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朝代更替(历朝历代的国号来源)
历朝朝代更替(历朝历代的国号来源)皇太极的儿子其实有很多的,为啥偏偏选了福临,一个是六岁的孩子好控制,还有啥原因呢?多尔衮打下江山,庄妃母子俩占了大便宜了,多尔衮就是活雷锋吗?庄妃母子俩不害怕吗?至于多尔衮和庄妃有没有啥特殊关系,这种事情不好说的,只能说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心机深沉,太会利用这些小叔了。这时候清朝的军政大权在多尔衮手上,封号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称号逐渐上升,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想去做皇帝,虽然手下的人多有劝进,也没有迈出这一步。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做,吃的少,干的多,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这样也不一定能干的好,但这是一个成功的前提吧。清朝吸取了明朝内阁文官集团掣肘皇帝权力的教训,彻底把政权军权财权都抓在皇帝手里。也导致了皇帝的工作量非常大。
上篇说完皇太极,驾崩后传位给年仅六岁的顺治皇帝,由多尔衮摄政,主持国家。
这里面的故事,已经多次被清宫戏编排了,孝庄秘史,宁静和咆哮帝马景涛演的,实际上皇太极和多尔衮不可能有皇位之争,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14岁,还是个少年,也没啥重大军工,皇太极30出头,年富力强,多有战功,而且后金这个时候也没有发展起来,还是一个抢劫集团,肯定是选一个能打又能带领大家抢更多东西人啊!不会选个初出茅庐的少年。
皇太极死后,大儿子豪格已经成年,而且多有战功,但是皇太极认为他有野心,不喜欢他,而且皇太极死的非常仓促,都没来得及立太子,后来在八大贝勒的再次商谈后,决定选择庄妃的儿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六岁登基称帝,成为清朝下一任皇帝,这年是公元1643年。
大家都知道1644年崇祯自挂东南枝以后,清军入关,进入紫禁城。
这时候清朝的军政大权在多尔衮手上,封号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称号逐渐上升,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想去做皇帝,虽然手下的人多有劝进,也没有迈出这一步。
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做,吃的少,干的多,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这样也不一定能干的好,但这是一个成功的前提吧。
清朝吸取了明朝内阁文官集团掣肘皇帝权力的教训,彻底把政权军权财权都抓在皇帝手里。也导致了皇帝的工作量非常大。
至于多尔衮和庄妃有没有啥特殊关系,这种事情不好说的,只能说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心机深沉,太会利用这些小叔了。
皇太极的儿子其实有很多的,为啥偏偏选了福临,一个是六岁的孩子好控制,还有啥原因呢?多尔衮打下江山,庄妃母子俩占了大便宜了,多尔衮就是活雷锋吗?庄妃母子俩不害怕吗?
猜测一下,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后来在多铎过继了一个儿子,当了大老板,已经尝到了最高权力的滋味了,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但也后继无人,还因为一次意外受伤,导致不到40岁就死了。而且受伤的还非常蹊跷,一个小伤口,第二天就死了。
死之后规格很高,追封为清成宗,义皇帝。但是仅仅两个月后,顺治就翻脸不认人了,剥夺封号,抄家,过继的儿子要求退回原宗,甚至将多尔衮挖坟鞭尸,枭首示众。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给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
为啥顺治翻脸这么快呢,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才13岁,一个少年能有这么大怨念吗?一个少年能想出这么恶毒凶狠的处理手段吗?
大概率是他妈,著名的孝庄太后干的。这老太太控制欲和表现欲都非常强,而且汉化程度很高,汉文老师是范文程,在之前就一直有编造天有异象的事情,啥怀孕的时候有龙附身啦,啥福临出生时有红光啦之类的,说自己的孩子是一统天下之主,皇太极听了肯定也很高兴啊。
大恩如大仇,福临能够登上帝位,多尔衮功不可没,再加上后来多尔衮挥师进关,打下大片江山。这都是不世之功,顺治躺着就拿到了,怎么回报?多尔衮已经封无可封,仪仗和皇帝也差不多了,要不是死的早,后面也不好说,架不住有人撺掇啊劝进啊。
升米恩斗米仇,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可抵万金。
引用渤海小吏的一句,所谓美德,就是从长远时间角度下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生活习惯,是一代代总结并传承下来的。
多尔衮进军中原后,也没干啥好事,圈地奴隶剃发屠城,这么折腾居然还能坐稳江山,不能不说明朝气数已尽。
剩下的仗大部分都是汉人之间的战争,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降将依次推塔,打掉明军各路藩王。
朱元璋的子孙遍地开花,藩王太多,导致手下人都想拥有从龙之功,反清力量被大大分散了,各自为政,被各个击破。
原来的明军基本战斗力很弱了,李自成张献忠被击溃之后,被明朝政府收编的农民军和将领,反而成了中流砥柱,从李定国到孙可望,都是让清军头痛的将军。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足以与皇帝抗衡的庞然大物,崇祯想要和后金谈和,皇帝拉不下来脸,丢不起这人,这些满口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着孔孟之道,讲着社稷最重,民次之,君为轻的道理,但是没有人能站出来承担这个骂名,没有真正为朝廷为百姓考虑的人,皆是明哲保身之辈。
缺少民族的脊梁。
评价一个人,不光要看他说了什么,最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
嘴上说着好听,身体却是诚实的。
顺治是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总体治下还算可以,北方基本稳定下来,南方也被吴三桂等人平定,封了王,守着南方边境。
一个王朝末期的时候,就像是一个人得了重病,肯定不是一个毛病就要了命,多是因为各种并发症,各种毛病一起上,就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朝上升期的时候,总能涌现出各种民族脊梁,人民英雄。
比如我们面对新冠疫情,多少逆行者,这是上战场,没有人退缩。
反观国外,各种奇观,就连香港地区,也是大批医护人员请假离岗。
不是说这样不行,就是在我们勇往直前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高点,成为模范,成为榜样,再加上其它地区的衬托,更显得我们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上升期时即便有毛病,也是癣疥之疾,无需忍受痛苦,药到病除。
明朝到崇祯朝,已经病入膏肓,不是亡于清军入关,不是亡于农民起义,皆是因为失去了民族的脊梁,真正愿意为国家为百姓牺牲自己的人。
从皇帝到首辅,从内阁大员到地方父母官,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都是聪明人,而缺少了一个笨人,一个不算计舍生取义的人,一个拼命硬干的人。
到最后还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什么清朝入关后的皇帝都是小娃娃登基,为啥没有内乱?为啥没有倒在中原地带的温床上?
顺治六岁登基,有多尔衮,康熙八岁登基,有鳌拜等人辅政。
王朝初期,勋贵的子孙还没那么多,蛋糕还够吃。也是从小经历过战火,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纨绔子弟,百姓也不至于被欺压太惨。
要不是真活不下去了,谁造反啊!
下期我们会讲讲康熙是怎么运气爆棚的成为天选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