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规矩背后的象征,你了解古代的男女隔离吗
红楼梦规矩背后的象征,你了解古代的男女隔离吗注意啊,王夫人只管自己嚎,根本没搭理李纨,更没有搂抱。不要被87版的改编带歪了思路。下图错误。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宝玉被打时,镜头全部聚焦给贾政夫妇。那是一段无比深刻、引人心酸的夫妻对峙。王夫人痛哭贾珠,哭得那么及时,是要给自己增加“可怜”的筹码 ,也是把夫妻间曾经的恩义,晒给贾政看。与此同时,作者连带写了一笔李纨。
33回宝玉被他爹一顿暴揍,可把整个荣国府都掀翻了,影响力巨大。
因为这顿揍,背后牵涉的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斗争,几个家族都裹挟其中。
经过大地震后,余波连连,各方力量都开始出动。接下来还会重新整合,上演各种故事。
所以,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贾母贾政几个人身上,注意下其他人,注意下细节,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真相。
01 大型亲情演绎会宝玉被打时,镜头全部聚焦给贾政夫妇。那是一段无比深刻、引人心酸的夫妻对峙。
王夫人痛哭贾珠,哭得那么及时,是要给自己增加“可怜”的筹码 ,也是把夫妻间曾经的恩义,晒给贾政看。
与此同时,作者连带写了一笔李纨。
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注意啊,王夫人只管自己嚎,根本没搭理李纨,更没有搂抱。不要被87版的改编带歪了思路。下图错误。
在原著里,即便在如此动情的时刻,她婆媳俩都没有一句对话、一丝互动。可见两人的关系差到什么地步!
事实上,曹公写这一笔,绝不是表现她俩同病相怜。正相反,是表现王夫人丝毫没有同理心。
当自己的倚靠受威胁时,就嚎天嚎地。但对失去倚靠的李纨,却极尽欺压(另有详文)。
此时嚎着贾珠,但对贾珠的未亡人看都不看一眼,对贾兰更是视若无物。终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不理解原因的,参看《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到贾政泄气后,重头人物贾母登场了。
贾母是何等人精,她当然知道贾政借故撒气,但她绝对反对这做法。
在贾母看来,薛家无论怎么蹦,都不算是事。宝玉暂时的青春期躁动和叛逆,那也不是事,她相信宝玉本性纯良。
宝玉虽说是王夫人的儿子,但却是贾母一手带大的。贾政只顾得跟老婆怄气了,全然忘了这茬。
你拼命赖宝玉如何如何不好,那不等于说贾母教养无方吗?这就是为什么贾母气哼哼的说:【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
贾母一发威,贾政秒怂。而深入体会这段亦庄亦谐的对话,又能看到贾母和贾政间的母子情深。(另文详解)
总之,这段戏码里充满各种亲情关系的真相。可以说是荣国府最写实的一张照片。若非政老爷出手,你永远别想看到这些。
但与内心戏码相对应的,却是暴打现场的混乱。
如何混乱呢?耐心听我解释。
02 内外隔离制度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请看这一段,你看出了哪些礼教规则?
1、荣国府实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
大门不出二门不踩,是古代贵族女子必须遵守的生活。尤其是程朱理学兴起后,男女隔离日趋严格。
男子的公共活动区在二门外,也就是头门和二门之间的区域。会客厅、茶室、书房、办公室,都在这个区域。
二门内是内院,亦称内帏,专属于未婚女子。外男绝不得入,自家男主非特殊事宜也不入内。
已婚的男士有独立院落,出入不走大院,而是通过甬道和角门,与内帏可以无交集。已婚女士,就在内帏和自家小院间来回切换。
甬道
宝玉见客、被打,全程都发生在二门外。
门客们都在书房工作,看大事不好,【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看到了吗,需要现抓人的!
二门的门口,有可能接触男性,属于风化地带。在那个时代,女子靠近这里就是不自重。
不但小姐不临贵足,连奴婢都不愿往这儿靠。只有最低等的婆子,可堪使用。这就是为什么书中素质最差的婆子,总是门岗。
内院这边的交接人是婆子,外院这边的交接人是小厮。婆子可以进外院,但小厮不能进内院。
宝玉在客厅里急得抓不到人,最后遇到个又聋又傻的婆子。一方面体现了茗烟失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内外隔绝有多严格!
了解这背景后,再看看书里哪位小姐跟门岗打交道最多,又是谁最常过角门、甬道,就明白曹公啥意思了。
2、服装严格分场合
事关宝玉性命,王夫人都急成那样了,但还是要先穿衣服。
难道在内帏就不穿衣服吗?
非也,不同场合有不同服饰。不在于美观与否,而在于繁复程度。内帏服饰简洁,比如说只有两层,见外客的衣服至少是三四层。
3、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内外隔绝被打破时,就要考验自觉性了
【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 王夫人虽然年过半百,也绝不能让外姓男子看见。这次是万般无奈,闯入书房。
【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考验男生的时刻到了。这就像轮船要沉没时,谁是绅士、谁是渣男一目了然。
宝玉被厌咒时,书上写过一笔,说薛蟠瞥见黛玉差点酥倒。你以为是什么意思?
古人认为,在混乱场合里管不住自己眼睛的,都是淫贼,坏到家了!十恶不赦!
至于小厮,要求就更严格了。万一遇到女眷,十丈以外就必须垂头屏气,看自己脚跟,胆敢抬头就要打死。
“女人是老虎”,这话对小厮而言是真的,性命攸关啊。
钗粉常拿兴儿的话,来证明宝钗多美,可笑之极。殊不知,他只能远远地看个影,哪里能看清她长啥样?他是描述宝钗气质阴冷罢了。
费这么多笔墨,让大家了解时代背景,为的是更好地理解人物。
一般读者只关注贾母怎么训贾政,你们注意过下面这些细节吗: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
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茗烟来细问......
这是多么千载难逢的场面啊!内帏的小姐夫人们,统统都跨过二门,统统都来到男性属地上了!
虽然书房是贾家的,但很多女性,终其一生不会知道自家书房长啥样。这次趁着宝玉被打,倒是搞了个一日游。
但是,不要以为一蜂窝出来都对,这里有很多门道。
王夫人既然出来了,李纨凤姐是儿媳辈,有服侍婆母的义务,她俩必须跟来。这个符合礼法。
大观园此时还没有小厨房,迎春姊妹吃饭要回到王夫人这儿。所以事发时,三春应该就在贾政大院里。
既然近在咫尺,既然都是自家人,她们受到牵动也合情合理。
下面这几个就很搞笑了。
薛姨妈同宝钗、香菱一同现身,这算什么鬼?
平儿曾撒过一次谎,说香菱来送东西,凤姐嗤之以鼻。这反映了一个背景:以香菱的特殊身份,绝不适合来荣府串门或办事。
薛姨妈平时不带香菱。这次同时现身,妥妥地说明,绝不是来自王夫人屋里,而是刚从梨香院跑来的。
呵呵,我的天啊,消息传得可真快,这几个娘们的腿跑也够快啊。
正常场合还不适合露面的香菱,此时却现身于混乱地界,为什么?不得而知,反正薛家的奇奇怪怪,谁都解释不清。
薛姨妈、宝钗就适合露面吗?更搞笑了!
04 胆肥如猪薛家女所谓男女大防,目的是针对不同家庭的男女。
自家兄妹间,当然可以放宽标准。譬如薛蟠可以和宝钗随意见面交谈、同桌吃饭,但他却绝不可以见黛玉。
若非宝玉生病全家乱成一团,薛蟠再住上一万年,也永远看不到黛玉一眼。也就是那个时代的男女隔离。
同理,对薛姨妈和宝钗而言,贾府任何男性都是外男,都不能相见的。
贾政把薛家安排到最远最偏的梨香院,是故意阻断社交。尤其是,梨香院有后门通街,进出不必走府内,这样两家关起门来各过各的,产生不了多少交集。
但是薛家娘们怎么做的,读者们都知道,每天来荣国府打卡。
很多人把宝玉宝钗的越轨接触,全归结于宝玉厮混内帏。其实大错特错!
宝玉从小就生活在内帏,虽然有点出格,但这是贾家内部事宜,无论对或不对,并不妨碍别人。既然已成既定事实,薛家但凡有点自尊,就不该带女孩来社交。
但薛姨妈偏要带着宝钗天天逛。你可见过贾家小姐,往薛家串过门吗,跟薛蟠厮混过吗?
她们在自己卧室接待过薛蟠吗?还拉着薛蟠同桌吃饭、饮酒?
想想三春跟薛蟠是什么样,再看看宝钗跟宝玉,就知道薛家是什么门风,掉价到什么地步!全天下女性的脸,都被薛家丢尽了。
为了钓金龟婿,跟宝玉没远没近就罢了,现在居然连贾政都不避了。
成天来荣府打卡,就很过份了,这次甚至跨出二门,跑进贾政书房了。
这是个根本不可预知的场面。对她们而言,不认识的贾姓男性多着呢,谁知道会遇到谁?
按照古人的观念,身为女性,如此不顾后果的涉险,跟当众敞开衣衫没啥区别。
王夫人冲进书房,那是形势所迫。你母女俩窜来干什么?来看光腚男,还是准备出把力,扛宝玉回家?
姑且不论男女避嫌问题,单说贾家已乱成一团,贾政正被母亲训斥,外人却来旁观,合适吗?世人都说宝钗情商高,就是这样的情商么?
史湘云竟然也夹杂其中,真是白瞎了史家侯门的门楣。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千金小姐,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理由同上。
不过,湘云由于从小和宝玉一起长大,与亲兄妹无异。跟贾府铁熟的程度,也跟自家无异。所以,她行事不拘小节,把自己当作贾家人,一贯如此,大家也都认可了。
从这个角度说,她是被放宽了规则的。
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
曹雪芹写书,每个字都有用。史湘云没和三春一起,却跟薛姨妈一伙,还排在香菱、袭人后面,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她是被动的,是被拉来的。如果她是行动组织者,名字就会冲在前面。
回看32回,她正跟袭人呆在一起。那么,很可能是宝钗去叫了袭人,又拉上了她。
不要怪我暗黑:史湘云这辈子最糟糕的事,就是认了宝姐姐。跟着她,真是什么不好学什么。
06 满心委屈的袭人袭人出现,估计全天下人都觉得正常:她是首席大丫鬟嘛,主子出事了,她当然得来啊。
错!大写的NO!按照规则,丫鬟更没道理出二门。
因为仆人的工作,有严格区分。丫鬟管内务,必须呆在内院里。二门外的事务,由嬷嬷和小厮伺候。
丫鬟想出二门的话,除非特殊社交,由主人带着。否则随意走动,轻则视为不规矩,重则视为逃跑。
也就是说,她们跟主人比,又多了一层奴籍的枷锁。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宁国府家风极其败坏,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丫鬟随意出二门。造成茗烟那么容易地搞上相好。
很多读者把宁荣两府看成一样,其实荣府大环境挺正统的,两府差异很大。
详见《揭开宁国府神秘的面纱:一个纵情声色的庞贝古城》
在秩序相对严明的荣府,袭人绝对是个大奇葩!
她从未摆正过自己的位置,嬷嬷能去的地方、能干的事、能吐槽的话,她统统包圆。仿佛她是个百年资深老嬷嬷。
她跟小厮打交道,自然流畅得很,比自家兄弟还得心应手,从来无须避嫌。好像这世界上,就没这桩事似的。
譬如这天,既没主人指使,也没嬷嬷管理,她自己跑出来就是严重犯规。
【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
满心委屈,真真笑死人!曹公用这个词,把她的野心,赤裸裸的写出来了。
不但委屈,还满心委屈,看来是贾政侵犯了她的利益了!这完全是把宝玉当作私有物品啊!
作为下人,遇到这种事,合理的情绪是害怕、惶恐、担心。跟主人感情很好的,应该心疼、着急。
要把自己放得有多高才会委屈。有这资格的,明明只有王夫人。
这神来之笔,跟【争荣夸耀之心】一样,是照见袭人真面目的镜子。
【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
为何插不上手,贾母为何不第一时间叫她上前伺候?这就体现了工作划分。这地方根本没她的事。
【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茗烟来细问。】
【越性】知道这词什么意思吗?就是豁出去了。
反正犯规也犯了,干脆来个更爽的。二门前是众小厮待命聚集的地方,也就是男人堆。袭人一个大姑娘家,在没有老嬷嬷陪同的前提下,自己就往男人堆里扎去了。
还命令小厮们找人,还细问.....这架势,岂止是老嬷嬷,俨然是大管家了。
普天下的丫鬟,没有不规避男生的。万不得已需要交往,也是三句并做两句说。害羞,才是那个时代女生的标配。
袭人可厉害了,天生一副老鸨面孔。
早在19回,茗烟带宝玉去袭人家,就是极为奇葩的情节。
贴身大丫鬟便是副小姐。之前卓语解析过,既然有这身份,就要有这款,言行举止都向小姐看齐,注重自己的形象素质。
千金小姐永远不会与小厮打交道,大丫鬟当然也这样。整部书里,只有袭人、莺儿出格。(平儿是管家者,另当别论)
假如袭人是家生子,茗烟知道她家,不足为奇,但偏偏不是哦。
袭人和茗烟,原本应该隔着天地,永无见面机会的,如何铁熟到这般程度?连宝玉不知道的,茗烟都知道。
她们背后到底有怎样的交情,又是如何实现的,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茗烟对相好不甚了解,对她却知之甚多。上一秒干坏事,下一秒去她家。这都什么意思,你们自己想吧!
资深粉知道,卓语曾认定大观园的道德沦丧起于袭人,风流韵事根本不限于司棋那一桩。
卓语还解析过袭人的结局:沦落风尘,成为下等娼妓。
我的认定都有确凿证据。曹雪芹从不写无因之果,袭人的生平做派、点点滴滴里,早已写好了一切。
女眷全解析了一遍,是不是感觉少个人?黛玉在哪里?
从老祖宗贾母,到各级贵妇,到各家小姐,全出来了,只少黛玉。
最挂心宝玉的人,明明是黛玉。既然湘云能得到消息,她也能得到消息,为何不来?
很简单,她深谙礼教规则,无论多么关心,也不会越轨,不会自降身价,不会令尊严蒙尘,自我约束能力达到十级水平。
论红楼女子素质最高者,无人能过黛玉!如果这部书中,只能选一个人被称为“大家闺秀”的话,非黛玉莫属。
诺大的贾府众多女眷,当发生意外时,只有黛玉一人,能为贾政脸上增光。
心中怀有真情,行为却能严于律己,这样的女子是何等绝品!
受87版的误导,当代人都把宝钗视为淑女楷模,荒唐到所以然处。以古人的三观,曹雪芹塑造的宝钗、袭人,全是道德界的极品渣。满嘴仁义道德,满身青楼暗娼。
而黛玉,前世是仙子,今世是绝代佳人。她还是淑女界的天花板,旷古难寻的道德模范,完美到毫无瑕疵的地步。
你可以不信,但古人的创作手法就是这样。曹雪芹只是打破了表面的脸谱化,但内质嘛,完美的就是绝对完美,拙劣的就是无限拙劣。
认识不到黛玉的完美,是因为大家远离了古代文化。既然以劣为良,必然要污良为劣。世间颠倒,大抵如此。
相关阅读:
《你想不到的豪门恩怨:贾政暴打宝玉,导火索却是薛家逼婚》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观园覆灭期的残酷,有多么惊心动魄》
《中国式爱玛,为虚荣葬送一切: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