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二十岁那年,李白带着自己的精心准备的两篇赋作赶到成都,在朝廷大员苏颋出行路上,果断拦轿请求见。苏颋袭封许国公,当时文坛大家,燕许大手笔。苏颋对这个有抱负才华出众的青年十分欣赏,夸赞他文章气势宏大,未来的司马相如云云。李白为了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很早就积极行动起来。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不过李白可不是只想谋个普通官职,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坚信自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可不是有话憋在心的主,他的政治理想当然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在《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行路难》这些诗中,他以瑰丽的诗句夸奖了姜子牙、诸葛亮名留青史,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许是他太崇拜姜尚、诸葛亮了,李白给自己确定的入仕方式,是自我推荐,快速入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飘逸不凡,充满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誉为为”诗仙“,与唐朝另一位伟大诗人”诗圣“杜甫同称”李杜“,在我国文坛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李白5岁习剑术,师从剑术盛唐第一的裴旻,剑术盛唐第二。李白42岁入职翰林,做了二年唐玄宗贴身御用诗人。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1)

一、少年天才,志向高远

李白“五岁诵六甲”,即5岁开始读书识字,小时候李白很顽皮,经常逃学。有一天他又逃学玩,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并告诉小李白,只要坚持磨下去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聪明的小李白很快悟到了坚持学习的道理,于是发奋读书。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便出自于此。

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得到当地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令李白飘飘然,自我感觉少年天才,前途无量,决心为国效力建立功名。

不过李白可不是只想谋个普通官职,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坚信自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可不是有话憋在心的主,他的政治理想当然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在《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行路难》这些诗中,他以瑰丽的诗句夸奖了姜子牙、诸葛亮名留青史,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许是他太崇拜姜尚、诸葛亮了,李白给自己确定的入仕方式,是自我推荐,快速入仁。

李白为了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很早就积极行动起来。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2)

二十岁那年,李白带着自己的精心准备的两篇赋作赶到成都,在朝廷大员苏颋出行路上,果断拦轿请求见。苏颋袭封许国公,当时文坛大家,燕许大手笔。苏颋对这个有抱负才华出众的青年十分欣赏,夸赞他文章气势宏大,未来的司马相如云云。

当时苏颋对李白说的话无非就是长辈见小辈,说些激励、鼓舞的话。苏颋身为玄宗御用秘书,在皇帝身边舞文弄墨,说话水平自然超高。这一番激励话说得李白特别受用,一直铭记在心。但苏颋走后,杳无音信。李白25岁那年,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他却从未想过举荐过李白。

于是,李白人生的第一次自荐,以失败告终。

苏颋能得到玄宗的器重,识人的眼光也是一流。李白文坛上的成就远超司马相如。李白前后仅在玄宗身边呆了二年,供翰林闲职,为御用娱乐文人,不算正式官职,终生未入仕。在安史之乱李白成为永王幕僚未能为永王的败局扭转乾坤。因此苏颋激励李白的说话,不举荐李白做官,确有先见之明。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3)

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但李白一直对标姜尚、诸葛亮,苏颋那般漂亮话更让他信心爆棚。姜尚八十高龄出山,朱买臣五十岁任太守,我李白年方二十,还前途无量那。他饮酒、作诗、游历、交友,日子过得开心快乐。

25岁李白出蜀, 李邕愿意结交名士,仗义疏财远近闻名,让毫爽,好结交的李白很仰慕。

26岁李白游渝州主动谒见李邕,此时李白名声鹊起,李邕自然接见了李白。但李白座间不拘俗礼,高谈宽论。阅人无数的李邕见此直皱眉头,觉得这年青人好高骛远,不懂世故,早晚会摔跟头,于是对李白态度很冷淡。

李白热脸贴到冷脸后愤愤不平,过后给李邕写了一首《上李邕》“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公开批评李邕,孔圣人都说后生可畏,你李邕响当当的人物,怎能轻视少年人?李邕从此千古留名,成了唯一曾经看不起李诗仙的人物。

李白用这首诗嘴炮打得够爽,让李邕更觉他张狂,自然对李白入仕也没有帮助。

于是,李白人生的第二次自荐,亦以失败告终。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4)

这第二次自荐失败,同样没打击到李白。他在积极求职的同时,饮酒、作诗、游历、交友这些爱好一项都没落下,照样开心日子一样过。

25岁的李白初出巴蜀时乘船赴江东经天门山时,看着那滚滚长江被天门山隔断依然奔腾不息,由此联想到虽然仕途不顺,但任谁也阻止不了我李白长风破浪,大笔一挥,一首意境开阔,气魄豪迈的《望天门山》完成。

同年初,李白游庐山,望着那数百尺飞流而下的瀑布,李白用他标志似的45℃抬头仰视天空,久久神游,瀑布在眼中仿佛是他的大鹏化身为一条银龙,龙飞九天,奔冲下凡,成为冲天而下的瀑布…他又写了这首气势非凡、想像瑰丽的《望庐山瀑布》。

第二年春天,26岁的李白准备离开金陵赴扬州,临行前朋友在金陵一家酒肆为他饯行,酒肆侍女殷勤地一坛坛酒相劝,李白感动得一塌糊涂,酒喝了一碗又一碗,我的朋友兄弟们真是太够义气了,我作首诗感谢他们吧,于是《金陵酒肆留别》横空出世。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5)

三、累累受挫,蹉跎岁月

经这二次挫折,李白的狂气收敛了些,他寻思与这些名人官员非亲非故,要得到人家的举荐真的太难了,不如曲线救国走联姻路线吧,娶个出身高官的妻子,凭老丈人提携快速入仕应该是捷径吧。

他这么想着姻缘如愿地很快来了,在唐代27岁高龄的单身狗李白,娶了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此时李白续了几首能发发朋友圈的唐诗,没什么傲人资本,婚后只能入赘,安家于安陆(今湖北省内)。

家安陆远离京城一千三百多里,新婚燕尔不便马上出游,李白老实在安陆做了三年宰相孙女婿,还学陶潜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写了一首富有禅理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段时间是李白一生中少有的安宁、恬静。

在安陆期间,他也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但他那张狂的作风,得罪人也不知道,反复几次谒见,常有人给他差评,最终被拒。

“故”宰相的人脉圈子显然不给力,李白“故”宰相孙女婿的身份,竟然对他入仕没有帮助,李白依然是一介布衣。

这里来一个小插曲。今人在谈及李白为何不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时说李白出身于商人之家,唐朝商人地位低,商人之子无资格参加科考。但李白作为“故”宰相的上门孙女婿后,科举资格自然不成问题。另外,以唐朝思想之开放包容,若真有心走科考之路,以财物打点设法谋个科考资格应该不太难。李白在56岁安史之乱时,永王曾经三次请他做幕僚,略有点政治眼光都看得得出永王想造反,成不了大气候,然而李白最后竟然同意了。由此可推断,李白很享受姜太公出山,三顾茅庐这种入仕方式的,他内心是鄙视科举制度不屑参加科举的。

一晃眼,婚后三年了,李白也三十岁了,一直在求举荐,但从未成功。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6)

四、再踏长安、穷困潦倒

不过李诗仙以姜尚、诸葛亮为偶像,如此累累受挫情况下,依然不想走寻常路,不肯走科举入仕之路,他依然在向权贵自荐这条路上越挫越勇。

虽然故宰相家族吃用不愁,但李白自感三十功名尘与土,无脸再在家里呆着。这年初夏,他只身前往长安。

他在长安谒见宰相张说,结识其子张垍,居住于玉真公主终南山别馆。李白继续很努力地求职,继续谒见京城其它王公大臣自荐,“十谒朱门九不开,均无结果。百无聊赖时,他秋游邢州,冬游坊州,寄情山水。

这年李白三十一岁了,男儿三十而立,但李白三十一不立。由于没有工作收入,求职不顺,胡子拉碴,衣衫破旧凌乱。他终于绷不住了,打架、酗酒,结交长安市井之徒,就这样在长安混着日子。

李白33岁那年正月,长安久雨,京师饥荒,李白眼见功名无望,只能返回安陆家中,并在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耕种为生,读书写诗为乐。

三十多岁尚无半点功名在身,这是李白心中永远的痛,为了能早日举荐成功,他多少也学会一点虚与委蛇。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7)

四、西游献赋、取金放还

当然李白的功名梦依然未泯灭,李白仍然时不时前往京城拜访旧友,寻找机会。

35岁那年,李白来了第一次接近皇帝的机会。

那年,李白再次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那年玄宗一次狩猎,李白“正好”也在西游。自荐场面大大小小经历了N场的李白,胸有成竹。面圣时不慌不忙地跪下恭敬地双手呈上精心准备的《大猎赋》,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宣讲道教玄理,极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苏颋不是说我李白有司马相如之风吗?司马相如用《子虚斌》令汉武帝惊为天人,我这篇《大猎赋》可不输《子虚斌》。

但玄宗狩猎行程匆匆,只瞄了几眼《大猎赋》就放一边了,没几天就忘记这事了,李白愿望落了空。

同一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卫尉张卿,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祝她早日入道成仙,李白这马屁拍得让玉真公主很满意。

一天,李白到著名的道观紫客浏览,偶遇著名诗人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随时准备在袖中的诗本。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为天人,称李白为谪仙人。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到酒馆才想起没有带钱。他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做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微醉时才告别。贺知章拍胸痛保证找机会向皇帝举荐李白。

李白当了十年“故”宰相孙女婿,37岁那年妻子去世了,留下一子一女。一年后,独居生活的李白后再与刘姓妇人同居。但刘姓妇人嫌李白没功名,也赚不了钱养家,言谈中颇有轻视,李白也是心中有气。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8)

苦心人,天不负,李白42岁那年,机 会 真 的 来 了!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用心看了李白精选的诗赋,拍案叫绝,立刻成了李白的小迷弟,宣召李白进宫。

此时,李白已42岁高龄了!李白接到进宫圣旨的李白欣喜欲狂,他把心中激动兴奋痛快地写到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中。

”呼童烹鸡酌白酒…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当然爱憎分明的李白也没忘记用用“会稽愚妇”恶心一把日常轻视他的同居刘姓妇人,最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时从他20岁第一次自荐开始,整整22岁过去了,即将实现毕生梦想,李白怎不欣喜欲狂?

22年来,李白一刻也没忘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梦想。如今终于被皇帝召见了,李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化身小迷弟给予高规格的接待,从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

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负责写写诗歌,赞美皇帝的丰功伟绩,当朝的国泰民安,顺便写点诗歌讨好宠妃杨玉环。

各个诗人夸李白(叫板李邕藐视高力士)(9)

李白的梦想可是做辅弼之臣,成就千秋功业,可不是这份娱乐诗人工作!

李白这一生都在求仕路上,他的谒见信均为吹捧对方附带夸自己的诗篇,并没有拿出切中时弊的施政方略,求职信中干货不多。

玄宗在召见李白后,虽然李白言谈中指点江山,但除了几篇气势宏伟的诗篇,没拿出什么针砭时弊的治国良策。玄宗欣赏其诗才,让李白作供职翰林,给予超高规格的待遇,已是人尽其才,至高荣誉。

这里真为李白惋惜,呆皇帝身边被皇帝极赏识的诗人,还怕以后没建功立业的机会吗?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也就是一个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史书记载司马相如担任郎官数年后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

李白才华不输司马相如,却不如司马相如对自己才华以及仕途的准确定位,以及荣辱不惊的心态。

但李白没有姜尚、俪食其才能,却喜欢向姜尚、俪食其看齐,觉得玄宗对他屈才。

李白开始日渐消沉,他天真地想以种种出格的行为,引起玄宗的关注。

他开始纵酒,经常唱得醉醺醺,带醉意工作,玄宗要召见他时常需要派待卫满长安酒馆找他。更夸张的是,一次他醉酒起草诏书,醉醺醺中他竟然要杨妃端墨,高力士脱靴。这可把高力士气得吐血。

时间久了玄宗迷弟也看出偶像李白个性张狂至极,留他在宫中会得罪一大片人,宫无宁日,玄宗慢慢疏远了李白。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更让李白苦闷。

一天李白喝酒上了头,借着酒劲,对玄宗请辞。其实李白的内心真实想法是想以请辞换得玄宗挽留,他再顺机抛出他的理想。

但没想到玄宗做了个顺水人情,一口答应,“赐金放还”,变相撵李白出了长安。

李白方才如梦初醒,这口酒喝大了,请辞这件事搞大了!

辛苦了22年蹉跎了大半生方才接近梦想的边缘,一天打回原形!李白心中对谗毁排挤,迫使他辞职的权贵们充满了义愤!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他深感仕路的艰难与不易,写下了他的经典名作《行路难》。

李白背着玄宗赏赐的金子,一路东行、漫游。在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游了天姥山,写了那首意境雄伟、想像瑰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李白也没忘记那些排挤他的京城权贵,他在诗中最后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李白离开玄宗后,继续致力于为国效力的理想。但此后仕途更加坎坷,不但在安吏之乱中站错队,做了永王的幕僚被牵连下牢,后被长流夜郎。他也曾经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但均无大建树。

但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李白在仕途上终生不得志,然而他却成为我国文坛上最伟大的诗人。

我们不需要一个世俗官员李白,我们更需要一个浪漫飘逸的”诗仙“李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