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挺丰盛的是吧!别着急,这才吃了一半呢!光绪帝的餐桌上又上了四道大碗菜:八宝鸭子、什锦鸡丝、口蘑烂鸭子和三鲜肥鸡;四道怀碗菜:燕窝鸭条、熘鸭腰、荸荠火腿、什锦鱼翅,六道碟菜:燕窝炒鸭丝、肉片焖玉兰、肉丁果子酱、榆蘑炒鸡片、盖韭炒肉、炸八件。上午用早膳,硬菜来了,先上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炖肉;后来又上了汆丸子锅子,豆秧汆银鱼、小葱炒肉、挂炉鸭子烹肉、豆腐汤,还有一些油糕和米粥。皇上吃什么?先要弄清楚皇上什么时候吃饭。当时中国北方是两餐制,一天吃两顿,宫廷以此为基础,也是两餐制。一天吃两顿不会饿吗?皇上哪儿能饿着啊。正式的两餐之外,人家能随时叫一些东西来吃。正式的两餐叫“膳”,早膳和晚膳,注意皇上吃的饭不能叫饭,要叫“膳”,除此之外不正式的饮食叫“点”,随便什么时候吃。“膳”和“点”分别有什么菜?咱们直接上第一手资料,据清宫《膳食档》记载,1895年的一天,光绪帝起床后,要了早点,有元宵、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1)

鲁迅先生写过一个段子:大热天的中午,烈日炎炎,农妇在地里干活,做得正苦,忽然感叹一句,“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肯定在床上睡午觉,一会醒过来,喊一声‘太监,拿个柿饼来!’那柿饼马上有人送来。”

天真!皇后娘娘什么吃不上,你们村晒的柿饼还是靠边站吧,娘娘兴许听都没听过呢!那皇上和娘娘们是否每天锦衣玉食,没事儿听曲儿看戏呢?

内务府档案记录了皇帝每天的衣食住行,真实可靠。

拿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来说,凌晨4点,乾隆皇帝在养心殿起床更衣,前往坤宁宫朝祭;5点饮了一碗冰糖炖燕窝;6点在中南海用早膳,乾清宫恭读圣训;7点再更衣,重华宫举行茶宴;8点到10点与大臣和学士对诗联句;10点到13点在养心殿批阅奏折;13点到15点接见官员,用晚膳;15点批阅文件;16点和傅恒商讨国是;17点在三希堂鉴赏文物;19点休息;20点在养心殿就寝;21点入眠。

皇上吃什么?先要弄清楚皇上什么时候吃饭。当时中国北方是两餐制,一天吃两顿,宫廷以此为基础,也是两餐制。一天吃两顿不会饿吗?皇上哪儿能饿着啊。正式的两餐之外,人家能随时叫一些东西来吃。

正式的两餐叫“膳”,早膳和晚膳,注意皇上吃的饭不能叫饭,要叫“膳”,除此之外不正式的饮食叫“点”,随便什么时候吃。

“膳”和“点”分别有什么菜?咱们直接上第一手资料,据清宫《膳食档》记载,1895年的一天,光绪帝起床后,要了早点,有元宵、油盐火烧、米粥,还有十个窝头,用现在的眼光看,不算奢华,但这不是正餐。

上午用早膳,硬菜来了,先上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炖肉;后来又上了汆丸子锅子,豆秧汆银鱼、小葱炒肉、挂炉鸭子烹肉、豆腐汤,还有一些油糕和米粥。

挺丰盛的是吧!别着急,这才吃了一半呢!光绪帝的餐桌上又上了四道大碗菜:八宝鸭子、什锦鸡丝、口蘑烂鸭子和三鲜肥鸡;四道怀碗菜:燕窝鸭条、熘鸭腰、荸荠火腿、什锦鱼翅,六道碟菜:燕窝炒鸭丝、肉片焖玉兰、肉丁果子酱、榆蘑炒鸡片、盖韭炒肉、炸八件。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2)

挂炉鸭子和挂炉猪把这顿饭推倒高潮,此外油糕和点心少不了,最后以一碗燕窝三鲜汤结束。早膳正式告终。

很多人吃一年,也没有光绪吃这一顿丰富!在此严厉谴责以道光为代表的清朝皇帝铺张浪费。到了正午,光绪皇帝用午点,可算是清淡了点儿,吃水果,竟然有二十三种水果,都能开水果店了。

下午进晚膳,基本是按照早膳的标准再来一遍,皇帝的厨子们得多忙。这天晚膳比较有特色的菜,有熘脊髓、苏造五香肉,苹果炖羊肉、海参烂鸭子,还有野意锅子,应该是炖野味的小火锅。

晚上,光绪帝也不闲着,又叫了晚点,今天的夜宵标配是烤串加啤酒,而这一天道光的晚点是:羊肉片汆冬瓜、口蘑火肉、肉片炖萝卜白菜、肉片焖云扁豆、熏肘子、香肠,还有几种粥。嗯,跟正式的两餐比起来,光绪的夜宵确实是极其朴素了,但有几个老百姓能天天吃上这样的饭呢!

一路数下来,这一天,光绪帝吃了五次,分别是早点六品,早膳四十六品,午点二十三品,晚膳四十八品,晚点十一品,一品就是一道菜,水果、粥类都算,那也有一百三十四道。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3)

道光还是以节俭著称的皇帝,其他帝王的伙食标准,还要在这个之上。吃了这么多好东西,口舌之欲该满足了吧,不,皇上也是人,在吃方面也有癖好,有些癖好还蛮奇怪呢!

康熙四十五年夏天,他去热河避暑,临走前特意下旨,让武英殿总监去意大利来的多罗主教那里,讨一些药品回来,特意吩咐“如果有绰科拉,也拿过来一些。”绰科拉是啥,其实就是巧克力。

当时的巧克力还不是放嘴里嚼着吃,要用白糖水泡着喝,因此多罗主教还额外奉送了一套白银器皿,有得吃有得拿,康熙这是赚了。所以大家再看清宫戏,康熙喊:“来人啊,给朕上一碗绰科拉。”不要大惊小怪,人家吃巧克力呢!

比起康熙的巧克力,乾隆的爱好就有点“土”。乾隆十八年,他给内务府下了一份通知,说“朕听闻宫外时兴一种叫豆汁儿的东西,你们去看看,是不是健康食品,可以的话招三两个豆汁儿匠人进宫,做来给朕尝尝。”过了没几天,乾隆沦为豆汁儿的粉丝,整天为豆汁儿代言。

慈禧钟爱甜食是出了名的,但据说她胃不好,不能吃太甜的水果,于是御膳房把新鲜水果泡在蜂蜜里,做成蜜饯,讨老佛爷欢心。慈禧还特别有少女心,喜欢玫瑰喜欢得不得了,吃的喝的用的,都离不开玫瑰。家中常备玫瑰饼、玫瑰露、玫瑰花露水、玫瑰油,还有玫瑰胭脂、玫瑰口红等等。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4)

接下来说说诸位皇帝都爱的一种食物,鲥鱼。那时候有“长江三鲜”的说法,一是河豚,二是刀鱼,三是鲥鱼。鲥鱼征服了众多人的胃。

张爱玲说平生三大憾事,排第一的就是鲥鱼多刺,要不然那得多好吃。不过,现在倒是不用遗憾鲥鱼多刺了,为啥?鲥鱼是濒危动物,野生鲥鱼八十年代已经绝迹了!

要怪,就怪明清两朝的“鲥贡”制度,以鲥鱼为名的供奉。明朝最初定都在南京,进贡鲥鱼还挺方便,后来搬北京去了,即使隔了两千里路,皇帝们依然没忘这一口。

于是,每到季节,南京人大肆捕捞鲥鱼,捞上来马上盖上冰块,装船,走京杭大运河,一个多月后才能到北京。史书白纸黑字写着,一次进贡,鲥鱼船14艘,冰船46艘,其他南方瓜果特产162艘,浩浩荡荡,特别给京杭大运河添堵。

到了清朝,鲥鱼进贡还在继续,有人嫌水路慢,尝试陆上运输。还有诗人写了诗,“朱书檄下如火催,郡县纷纷捉渔子。”“马伤人死何足论,只求好鱼呈至尊。”如此劳民伤财,人民群众是不高兴的!

直到康熙年间,有大臣进奏,说“陛下啊,鲥鱼进贡不能再搞下去了,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对GDP还没有贡献,不划算啊!”康熙读了奏章深有感触,下令废止“鲥供”,不过直到乾隆年间,这项制度才彻底废止了。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5)

鲥鱼虽然不用到北京去了,但还有百千种东西要进贡呢!两淮春笋、浙江火腿、浙闽燕窝、云南普洱、陕西玉麦、广西红橘,都是榜上有名的,在这中间,福建荔枝比较特别。

荔枝不是什么稀罕物,早在唐朝,杜牧写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是在北京,吃上一棵荔枝难上加难。

有一次乾隆得了四十颗荔枝,思来想去,分给皇太后两个,两个太妃一人一个,自己的皇后和一众妃嫔,也是一人一个,有些还分不到呢!清朝皇后娘娘们,竟然只能分一个荔枝,作为现代人,终于找回了一些优越感。

雍正皇帝酷爱荔枝,闽浙总督投其所好,写奏折,说“我们给陛下上供一些荔枝可否?”雍正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回复:“朕甚是喜好吃荔枝。”

得到了上面首肯,闽浙总督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奏章,说“皇上啊,微臣发现一个好办法,可保您吃到新鲜荔枝。我们福建这儿,有人把荔枝种在了木桶里,照样开花结果。按微臣的想法,四月荔枝开花后,连树带桶,马上装船运送京城,这样走两个月,到京城正好结果。您看怎么样。”

看到这个主意,想必雍正是极为高兴的,因为这个办法马上实施了。前面说乾隆得到四十颗荔枝,那就是木桶荔枝树的果子。古人的脑洞,还不是一般的大!

乾隆年间,有一个官员很荣幸地得到了皇帝赏赐的荔枝,那得是多大的荣耀,皇后都只有一颗呢!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轻轻咬下一口,嗯?不对啊!事后他跟人说“其味逊在闽中远甚”,就是说皇帝赐的荔枝,根本不是那个味道,远远远远比不上福建本地的荔枝。

看来,离开当地的阳光和水土,荔枝终究也会变味儿。当然,朝堂之上他可不敢这么说,陛下赏的,哪有不好吃的道理!

道光以抠门出名,他爱吃的也挺朴素,鸡蛋,最爱炒鸡蛋。在道光眼里,炒鸡蛋,炒的可能不是鸡蛋,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据说道光皇帝和大臣潘世恩闲聊天儿,道光问说:“外面一枚鸡蛋,所值几何,卖多少钱啊?”潘世恩一听,皇帝跟我打听鸡蛋行情,什么意思?早就听说内务府油水极深,难道皇上怀疑到他们头上了?不行,我谁也得罪不起,先迂回一下再说。

于是潘世恩回答:“我平时也不买鸡蛋,具体也不了解,大概便宜的时候八九枚,贵的时候七八十枚吧。”道光大笑两声,说“朕吃一个鸡蛋,要一千二百枚呢!”这说明什么?紫禁城的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道光看在眼里,也无可奈何!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6)

给皇帝做饭的那帮人,也很有意思。满族人、山东人和苏州人,算是御膳房的三大派系,三大派系之外,也有小摊小贩一类的人物。比如乾隆要尝尝豆汁儿,就招两个豆汁儿匠人。慈禧偶然吃到了芸豆卷,特意带回来一个叫谢二的厨子,专门给她做芸豆卷。

紫禁城里有那么多厨子,那谁是老大?谁说了算?他们平时会不会搞一个厨王争霸赛,竞争厨神头衔呢?不会,真的不会。

宫廷厨房像现在的公司一样,里面的人分为两种,领导和员工。领导层由皇帝信任的侍卫组成,而且是有品级的侍卫,他们是不会做饭的。所以你要问御厨们的BOSS的谁,做菜什么水平,敢不敢出来单挑?对不起,人家虽然带刀,但不做菜。

领导层下面,才是真正干活儿的,有配菜的、有掌勺的、还有记笔帖的。这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把一道菜做出来。其实大部分御厨,在皇宫只做一道菜!而且一道菜,只能在规定好了的灶上烧,一灶一菜!

一个炉灶上配三个人。首先,打杂的把原料拣出来,洗净,经过笔帖专员检查,交给配菜的;然后,配菜的根据今天的菜单,准备好食材和调料,再经过笔帖专员检查记录,才能放到灶上;最后,掌勺的把菜炒制完成。

御厨可以世袭。很多御厨干到了六十岁,渐渐干不动了,允许他们带一个孩子进来,慢慢传授厨艺,日后老厨师走了,但菜能留下来。皇上某一天突发奇想,说想吃几年前的一道菜,你说没有,那是万万不行的,皇帝想吃,那就是得有。宫廷里的一道菜,那背后就是一个人。

清朝帝王中间,乾隆算是好吃的,给他做饭的御厨自然也最多。据统计,乾隆年间,内外膳房杂七杂八的人加起来,总共有4950人!将近5000人!实在是太奢侈了。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7)

把目光投向晚清,晚清皇室要把西餐摆上餐桌了!紫禁城雕梁画栋的宫殿里,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吃牛排喝葡萄酒,你能想象吗?

爱新觉罗皇室其实对西洋吃食不陌生,前面也提到过,康熙皇帝喜欢吃绰科拉,也就是巧克力,他的后辈光绪皇帝酷爱喝咖啡,这也是公开的秘密。有诗为证,说光绪“才罢经筵纾宿食 机炉小火煮咖啡。”

清廷虽然不缺巧克力与咖啡,但很晚很晚才开始正经地尝试西餐。

紫禁城高层可能觉得自己乃天朝上国,物产丰盈,论吃,天下谁敢跟我争第一!撇过头去一看洋人桌上的东西,诶呦,有点小害怕,牛肉还带血呢,生的,这能吃吗?刀子怎么还上桌了,真野蛮!胸脯怎么还挂块布,哎呀,丑死了,我们家小孩儿才这样呢!

牛排虽然还没摆上紫禁城的餐桌,但朝廷向洋人买了具多的战船和武器。搞“洋务运动”的大臣,跑来跟皇上和太后诉苦,他们说:“陛下,为了大清江山,微臣什么苦都能吃,但眼下有一件麻烦事我们解决不了,跟洋人打交道处关系,少不了请客吃饭,微臣想着是不是请人家吃一顿西餐,拉拉关系,最好由您出面,给足他们面子,下面的事情会好办很多,您看怎么样?”

皇帝和太后同意了,但内务府没有张罗过西餐,一点儿经验没有,这咋整。

乾隆皇帝为什么是吃货(清朝皇上吃什么)(8)

1902年3月,美国公使康格夫人组织了一个饭局,客人是大公主、太后侄女、庆亲王三个女儿,反正都是满清贵族的格格。这顿饭,格格们吃得一点儿也不轻松,她们有任务,要牢记餐桌的布置、座次的安排、上菜的流程,还有康格夫人握刀叉的姿势。

格格们“学成归来”后,经常在宫里练习,桌布要雪白的,鲜花要摆上,器皿最好是金银的,刀叉要摆整齐。大清驻法公使的两个女儿自小在欧洲长大,精通餐桌礼仪,也来帮忙。

不久之后,紫禁城开始举办西式宴会,慈禧还特意尝了尝香槟和咖啡。1903年,颐和园摆出了西式的自助冷餐,慈禧邀请各国公使夫人过来赏菊,这算是非常西式的社交方式了。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的统治结束,但溥仪还是在紫禁城里生活,给他做饭的、织衣的、驾车的、看病的,那一套都还在。

在吃这一方面,溥仪比他的先辈走得更远,新婚不久,溥仪坐在宫里点了个外卖,六国饭店给他送来了一整桌西餐。不久之后,他甚至在御膳房里弄了一个番菜房,专门做西餐。先辈瞧不惯的西餐,倒是把末代皇帝征服了。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开始就有结束,1924年,二十几个大兵扛着枪,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从此御膳房没了烟火气,一切都结束了。

有人问溥仪:“贵为皇帝,吃的一定不差吧。”他比较耿直,说:“那可不一定,宫里的饭,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也许他说的是实话,紫禁城的餐桌,讲究排场、讲究规矩、讲究尊卑,讲究很多东西,这一讲究,火候容易差,味道跟着也差。就像那位福建大臣说的,皇帝的荔枝,真比不上乡下树上结的。所以也不必过分羡慕紫禁城的餐桌,我们的家常饭菜,兴许也能秒杀皇帝的佳肴。

获取听书资源,请下载“仁仁阅”APP。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