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蝙蝠侠是美漫门面(在千篇一律的美漫历史中)
为什么说蝙蝠侠是美漫门面(在千篇一律的美漫历史中)在漫画开始取得报纸以外的独立地位以后,到了1933年,美国终于出现第一本符合今天「美式漫画书」定义的刊物《驰名连环画:漫画嘉年华》(Famous Funnies: A Carnival of Comics)。至于在黄金时期之前出现的漫画发展,也就是自托普佛的图画故事传入到报纸漫画兴盛的这段时期,同样有个金属类的名称:白金时期。还有,这本书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在超级英雄们雄踞的美漫市场中,纪实性的图像小说会如何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如何从其中杀出一条生路?多亏了今日发展成熟的漫画研究学科,美国漫画的发展历史获得了明确的分野与名称。就像西洋艺术史区分成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等等不同时期一样,美漫发展总共分成了黄金、白银、青铜三段时期,而分类的基准基本上是以代表性角色出现的年代作为划分。
美国漫画尽管有着欧洲血统的起源,但难以否认的是,真正使美国漫画声名大噪的,还是今日读者更为熟悉的美国本土产物:超级英雄。
从超级英雄的始祖超人(Superman)降临到地球上起,直到今日,超英漫画仍占有美漫市场半数以上的比例,其所累积的庞大数量绝不是三四页的篇幅便可介绍完毕。
△以超人为封面的第一期《动作漫画》,由创作者之一乔. 舒斯特
然而不管在发展历史、角色塑造以及其中建构起的宇宙观上,仍有可能做个简单的统整介绍,因为超级英雄虽各有不同,其实也都有着几分相似。
还有,这本书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在超级英雄们雄踞的美漫市场中,纪实性的图像小说会如何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如何从其中杀出一条生路?
多亏了今日发展成熟的漫画研究学科,美国漫画的发展历史获得了明确的分野与名称。
就像西洋艺术史区分成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等等不同时期一样,美漫发展总共分成了黄金、白银、青铜三段时期,而分类的基准基本上是以代表性角色出现的年代作为划分。
至于在黄金时期之前出现的漫画发展,也就是自托普佛的图画故事传入到报纸漫画兴盛的这段时期,同样有个金属类的名称:白金时期。
在漫画开始取得报纸以外的独立地位以后,到了1933年,美国终于出现第一本符合今天「美式漫画书」定义的刊物《驰名连环画:漫画嘉年华》(Famous Funnies: A Carnival of Comics)。
虽然名称为「漫画书」,但美式漫画书在发行连载的形式上其实更接近「漫画期刊」的意义。
而这部共36页的《驰名连环画》,集合了当时美国报纸上知名的漫画角色,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美国漫画代表;更重要的是,它从此奠定了美式漫画书的基本格式:
在之后的1938至1956年间,美式漫画书几乎未加变化地采取同样的页数、介于报纸与书籍之间的印刷开本(约38×28 公分),当然还有那吊人胃口的期刊发行方式。
美式漫画书于是以这样一贯的形式,迎来了超级英雄的全盛黄金时期。
黄金时期的出现,首先必须提及的就是孕育出超级英雄的摇篮《动作漫画》漫画期刊。
1938年,《动作漫画》由国家漫画出版社(National Comics Publications,即后来鼎鼎大名的DC漫画)首度发行,也正是这部漫画期刊将至今魅力依旧不减的明星主角《超人》带到全世界读者的眼前。
这个来自地球之外、除了秘密弱点之外几乎完美无瑕的超人形象,在问世之后很快便获得大众欢迎,也成了后代几乎所有超级英雄的范本。
在随之而来的二次大战与经济大萧条等等政治社会背景下,这种「正义必胜」或是「美国救星」的形象,当然不难想像它们会受支持的原因。
甚至在超人之后,出现于1940年代的美国队长,更是直接将这种国家认同套用在角色名称上。
虽然后来结合了自身的复仇者联盟故事,但是不可否认地,美国队长一开始设计出来的目的,便是作为美国国家形象的宣传:
在战争时期,用人人容易理解的漫画媒材,激发起民众的爱国情操与认同。
实际上,很少有作品如此毫不掩饰地作为战争宣传品,因此不意外地,当年《美国队长》的创作者一度受到反战人士的抗议,甚至恐吓。
不过,就如极端的和平主义者通常只占了社会少数,《美国队长》受欢迎的程度并未因此降低,反而获得更高调的支持。
于是,就在超人和美国队长等先驱们的带领下,不仅《动作漫画》继续创作出席卷全球的英雄角色,其他的漫画期刊与出版社也陆续加入充满超级英雄存在的奇幻宇宙,使美国漫画几乎等同于超英漫画的同义词。
DC、后来更名为漫威(Marvel)的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从《驰名连环画》到发行第一本《迪士尼漫画》的戴尔(Dell)出版社,再加上主打青少年英雄的阿奇漫画(Archie Comics)。
这几家漫画出版社,不仅在当时可说是主要的超级英雄产生器,更在历经接续的白银与青铜时期后,结合起称霸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迄今依旧雄踞市场、屹立不摇。
△《亚人》1941年发行的《美国队长》漫画第一期
无论金银铜时期,对于今日图像小说的发展而言,更重要的问题在于。
在最初的热潮过后,尽管超级英雄漫画仍占了美国漫画创作的大宗,但美漫是否还能走出其他的路径?
这个问句,或许应该先由颠覆一般超级英雄形象的角色来回答。
1986年,超级英雄作品的行列里,出现了一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
虽然,读者大众对原本属于DC漫画旗下的蝙蝠侠角色并不陌生,但蝙蝠侠的故事实际上是由不同作者轮番创作,因此不同篇幅里的蝙蝠侠也拥有各自不一的性格、配角与背景设定等。
这回出自法兰克.米勒(Frank Miller)笔下的版本,和以往作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强调了蝙蝠侠这名反英雄(antihero)的黑暗性格。
而就在同年,又出现了艾伦.摩尔的《守护者》。
在这部史上唯一获得雨果奖这项文学大奖的漫画作品中,几乎每名「英雄」都有着各自的挣扎与扭曲。
和具有光明正义形象的超级英雄漫画相比,《黑暗骑士归来》和《守护者》的角色显然呈现出更深沉严肃的人性探讨。
英雄漫画的主人翁也会拥有缺陷,不仅是来自外星的石头这种表面上的弱点而已,而是和普通人类一样具有内在挣扎的黑暗面。
从这两部作品的叫好叫座来看,反英雄们并不会因为暴露出深层的黑暗性格而失去魅力,反而使读者们在主观认同上,更能理解这些经历巨大痛楚、最终突破自我的角色,如此才是读者们心目中的真正英雄。
正因如此,无论作者本人同意与否,在「图像小说」一词的意义逐渐受到认可的时代,这两部集结成册的作品由于它们的严肃主题与基本上儿童不宜的特色,一再被当作图像小说的范例,用来证明与一般漫画的根本不同。
而仿佛作者们事先约好般,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纪实作品《鼠族》也在相当接近的时期开始连载,这些带有新视野的作品于是接二连三地突破美国漫画读者的眼界。
在这样的潮流之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选择跳脱超级英雄的世界,尝试起纪实或虚构的独立创作,现代意义的图像小说开始展露头角。
最后,在60年代嬉皮风的影响之下,挑战常规的地下漫画(underground comix)也开始打破各种主题上的禁忌、冲击既定价值观的体制。
虽然早期的地下漫画不久便趋于式微,但这些作品无疑为后来的另类漫画带来启发,漫画家们抱持着艺术实验精神,尝试着各种可能的漫画题材。
另类的图像小说,于是在竞争激烈的超级英雄主流漫画之外,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有趣的是,在众多风格各异的独立作者之外,另一项使美国漫画打破超级英雄这种既定形象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在大约同时期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阶段:
拥抱大众文化的美国普普艺术(Pop art)。
正统美术与大众文化两种乍看之下互不相容的范畴,却在普普艺术家搭起的桥梁上,对美国漫画界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
而普普艺术家罗伊.李奇登斯坦,便是作为桥梁的代表性人物。不过,包括评论家和一般观众在内,一开始几乎都认为李奇登斯坦的做法根本不叫艺术。
△李奇登斯坦《溺水之女》,油画与合成颜料。
尤其,当李奇登斯坦首次于1963年发表他的巨幅油画《溺水之女》(Drowning Girl)时,令当时观众全都为之傻眼,因为这偌大的画面竟是直接撷取自DC漫画《秘密之心》(Secret Hearts)其中一期的全版彩页部分。
但就像安迪.沃荷的《康宝浓汤罐头》的例子一样,普普艺术家在当时惊世骇俗的做法,如今已普遍获得肯定。
普普艺术探索的是大众文化的本质,他们刻意直接挪用日常文化中大量印刷的商业图像,并且经常将这些平常被视为不重要的琐碎物件,放大到不对等的巨大规模,逼使人们正视、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存在。
李奇登斯坦接下来的作品,也像这样不断撷取漫画中的技法,例如粗黑轮廓线、网点及对话框等等。
而随着普普艺术逐渐受到正统艺术的承认,也连带地承认了其中漫画媒材对于当代生活的重要性与艺术价值。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拯救」了美国漫画,更多的漫画家以面对真正艺术的态度进行创作,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以赏析严肃作品的角度欣赏漫画作品。
至此,漫画终于不再只被视为通俗文化产物,仅能徘徊于艺术范畴的边缘,而是堂而皇之地踏入了艺术史的殿堂。
或许可以说,尽管选择了和欧洲漫画先驱完全不同的路径,但美国漫画最终仍在某种程度上,效法了欧洲同侪将漫画视为「正统」艺术范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