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临漳的文化遗产有什么(河北历史文化古城)

临漳的文化遗产有什么(河北历史文化古城)邺城三台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河北省邯郸临漳县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邺城三台】临漳古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齐桓公始筑邺城,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临漳”。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公元204年),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4个世纪。公元580年,隋文帝杨坚下令焚烧邺城,千年名都夷为废墟。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邺城古都】相对于铜雀台的闻名天下,邺城古都可能一般人知之甚少,而在古都研究的学术界,邺城却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开启邺

导语:斑驳的城墙铭刻着沧桑的印记,花木掩映中的古建筑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在河北,有很多个城镇,它们伫立在时间的彼岸,用最冷静的目光看着世事变迁。它们是见证者,也是诉说者。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这个小县城——临漳,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里的中华历史文化氛围吧!

临漳的文化遗产有什么(河北历史文化古城)(1)

临漳县邺城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临漳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六朝古都。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最南端,东邻魏县,西接磁县,北达成安县,南连河南省安阳县。临漳县内邺城遗址2011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2012年铜雀三台遗址公园获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文化特色风景名胜区”和“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两项大奖。

历史长河中的临漳

临漳古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齐桓公始筑邺城,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临漳”。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公元204年),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4个世纪。公元580年,隋文帝杨坚下令焚烧邺城,千年名都夷为废墟。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

【邺城古都】

相对于铜雀台的闻名天下,邺城古都可能一般人知之甚少,而在古都研究的学术界,邺城却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开启邺城辉煌历史的无疑是曹操。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都,他却在邺城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邺城在当时虽然只是一个王都,但是发令的地方,是当时曹魏实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也为随后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以此为都城奠定了基础。

邺城三台】

邺城三台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河北省邯郸临漳县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

铜雀台

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金凤台

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据史书记载,台高8丈,有屋135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冰井台

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

诗词中的邺城

《登古邺城》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杂言古诗。一句“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写出了邺城之破败萧森,渲染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气氛。“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由东流奔逝的漳河、年年不变的春色而生发山河依旧、古人长已矣的悲慨。

《邺城引》出自于《全唐诗》,是唐代诗人张鼎创作的一首体裁为七古的诗词,其中写到“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

辉煌灿烂的文化

古邺文化

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商时河亶甲迁都于相,即今境内孙陶一带。

春秋时,著名军事家、纵横家、教育家王禅(即鬼谷子)就诞生在境内香菜营乡谷子村,他创办了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学校,培养出了孙膑、庞涓、毛遂、苏秦、张仪等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纵横家;现存于谷子村的鬼谷子祠堂,不断有中外游人凭吊。

战国时,邺令西门豹投巫凿渠,破除迷信,发展生产,泽流后世。项羽为推翻秦社,誓师于漳南。曹操虎视中原,战败袁绍,据邺而统一北方。五胡争霸,石勒据此而龙兴。高欢挟孝静帝于邺都,为北齐建国创下伟业。

破釜沉舟、曹冲称象、下笔成章、七步成诗、文姬归汉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临漳。

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孙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应、阮)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形成了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建安风骨”,为邺地赢得了“中原文化之阶”的美誉。

当时的铜雀台就是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宴的地方。传说中,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就诞生于此。当年曹操重金赎回被南匈奴掠走的著名女诗人,这位才女不负众望,在铜雀台上即兴演奏出这首至今流传的名曲。还有,陈思王曹植《援笔立就》的那篇登台赋,文字旷远清丽。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临漳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廉吏文化

自春秋至民国的2000余年间,清官廉吏辈出。西门豹有“天下第一廉令”美誉,他投巫治邺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外,此地还相继涌现出以史起、王猛、石璞、张浩源等为代表的著名清官廉吏40余人,他们嫉恶如仇、体恤百姓、严以修身、廉洁自律,留下了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廉政典故,成为临漳廉政文化的最宝贵资源。

(根据河北新闻网、河北文明网、临漳新闻网等整理)

(责编:tibe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