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反腐的特别手段(提倡反腐倡廉的唐朝宰相)
唐太宗反腐的特别手段(提倡反腐倡廉的唐朝宰相)2、李隆基排行老三,为什么能成为皇帝1、李隆基时代的总设计师姚崇皇帝和大臣,李隆基和姚崇,两人面试的内容,被载入史册,叫十事要说,主要是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增加老百姓收入,减少战争,其中两个观点,比较特别,一个是禁止太监干政,一个是防止外戚专权。十事要说是总结过历史经验的精辟观点,而今天历史崔介绍的这位人物,作为继姚崇之后的第二位宰相,他补充了姚崇的观点,主要方向,是反腐,这人的名字,叫宋璟。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李隆基在?坐上龙椅,打败太平公主和老爹李旦后,开始招募治理国家的人才,第一个应聘的,是姚崇,这位来自河南农村,拥有私立庄园的大地主。
姚崇住的庄园,在河南硖石县,是老爹姚懿建立的,当年投奔李渊,打下天下后,因为不想卷入,王子之间的争夺战,来到硖石避难,姚崇是他的第十个儿子。
姚懿有十一个儿子,名气最大的,就是姚崇,通过开国功臣的奖励计划,进入官场,随后来到军界,被武则天赏识后,步步青云,当上了中央的领导干部,随后与李隆基相识,做了一年同事。
皇帝和大臣,李隆基和姚崇,两人面试的内容,被载入史册,叫十事要说,主要是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增加老百姓收入,减少战争,其中两个观点,比较特别,一个是禁止太监干政,一个是防止外戚专权。
十事要说是总结过历史经验的精辟观点,而今天历史崔介绍的这位人物,作为继姚崇之后的第二位宰相,他补充了姚崇的观点,主要方向,是反腐,这人的名字,叫宋璟。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李隆基时代的总设计师姚崇
2、李隆基排行老三,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宋璟,字广平,是河北邢台南和县人,出生在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人,都是当官的,十七岁考上进士后,也没去上任,官太小,想留在京城,反正父母亲戚,都在这,也不怕做一名北漂。
老宋家,家教很严,行得正、坐得端、走得直,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公元687年,宋璟24岁,随着叔父去四川的剑阁县,干嘛呢?考察,其实就是旅游,不过运气不是很好,半路上,生病了,旅游的时候生病,比如感冒之类的,一时半会,很难好,就在官府的驿站养病。
史书上记载,宋璟这一病,在客栈,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多长呢?几个月。
宋璟是出来旅游的,他的叔父有公务在身,看侄子病了,安排个下人照顾,自己就忙去了,等叔父回来,就看到,在侄子的书桌上,写着一首诗。
这首诗很有名,据说乾隆皇帝,还专门为这首诗,作过一幅画,以诗的名字命名,叫《梅花赋》。
梅花赋讲的是什么呢。
在断墙下,乱草丛中,一支梅树,从墙角跟,顽强的长出了花。
叔父看完梅花赋,在另一张纸上,写了一句话: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洁,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史书上的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宋璟人物性格:正直。
怎么看出来的呢?
宋璟当上宰相,基本上属于和姚崇同一时期,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调动官员的积极性,毕竟之前的特殊时期,做官不仅需要背景,还要有钱。
而要所有当官的相信,新朝改革的决心,需要保证的一点,就是公平。
公平这两个字,是最难做到的,人都有个七情六欲,都有点小私心,要不偏不倚,很难,不过中国人,总是有办法的,找个代表性的事件,证明下自己就好了。
商鞅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话,找个块木头,让人从市中心搬到城门口,奖了一千个大洋,而宋璟的办法,是向亲戚开刀。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掌握了政事堂,七位宰相,有四个是她的人,因为位高权重,想要当官的人,都跑去她的家门口,等着,万一有机会,见到大BOSS,说几句好话,可能就多看了你一眼。
这事宋璟知道后,不高兴了,他是人事部长,就向皇帝,提了个观点,关于用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
意思就是唯才是举么,做官要有真本事,送礼,托关系的,一律不准录用。
和太平公主,倡反调的结果,就是官没了,从人事部长上撤职,去江苏淮安,当了一个刺史。
当然,宋璟还有一次机会,后来太平公主倒台了,李隆基做了新老大,姚崇推荐了他,于是又回到中央,继续管人事,他还是那个观点,唯才是举。
断了别人升官发财的机会,肯定有人找他麻烦。
没多久,问题来了。
宋景有个远方侄子,读书人,也想当官,过了科举考试后,想安排去个富裕一点的地方,就托关系,找到了宋璟的老娘什么的,反正是自家人,求求情,麻烦宋部长帮个忙。
结果呢,惨了,别说去一线城市,官也没得当了。
对自己的亲戚,都这么下的去手,其他人就更没指望了。
但是官场,是一个很大的江湖,想在里面混,至少得把自己也给染红了,想一身清白,太不容易了。
还是在用人上,从武则天开始,当官的,每年都要考核政绩,官做的好不好,能不能继续做,全在这几天见分晓。
因为这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每年考核的那段时间,几个主管人事的家里,就像过年一样。
而且到了京城,上司需要送礼,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官比你大,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你都要送礼。
在京城当官,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等于年终奖提前发了。
但是宋璟上台之后,明令禁止受贿,送点小礼物也不行。
提案送到皇帝那,李隆基第一时间就批准了,宋璟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谁说情也没用,谁的面子都不给。
再倒退十年,还是唐中宗的那个年代,京官韦月将给皇帝上了奏折,指控武三思密谋叛乱,结果奏折刚到皇帝手上,看也没看,就被皇帝扔了,还下令把韦月将关入大牢,明日午时,推出斩首。
当时宋璟是刑部尚书,站出来了,驳回了皇帝的圣旨。
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一言九鼎,他说的话,一个尚书,还能驳回去的?
李显也纳闷,把宋璟叫过来,问,什么情况。
宋璟说,我还想问你呢,别人上个奏折,你看也不看,审也不审,因为不高兴,就把人给杀了,这以后让刑部怎么判案。
皇帝也是一肚子的火,前面那个王同皎的事,这么快就忘了啊?这很明显,是同党么,还用审吗,该杀。
王同皎是谁?皇帝李显的女婿,娶了李显的第三个女儿,安定郡主。
公元705年的神龙革命,王同皎强行带着李显,进入皇宫,宣布继位,事后论功行赏,得到的却是没有实权的岗位,老王不高兴了,又想政变。
这一次王同皎瞄准的,是武三思。
因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帮忙,神龙政变后,武家没有倒台,武三思更是成了宰相,和韦后一起,权倾朝野。
王同皎觉得,是武三思和韦后,抢走了自己的爵位,自己的东西,他要拿回来。
于是就找了几个人,包括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等,计划先上奏折,控告武三思和韦后谋反,然后在武则天送葬的路上,埋伏弓箭手,直接射杀武三思。
很不幸,行动没成功,被祖延庆的亲家宋之逊知道了,这宋之逊原先是张易之的人,神龙革命后,被流放岭南,偷偷跑到长安,求王同皎收留,然后又出卖了他,跳槽到武三思那了。
这样,武三思和韦后逃过一劫,宋之逊呢,逃犯身份被免了,成了一名五品的京官,只有王同皎等一干人,全部被杀。
这样刚平息,韦月将就来凑热闹,也难怪皇帝会这么气愤。
宋璟和韦月将也不认识,站出来替他出头,完全是因为皇帝的行为,不合规矩。
为了这四个字,宋璟的官,又丢了,去河北的贝州,当了一名刺史,因为姚崇推荐,才回到的京城,做了宰相。
公元732年,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辞职回家了,那一年,他69岁。
五年后,安享晚年的宋璟,死在了家里,那一年他74岁。
-------------完---------------
谢谢转载、分享
我的私人289950983
关注“中国历史名人”公众号:lishi_cui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