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硫磺岛战役结局(二战的转折生存地狱-硫磺岛战役)
二战硫磺岛战役结局(二战的转折生存地狱-硫磺岛战役)日军开始加强在硫磺岛上的军事力量,达到了5 000人、13门火炮、200挺轻重机枪、4 551枝步枪、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双管高射机炮,还有120毫米口径的火炮,构建了复杂的防御工事。美军原本认为只需要一个礼拜就可以轻松夺下硫磺岛,然而他们并没有察觉到日军正在建造复杂而深入的防线。日军放弃了过去惯用的在海滩上迎击美军的战术,美军在战后打扫战争发现了数百吨的未爆炸炸弹和上千轮的海军重炮射击,几乎没有给日军带来任何损失。硫磺岛全貌日军战斗机利用硫磺岛作为军用机场,反击美军的B29轰炸机;且日本海军也利用该岛作为必要时的补给点。更有甚者,日军于1944年11月至1945年1月期间,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空袭,对美国造成了相当威胁。因此,美国认为夺取硫磺岛将消除这一威胁,并为P-51战斗机提供基地,提供护航保护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下硫磺岛。硫磺岛的位置
概述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之间爆发的一场激烈战役。战斗时间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至3月26日。日本在硫磺岛上坚守,但最终被美军攻破。战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美军阵亡6821人,负伤21865人,而日军1083人被俘,22703人阵亡,也最终确立了美军考虑不会用地面部队攻占日本本土的想法,也给日本被核武器攻击埋下了伏笔。
美军士兵在硫磺岛折钵山上竖起国旗
背景介绍硫磺岛是日本南方的一座火山岛,岛上的土壤大部分为松软的火山灰土壤,保水性不佳,饮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为主。在战争爆发前,岛上大约有1千人左右的平民,以采掘硫磺或种植珍贵甘蔗为业。
1944年3月,由日本小畑英良中将指挥的日军第31军进驻硫磺岛作为预警基地。在美军攻下马里亚纳群岛后,美军开始频繁派出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因此硫磺岛成为向日本本土发出预警的基地。这使得日本能够做出更多的防空措施来应对美军的进攻。
硫磺岛全貌
日军战斗机利用硫磺岛作为军用机场,反击美军的B29轰炸机;且日本海军也利用该岛作为必要时的补给点。更有甚者,日军于1944年11月至1945年1月期间,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空袭,对美国造成了相当威胁。因此,美国认为夺取硫磺岛将消除这一威胁,并为P-51战斗机提供基地,提供护航保护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下硫磺岛。
硫磺岛的位置
美军原本认为只需要一个礼拜就可以轻松夺下硫磺岛,然而他们并没有察觉到日军正在建造复杂而深入的防线。日军放弃了过去惯用的在海滩上迎击美军的战术,美军在战后打扫战争发现了数百吨的未爆炸炸弹和上千轮的海军重炮射击,几乎没有给日军带来任何损失。
日军前期准备工作日军开始加强在硫磺岛上的军事力量,达到了5 000人、13门火炮、200挺轻重机枪、4 551枝步枪、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双管高射机炮,还有120毫米口径的火炮,构建了复杂的防御工事。
1944年6月,日本栗林忠道被任命为负责硫磺岛防御的指挥官。尽管他知道日军不可能赢得这场战斗,但他仍希望日军能尽可能地造成美军大量的伤亡,以便拖延美军和英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栗林忠道参考了日军在贝里琉岛战役和塞班岛战役中采取的反登陆战术,建议在硫磺岛战役中采取不抵抗战术,直到美军先头部队进入陆地500米后再发起反击,利用隐蔽工事近距离地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和他的下属
栗林忠道在硫磺岛战斗中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战术,与过去日军在海滩上防御的惯例不同,他放弃了在海滩上建立防线,而是采用由重型机枪、火炮、迫击炮、地雷等组成的纵深防御。此外,他还将坦克改装成伪装火炮,而粟林将折钵山打造成一个巨大的要塞,其中包括多条通道、碉堡和地堡等。要塞内部四通八达,方便日军在战时重新占领碉堡和地堡,而且还存储了大约500桶水、煤油、汽油作为地下无线电与照明的燃料。
他们利用当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建造了许多坚固的地下工事,并准备建造27 000米的地下通道将这些工事连接起来,以便于人员逃脱和物资运输。此外,他们还在整个岛上布置了数百门火炮、迫击炮和地雷,包括九八式臼炮和火箭弹。这些准备工作打破日军过去惯例的战术,建立一套由重型机关枪、火炮、迫击炮、地雷所组成的,坚固的,可互相支援的纵深防御。
到8月期间,日军在硫磺岛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该岛的防御措施,他们将所有的非战斗人员撤离,专注于修建地下工事,并将主要火力集中在山脚,以便覆盖滩头。其次,他们调集了大量部队,从父岛调来5 000人,从塞班撤回2 700人,到8月底,已经达到12 700人,并且还有1 233名海军工兵修建工事。最后,在8月10日,又有2 216名海军到达。
虽然许多日本的运输船被美军击沉,但到了1944年末,日本仍然成功地将大量武器运送到硫磺岛上,包括火炮、迫击炮、中型迫击炮、海军炮、高射炮、反坦克炮、高射机枪、火箭炮等,这些武器的射程和威力都非常强大。此外,日本还向硫磺岛调遣了第26战车联队,带来了28辆坦克和600名士兵,其中22辆坦克最终抵达硫磺岛,并被半埋在土中以防止空袭。
美军总攻时间到1945年2月15日美军在向硫磺岛海域聚集后,使用侦查机的侦查,然后通知还是舰艇进行炮击,其中6艘老式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炮击岛上表面阵地。同时,派出12艘登陆艇佯动接近东海岸,折钵山上的日军炮击导致9艘船只失去移动能力,3艘船只受到重伤。这同时暴露了日军重炮的位置,美国战列舰内华达发射的重磅炮弹摧毁了这些重炮。
舰艇已经包围硫磺岛,进行不间断炮击
美军在次日凌晨2点开始进攻,先派出100架轰炸机进行轰炸。随后在6点40分,炮舰开始投入火力。然而到了8点05分,由于战果不理想,陆地进攻暂停,然后派出120架B29开始第二轮轰炸。从8点25分到9点,舰炮持续对岛屿进行炮击。此时,登陆艇在海面上不断转圈航行,让日军无法判断美军登陆的确切时间。9点,第5海军陆战师组成的第一波3万人开始登陆。然而,判断与美军高层截然不同,日军没有立即对滩头的美军发起攻击。
登陆艇驶向滩头
开始登陆
由于高层官员错误地判断了局势,认为登陆行动进展顺利,但实际上他们面对的是由火山灰组成的4.5米斜坡,这使得美军无法隐蔽行动并且无法建造兵坑来保护自己。
10:00日军攻击开始,机关枪、迫击炮、重型火炮等多种武器,同时向人潮拥挤的海滩开火。这场战斗造成了海滩变成一片血海的惨状死伤无数。美军第24、25团在这场战斗中死伤25%,而第一波登陆的56辆坦克也有一半损毁。
抢滩
在折钵山战斗中,日军使用钢门掩盖重型火炮并开火,然后再关闭钢门以防止美国海军的炮击,使美军难以摧毁这些火炮。此外,地堡之间还有密集的通道相连,即使被火焰喷射器、手榴弹清除干净,日军仍然可以快速重新占领地堡,这种战术造成了海军陆战队大量伤亡。当海军陆战队从被重新占领的地堡后经过时,还会遭受意外的炮火攻击。
僵持阶段
傍晚时美军已经包围了山头,并开始全面登陆,而当晚海军陆战队以为日军会采取塞班岛战役中的万岁冲锋,但是栗林忠道将军严格禁止了这样的攻势,认为这样做没有用处。取而代之,对美军进行了小规模袭扰滩头。
折钵山日军守军是第312大队和速射炮第10大队组成。日军防守非常顽强,美军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进攻地堡,但折钵山独立守备队的队长厚地兼彦大佐最终战死。
21日,后备队第3海军陆战师登陆,而日军32架飞机则从千叶县香取基地起飞对美军展开敢死攻击。在此次攻击中,美军航母萨拉托加号受到击伤,护航航母俾斯麦海号则被击沉。这场攻击导致美军当日死亡644人,伤4108人,失踪560人。
炮轰日军掩体
在22日,由于第4海军陆战师战斗减员严重,第3海军陆战师接替他们继续进攻元山。折钵山方面还在山脚处于胶着状态,而美军则使用火焰喷射器逐次消灭坑道中的日军,在无法烧到的情况下,则使用黄磷弹或者灌入汽油点燃熏烤。到了23日早上10点15分,第5海军陆战师第28团第2营终于完全占领折钵山。
美军占领折钵山
占领元山24日至7日的事件。美军占领折钵山后集中力量以每小时10米的速度向元山机场推进。日军使用战车26联队防守。到了26日黄昏,美军占领了元山机场,使日军死伤过半,弹药只剩原来的1/3。同时,美军工兵开始修复千鸟机场,并于3月初基本完成修复。在此期间,一架轰炸东京后受伤的B29在两军的炮火下首次着陆成功。在元山的正面,日本千田少将率领混成第2旅团防守,到了3月5日,栗林忠道中将指挥部从中部撤往北部。3月6日,第一架P-51战斗机在硫磺岛降落。而在3月7日拂晓时,美军发起突击切断了北部和东部的联系。
火焰喷射坦克
终结美军于3月16日18时宣布胜利,但随后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发出最后指示向敌人发起最后冲锋进攻,之后音讯便全无。3月21日,美军摧毁了日军的指挥所;3月24日,美军海军陆战队封闭了硫磺岛北部的剩余洞穴;3月25日晚上,日本栗林忠道大将和市丸少将率领数百名士兵向美军航空兵营地发起最后一次反击,造成美军53人死亡,120人受伤。这是栗林忠道最后的行动,此外日军军官们则切腹自杀此后,日军全军覆灭,虽然零散的日军仍然继续抵抗,但最终在3月26日,硫磺岛完全被美军控制。
日本战俘
从掩体中自愿投降的战俘
抢救伤员
美军展示日军国旗
后续影响硫磺岛的重要地理位置在美军的军事行动中的巨大作用。美军占领硫磺岛后,能够在中低空轰炸日本本土的城市,这大大提高了攻击效率。此外,美军也意识到如果攻占日本本土会付出可能更多的代价,美国国内舆论无法平息,所以这次战役后也算间接促成了美军最终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定,从而快速让日本彻底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