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为山西做过什么:山西 土皇帝 阎锡山
阎锡山为山西做过什么:山西 土皇帝 阎锡山用阎锡山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等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每时每刻都要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思考每个举动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还要平衡与其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日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短短几年便攻占了数省,现在派遣兵力进军山西,阎锡山也由于对日军的忌惮而迟迟没有什么明显的抗日举动。阎锡山生活的年代,不仅有内部争斗,更是外敌不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入侵,占领了东北地区。蒋介石迫于无奈只能摒弃前嫌,重新与共产党达成一致,一起抗日。而阎锡山此刻看清了形势,主动投诚蒋介石,为了化解之前的矛盾,特致电蒋介石,言辞恳切,并成功取得蒋介石原谅。而阎锡山与共产党的矛盾更是日渐加深,之前的反共运动和反共政策更是早已传遍了山西。但由于蒋介石与共产党达成合作,他也不得不废除之前的政策,与共产党重新交好。
阎根据时政状况,判断袁世凯其势力之强,不是同盟会所能比的,因此便开始一面倒地支持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甚至大肆屠杀同盟会成员。
但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也不想重新过上被官僚主义统治的黑暗日子,因此全国超过大半都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6年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阎一看自己的靠山倒了,而本来敌对的人现在称大,立马又变换风向倒向孙中山,并表示之前对袁的假意投诚都是按照孙中山的秘密指示进行的,这倒是把自己的错误摘得一干二净。
袁世凯倒台后,让阎锡山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政就要实行“中的哲学”,并且要奉行“三不二要主义”,以“生存”为己任,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暗自韬光养晦,扩大实力。
阎锡山生活的年代,不仅有内部争斗,更是外敌不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入侵,占领了东北地区。
蒋介石迫于无奈只能摒弃前嫌,重新与共产党达成一致,一起抗日。而阎锡山此刻看清了形势,主动投诚蒋介石,为了化解之前的矛盾,特致电蒋介石,言辞恳切,并成功取得蒋介石原谅。
而阎锡山与共产党的矛盾更是日渐加深,之前的反共运动和反共政策更是早已传遍了山西。但由于蒋介石与共产党达成合作,他也不得不废除之前的政策,与共产党重新交好。
但日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短短几年便攻占了数省,现在派遣兵力进军山西,阎锡山也由于对日军的忌惮而迟迟没有什么明显的抗日举动。
用阎锡山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等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每时每刻都要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思考每个举动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还要平衡与其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随着抗战越来越激烈,阎锡山又开始重新规划三者的关系,蒋介石对他来说算不得威胁,但也不是可以合作的对象。而中共的力量日趋强大,并且一直都是反军阀主义,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隐患威胁。
因此阎锡山思虑再三决定暗中与日军达成合作,共同压制共产主义,防止其势力再次不断变大。
但他的动作早已被共产党员识破,曾多次警告其叛国行为,但阎锡山仍持敌对和观望态度,支持日军,但又不做出实际行动,其目的就是想利用日军压制共产党的发展。
1949年,解放军成功解放北平后,阎锡山知道他的“统治梦”即将破碎,便抛下了山西的亲人,独自乘坐班机赶赴南京。自此,结束了他长达38年的统治。
结语阎锡山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跌宕起伏,他能游刃有余地在各种势力中斡旋并全身而退,除了他的机敏和经验外,最重要的便是他看得清局势,放得下身段。
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实行什么政策。他能在山西执政38年,也与他从小耳濡目染的经商天赋有关,他懂得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军政和农业,因此他实行了“六政三事”政策。
阎锡山的“中的哲学”,认为应情理兼顾,人事择中,消除矛盾,以求生存。这是他贯彻一生的“真理”,也是他赖以生存的处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