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万科云设计公社拍照(国际城市设计网红案例分享深圳万科云城)
深圳万科云设计公社拍照(国际城市设计网红案例分享深圳万科云城)万科统一开发的3、4、5三个街坊是留仙洞总部基地中最中心的地块,设计将高强度的开发量集中布置在这三个街坊,形成街坊内功能高度复合,单体内部立体混合、平面混合等多种功能组织方式,形成多元复合的创新型产业园区。高强度开发的产业园区留仙洞采用“街坊 绿廊”的布局模式,即7个高强度开发的街坊和4条低密度公共绿廊共同开发的创新模式,造就了一个网红地标地的诞生—万科云城。万科云城是万科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里程碑之作,涵盖研发、办公、酒店、公寓、商业等业态,占地40万㎡,总建筑面积约133.5万㎡,是一座工作、生活互联的生态循环微缩城市,也是深圳南山区首个百万级产城综合体。1
留仙洞战略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是深圳南山区的新名片,规划定位为国际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转化与应用示范基地,集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和企业总部特征为一体的新一代产业园区,吸引了大疆、航天科工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名企建立总部。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5.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683万平方米,已集聚了60万高端就业人口,约 10万高素质居住人口 。总部基地以绿廊、主要道路为界,将片区划分为 7个开发控制单元(空间形态上称为“街坊”),103个地块。
7个街坊布局图[1]
留仙洞总部基地开发是在城市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同时满足高强度的空间集聚和高品质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尝试。
留仙洞采用“街坊 绿廊”的布局模式,即7个高强度开发的街坊和4条低密度公共绿廊共同开发的创新模式,造就了一个网红地标地的诞生—万科云城。
万科云城是万科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里程碑之作,涵盖研发、办公、酒店、公寓、商业等业态,占地40万㎡,总建筑面积约133.5万㎡,是一座工作、生活互联的生态循环微缩城市,也是深圳南山区首个百万级产城综合体。
1
高强度开发的产业园区
万科统一开发的3、4、5三个街坊是留仙洞总部基地中最中心的地块,设计将高强度的开发量集中布置在这三个街坊,形成街坊内功能高度复合,单体内部立体混合、平面混合等多种功能组织方式,形成多元复合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功能混合示意图[2]
2
简洁有力的立面
在建筑整体形态方面,云城通过强有力的对外边界立面,增强区域辨识度。以“少规格、多组合”为设计原则,选择“窗”元素,利用“深窗”、“平窗”、“斜窗”等手法,寻求立面的多样性。
万科云城一期
立面
3
低密度高品质的活力绿廊
4条低密度的绿廊除了承担打通东西向区域生态廊道、视线通廊外,还承载了公共服务和设计办公等功能,充分利用其地上地下空间,最大限度的提升绿地的使用率和活力。
“街坊 绿廊”的布局[5]
北绿廊:设计公社
北绿廊地块为一个集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个创意园区-设计公社。设计公社分四期,占地面积约9万㎡,四期共计可以满足200至300家设计企业入驻需求。目前一期已吸引了35家企业入驻,含有建筑、空间、平面、工业等各类设计企业。
都市实践受万科委托,主持了北绿廊的整体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设计要求地面层必须作为公共绿地公园,地下空间则有条件地提供给小型创意性企业作为办公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形成了一个包含城市公园、公交首末站、商业、办公等功能复合的创意社区。
目前已建成的A3、B4两个地块的设计公社总用地面积37010.4㎡,总建筑面积41585.13㎡,地上建筑2层,地下建筑2层,建筑高度9.9m。
A3、B4地块的万科云设计公社
坡道绿屋顶 创意办公街区办公与自然的coexistence
设计通过大绿化坡道将首层与负一层连接,在保证屋顶公共绿地的连续性与提供地下办公空间良好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引入智能立体车库,使车库融入公园立体景观,腾出大量空间用于办公和其他使用,在站场下方的空间也充分利用,与设计公社街道联通,成为商业展览设施。
绿化坡屋顶
基于场地的限制,办公空间打破传统的核心筒模式,由一系列带院落的办公方盒子叠加而成。在它们的缝隙交错间,形成丰富的社交空间与四通八达的街巷体验。这些社交空间包括公园、内部院落、景观平台、街道骑楼、下沉庭院、和洞穴剧场。
带院落的办公空间
社交空间:洞穴剧场
运动场屋顶 公交站场休闲与生活相结合
设计提出一条空中长廊贯穿整个项目,空中漫步道的开端是屋顶球场。运动场覆盖在6000平米的公交站场上方,避免了露天的站场噪音废气对周边的景观伤害。通过叠加互动,将负面效应转变为正面效应,提升了综合价值。
公交首末站上的屋顶球场及空中长廊
公交首末站
南北绿廊:云城万科里
南北向的两条中轴绿廊为云城的商业轴—云城万科里,承担的不仅是该区域的购物功能,更是连接综合体内部各个业态的纽带。因此,在建筑形式与空间构造上,需更加注重商业与自然、生活乃至各个功能业态间的关联。
MALL 绿廊街区商业与自然共生共融
云城万科里从塑造“多样性的城市公园”角度出发,创新打造了东里、西里两大街区,保留完整的公园,而绿廊街区的设计又使得公园与建筑自然衔接,将自然元素分布到各处空间,与自然对话,赋予商业更多可能性,打造了“Mall 绿廊街区 商业街区”的独特形态,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成为场景的体验师。
南北绿廊:云城万科里
云城万科里商业空间
创意IP为商业注入有趣灵魂
除了开发模式的创新,IP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已然成为实体商业新的“吸客利器”。云城万科里围绕目标消费群体创造性的设计了减压达人PAPI君,借助“技术IT男”的形象,将项目打造成一个“零压力聚集中心”。并通过日常运营让IP形成云城万科里的“独家记忆点”,赋予了项目更多的价值。
城市街景:减压达人PAPI君 (照片:吴丹)
万科云城的开发摒弃了单元分散的开发模式,实践了“单元整体开发 公共绿廊捆绑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思路,以及立体园区、智慧型园区等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复合产业办公体验,在塑造一个高强度开发的“微缩的城”的同时,也为整个城提供了一个宜人的生活品质和文化氛围。
撰稿:李真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