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有一万两的银票吗(一张银票一段历史)

真有一万两的银票吗(一张银票一段历史)该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张耀辉告诉记者,在100多年前,海外华侨寄钱回乡,没办法将流通的货币直接寄回来,只能通过海外的钱庄和家乡的钱庄进行货币存取,这就需要一个互联内外的中介机构——钱庄。“以前海外华侨给家人寄侨批时,往往还会寄钱,这些钱是怎么寄达的?”这一问题,引起了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的兴趣和关注。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筹建展馆专家赴多地搜集史料

真有一万两的银票吗(一张银票一段历史)(1)

一张张珍贵的银庄票,见证了百年前潮汕金融业的繁华历史。

近日,位于汕头市博物馆的潮汕钱庄展馆建成开放。该展馆由汕头市政府、市政协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博物馆精心组织,深入挖掘潮汕钱庄的前世今生,力求贴近钱庄特点、体现潮汕特色。

钱庄,一种民间金融组织。自汕头开埠以来,钱庄存在潮汕地区长达数十年之久,不仅成为汕头商埠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更见证了华侨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寸墨银信寄乡愁。曾经,一封侨批、一张银票,是家乡侨眷和海外侨胞感情维系的纽带,被视为无数家庭的“生命线”;如今,这些记录海外侨胞“活的文物”,成为了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潮汕钱庄展馆,将史料梳理展出,留下记忆、留住乡愁,正是汕头坚持文化引侨的探索实践。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筹建展馆

专家赴多地搜集史料

“以前海外华侨给家人寄侨批时,往往还会寄钱,这些钱是怎么寄达的?”这一问题,引起了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的兴趣和关注。

该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张耀辉告诉记者,在100多年前,海外华侨寄钱回乡,没办法将流通的货币直接寄回来,只能通过海外的钱庄和家乡的钱庄进行货币存取,这就需要一个互联内外的中介机构——钱庄。

彼时的侨批,实际上包括了银和信。华侨寄批时,家信和钱会一同交给批信局,批信局把钱通过海外的钱庄划入汕头联号的钱庄,而家信则通过邮局寄至汕头联网的批局。汕头批局接到批信后,用随批信发来的清单,到联网钱庄兑款后,再将信和款合在一起投给侨眷。

那么,钱庄是从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运作的?……这一系列问题,就成了汕头政协市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之后开展展馆筹建工作的焦点。

“过去半年里,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资料,一步步还原钱庄当时的样子。”张耀辉说,在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潮汕金融业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其中,对于钱庄出现的时间,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1860年,汕头开埠,口岸的开放、商贸的繁荣,再加上汕头填海滩涂较多,众多土地拥有者雇用专人,负责代理收缴滩涂租金。他们从日常租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商业放贷资本,贷款给汕头商人,这是潮汕金融借贷机构的萌芽。慢慢地,这些代理团队越来越庞大,收回的巨额资金需要流动运转,也就有了钱庄最初的模样。到了19世纪末,潮汕钱庄已有了一定规模,并形成最初的运营模式。

张耀辉说,此前关于潮汕钱庄的资料记载较为分散,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历经艰辛多番寻找。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们得知东京收藏早期汕头金融发展的外文史料,专门通过留学生赴当地搜寻,才得以还原出潮汕钱庄的发展脉络。而这一趟收获,也为潮汕钱庄展馆的筹建奠定基础。

追寻历史

钱庄背后反映经商诚信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00年,汕头钱庄已有12家。同时,旅外潮汕商人也在海内外设立钱庄。以上海为例,1912年至1926年,旅沪潮商共参股创办的钱庄多达33家。这些由潮商创立的钱庄因贸易关系,大多与汕头钱庄有金融来往,形成了联动的金融网络。

潮汕钱庄遍地开花的同时,带来了一定弊端,各家钱庄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并不规范。潮汕钱庄遍地开花的同时,带来了一定弊端,各家钱庄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并不规范。以汕头第一家银庄“诚敬信银庄”为例,原本代理保管潮海关(现汕头海关)关税税款,后因管理不善,银庄资金被借走,导致银库亏空而关闭。

“这时候,潮汕钱庄进入了抱团发展的新阶段。”张耀辉在搜集资料中发现,当时,为规范金融市场,钱庄主通过协商注资,成立了汇兑公所,汇兑公所是汕头银庄买卖各港口汇票及货币的交易场所,每日上午八点至十点为早盘,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一点为晚市。经营范围包括兑换银币、发行七兑票纸币、定期借贷、侨批业务等。汇兑公所相当于如今的证券交易所,“由此可见,潮汕人善于经商的本领由来已久。”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贸易发展和大额交易,汇兑公所还发行了潮汕地区的本地货币——七兑银和七兑票。

七兑银是银元,由于不便携带以及出现伪银等情况,不久后就被通用纸钞七兑票所替代;七兑票不仅可在本地汇兑,还可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同步结算。而这两种货币的诞生,对内有利于市场汇兑交收和大额侨银分发,对外则便于与外界通商结算。

“七兑票的出现,不仅见证了汕头金融业从不规范走向逐渐规范的阶段,更意味着当时的金融市场进入全新的信用货币时代。”在张耀辉看来,七兑票具有高信用度的特点,也建立了当时潮汕地区的诚信体系,反映出潮人诚实守信的经商品性。

正是在这些信用货币的推动下,此后潮汕地区钱庄业进入高速的发展期。

挖掘故事

活化文物展现侨乡特色

回顾过去,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华侨力量。潮汕钱庄乃至金融业的发展,处处都有华侨身影。而在这一过程中,华侨通过金融、资本等助力家乡发展,也展现出华侨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在潮汕钱庄展馆内,恒生银行创始人之一林炳炎的故事被记录展示。林炳炎是清远人,小时候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先是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学徒,之后得到钱庄老板挚友的赏识,推荐到汕头钱庄做一名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汇单和钱币。

后来,林炳炎熟练掌握了钱庄流程和金融规律后,赴上海创办大昌钱庄,并于1933年在香港中环路创办恒生银号,成为著名的爱国金融家。

无独有偶,一封1949年汕头地区联丰庄银庄回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回批”,也见证了海外华侨和家乡侨眷的家国情怀。

1948年12月,中共潮汕地委为保护人民财产,决定由潮揭丰行委会在南山圩成立裕民银行,并抓紧设计、加工、印制“裕民流通券”,用于解放区流通货币。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针对华南金融混乱、通货成为严重问题的形势,向党中央请示,拟建立华南银行,发行流通券。经党中央同意后,华南分局于4月决定建立南方人民银行,发行南方人民银行流通券。

7月8日,南方人民银行在揭阳河婆正式宣告成立。23日,裕民银行改建为南方人民银行潮汕分行,裕民流通券等值换为南方流通券。

这封“回批”中清楚记录了1949年7月后汕头的裕民券等同为南方人民银行流通券,当月每一港元可兑换南方人民银行券16元。

“从‘回批’可以看出,侨眷那种急于与亲人分享家乡发展的激动心情。而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在筹备展馆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

这封信的由来非常曲折,据张耀辉介绍,为了丰富展馆藏品,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动员各方资源,联合寻找。上个月,他们在网上看到这份“银庄 红色 侨批”的“回批”即将拍卖,就联系卖家希望私下交易,但卖家不同意,无奈之下,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成员连续两周接力抢拍,最终如愿收入馆中。

张耀辉说,汕头是著名侨乡,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华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侨批、银票,还是钱庄,这些珍贵的元素不仅见证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建设潮汕钱庄展馆,是希望通过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再现潮汕金融历史,突出侨乡特色,搭建文化桥梁,切实将侨的优势转化为汕头发展优势,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数读

潮汕钱庄发展记

1900年,汕头钱庄已有12家

1903年—1904年,汕头钱庄共19家,总资本224万两

1922年,汕头钱庄139家,资本金额388.4万元,发行纸币量234.9万元

1925年,汕头钱庄达到168家

1929年,汕头钱庄已有182家,潮汕钱庄业进入全盛时期

1950年,潮汕钱庄时代结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