基不得不暂时放弃立“孙若微”为“太孙妃”的想法,转而将“如意”交给了“胡善祥”,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胡善祥在后续的剧情中一直都跟朱高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在剧情发展到了第三十六集的时候,汉王朱高煦在明成祖朱棣灵前向朱瞻基发难,且公然撕毁了遗诏扬长而去,其目的也很简单,无疑正是想通过这次事件激发起文武百官对“朱高炽”的怀疑,然后他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发起政变。

与此同时,亦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时任皇太子的朱瞻基对朱高煦起了杀心,连夜带着杀手杀向了汉王府,结果谁曾想,汉王朱高煦早就带着“胡善祥”所给的“关防”逃出了城外,为后续所发生的“朱高煦谋反”事件埋下了一个伏笔。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2)

《大明风华》朱瞻基示意剧照

不过朱瞻基此时还不知道胡善祥协助朱高煦出逃的事,所以在后续朱瞻基登基称帝,是为“明宣宗”之时,“太子妃”胡善祥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直到剧情发展到了“第四十五集”,明宣宗朱瞻基得知当时朱高煦能逃出城的原因,正是因为胡善祥的协助所致,再加上胡善祥体弱多病,且一直没有给朱瞻基生下皇子,所以也就发生了朱瞻基废胡善祥皇后之位,改立孙若微为后的事件。

如若再加上此前胡善祥还曾以自己的命为赌注去博得朱瞻基之母“张氏”的信任,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胡善祥”的角色实则就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子,而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更是不择手段,就好比她还曾杀害自己的侍女一事,人设形象总体来讲较为负面。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3)

胡善祥示意画像插图

正史中的胡善祥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子

然而正史中的胡善祥却全然不是这副模样,正史资料中的胡善祥性格“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俨然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子。——《胡善祥墓志铭》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根本就和汉王朱高煦没什么产生交集的机会。因为据史料记载,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诏选皇太(孙)妃也”,“台官奏,后星直鲁也。”——《胡善祥墓志铭》

所以明成祖便命太监“黄琰驰驿至鲁,后与选焉。先是独居小楼,旦日启户,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里闾聚观以为奇瑞,已而果验”,胡善祥也正是这样才进入宫中。——《胡善祥墓志铭》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4)

《大明风华》胡尚仪示意剧照

根本就和《大明风华》中所描述的被朱高炽所救,继而交给了女官“胡尚仪”所抚养的剧情大相径庭,而且,胡善祥出身“鲁”,也就是今“山东地区”一带,这也就意味着剧情中“孙若微”的出身,实则才是套用并改编了正史上“胡善祥”的出身。

如若再加上明朝皇宫中那森严的守卫,胡善祥又出身民间,哪里会有机会去单独接触汉王朱高煦呢?而且还是在朱高煦跟朱瞻基势如水火的情况下,显然不太可能。至于“工于心计”甚至“不择手段”的人设就更不用说了,那可绝对不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子所能做出来的事情。

所以,《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究其根本,完全就是一个经过艺术渲染后而被剧组捏造出来的“虚拟”人物,我们也大可以将《大明风华》视为一部披着“历史外衣”的“架空题材”影视剧来看待,切莫当真。

笔者也正是在查阅跟“胡善祥”相关的史料之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即“正史”中跟“朱瞻基废后”事件相关的描写,有着很大的出入,从而导致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完全变了一个意思。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5)

明宣宗朱瞻基示意画像插图

“朱瞻基废后”史料中的矛盾

就好比《明史·后妃》中的记载,“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意思就是朱瞻基废后还不是直接废的,而是先让胡善祥呈上奏章,然后明宣宗朱瞻基才下令废后。

但是据《万历野获编·卷三》中的记载,“至三年十一月,以无子多病,表请闲居,而孝恭孙后代其位”,俨然表露的是胡善祥主动提出的退位。

就连《胡善祥墓志铭》中也点明了是“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这其中的“上表”所指,是“提交奏章”,而并非“皇帝表示”,所以同样是胡善祥主动提出“退位”的意思。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6)

胡善祥示意剧照插图

这也就意味着“史料”关于胡善祥被废一事的结果是一致的,都是被“废除了皇后之位”,但是这“前因”却截然不同,“废后”与“被废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 如果是“被废后”,那就意味着胡善祥是被朱瞻基以一种较为强硬的态度强行“废后”的,而胡善祥又没有犯什么错,只不过就是没生出“皇子”罢了,那么显然是把明宣宗朱瞻基放在了“不仁不义”的那一面。
  • 而如果是“废后”,还是胡善祥主动提出的“避位”,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明宣宗朱瞻基所做的,也不过就是顺水推舟,而且其还给了胡善祥“称号、服食、侍从悉仍旧不改”的待遇,如此一来,胡善祥是识大体,朱瞻基亦是仁至义尽。基本不存在什么“负面”信息。——《胜朝彤史拾遗记》

而且能看出,如果是胡善祥主动避位的话,也就表明朱瞻基跟胡善祥的夫妻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那么面对这“史料”中的矛盾,到底哪些史料描述的才是最真实的情况呢?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7)

沈德符示意画像插图

清朝统治者的“文字游戏”

先说这《万历野获编》,其作者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沈德符”,成书于明朝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1606~1607),而且其父沈自邠系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过编修《大明会典》的事件。

但是由于这本著作是他在“国子监”就读“贡生”前后所著,而且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应礼部会试落第,所以并未真正的进入“明朝朝堂内部”,所以这其中的描写是否属实尚且还不能确定。

反观《明史》,作为一部“官修正史”,其大部分的事件真实性还是有所保证的,但问题是其成书日期却是在清朝乾隆皇帝执政时期,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正式定稿。

且不说成书日期要比《万历野获编》晚了一百余年,单是其作为明朝的对手,明朝也正是亡于清朝之手的事实,就足以让其有借“抹黑”明朝统治者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嫌疑不是吗?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8)

毛奇龄示意画像插图

那么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本《胜朝彤史拾遗记》,这部史书同样成书于清朝,而且其作者“毛奇龄”亦是曾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与到了纂修《明史》的进程中。

这也就意味着《胜朝彤史拾遗记》其实和《明史》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呢,这部著作不但记载了朱瞻基“更立孙氏为后”,并让胡善祥的“称号、服食、侍从悉仍旧不改”,而且还记载了“皇后自罹多病,不能承馈祀。重以无子,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伉俪重,屡拒不纳”的事迹。

可是这些事迹,在《明史·后妃》中却是只字未提。这也就意味着《明史》实则是刻意的遗漏了这一部分史实。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9)

而且结合《胡善祥墓志铭》中的铭文记载来看,“谥为静慈仙师,时正统八年十一月初五日也”,胡善祥是正统八年(1443年)身亡后,才被明英宗朱祁镇追谥为“静慈仙师”的。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英宗朱祁镇显然没有必要拿这“静慈仙师”的名号来开玩笑。

这也就意味着《明史》的记载实际上与史实不符,而《万历野获编》、《胜朝彤史拾遗记》、以及《胡善祥墓志铭》却是保持了高度一致,均为“胡善祥”主动提出的退位。

换言之,清朝统治者实则是在编修《明史》之时,使用了一些“文字游戏”,虽然事情的结果没变,但是性质却完全变了,成了明宣宗朱瞻基是不仁不义之徒。这其中的用意其实也很简单。

无疑就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毕竟清朝取代了明朝,作为清朝的统治者,难道还能去夸赞明朝统治者吗?那岂不就变相的等同于自己才是那抢夺明朝天下的人吗?

所以,既然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文字游戏”,在不改变事情结果的情况下达到抹黑明朝统治者的效果,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那清朝统治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胡善祥为什么当了皇后(我的皇后之位是)(10)

《大明风华》孙若微示意剧照

结束语

简而言之,《大明风华》对胡善祥人设的刻画失实,主要还是为了衬托“孙若微”的人设,而且其也表明了是“改编自小说”,所以其经过艺术渲染,虚拟出一个工于心计的“胡善祥”角色也无可厚非。

我们观众也大可以将其看成是一部“架空题材”的影视剧即可,看看热闹就足够了,切莫当真。相信大家也不会真的就把“小说”当成真实去看待。

但“史书”不一样,尤其是“正史”,作为我们现代人研究古代生活、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参考资料,我们所追求的,无疑就是其高度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否则大可以参考一些民间的“野史”不就完了吗。

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还能真正的得到我们所想要的答案吗?显然不能,毕竟野史中虚构、甚至虚假,与史实截然相反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正所谓以史为鉴,虽然如今的我们不能够直接参与到古代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如果能有一部完全贴合真实的“史书”资料,无疑就会让我们在研究古代之时变得更加方便且快捷。

而笔者所能做的,也正是在那浩如烟海的史书资料中,去伪存真,摒弃掉我所能探究到的虚假信息,只保留最贴合真实的答案。相信大多数学者研究历史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吧!


【end】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