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学城交通规划:轨道交通 智慧终端 大学城
松江大学城交通规划:轨道交通 智慧终端 大学城大学城的规划用地位置紧邻邦泰国际社区,位于观斗山与龙头山之间的区域,与科技创新城一起总用地面积为6.13平方公里。目前,宜宾已与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0多所学校达成协议,在教育领域进行合作。天立国际学校的左边是邦泰国际社区,上方是大学城用地。书香临港 大学城教育,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目前临港已有各类学校20多所,天立国际学校、宜七中、工职中、沙坪中学……在此之外,一座大学城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临港发展的新要求,要将临港经济开发区建成集科技、教育、新兴产业、港口经济和城市化为一体的临港新区,科技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临港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两城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规划,临港要争取建设30所以上的大学科研院所、科创综合体、博士工作站、孵化器、检测中心等科技、教学、科研创新场所。简单地说,就是大学城。
宜宾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
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规划总面积约2300亩,预计引进入驻企业200家,实现产值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00个以上;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总规划面积200公顷,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近期达到每年产值50亿元,远期达到每年产值300亿元,解决本地就业2000人……
大产业促进大发展,作为成功入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临港,繁荣产业将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也将为临港的腾飞插上翅膀。
大学城的规划中,将吸引30所大学和机构,总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
书香临港 大学城
教育,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目前临港已有各类学校20多所,天立国际学校、宜七中、工职中、沙坪中学……在此之外,一座大学城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临港发展的新要求,要将临港经济开发区建成集科技、教育、新兴产业、港口经济和城市化为一体的临港新区,科技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临港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两城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规划,临港要争取建设30所以上的大学科研院所、科创综合体、博士工作站、孵化器、检测中心等科技、教学、科研创新场所。简单地说,就是大学城。
天立国际学校的左边是邦泰国际社区,上方是大学城用地。
大学城的规划用地位置紧邻邦泰国际社区,位于观斗山与龙头山之间的区域,与科技创新城一起总用地面积为6.13平方公里。目前,宜宾已与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0多所学校达成协议,在教育领域进行合作。
临港大学城,总结了以前城市发展中教育投入不足的经验,所以要建就建“高大上”的学校。而大学城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不仅是教育和文化中心,也可能会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而成为城市文化中心。
在临港,不仅有花香,还将有浓浓的“书香”。
3年内,临港将再建八个公园,面积超过92公顷。
公园环绕 山水之城
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宜宾将全力构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作为“大宜宾”的一极,临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城在绿中,园在城中”的特色,除了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白沙堰湿地公园、白沙湖运动公园、白塔山森林公园、洗马池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以外,未来三年内,还将新建总面积超过92公顷的八个公园。
挂弓山植物园(地景公园)占地面积约26.5公顷,紧邻中元路。该设计定位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功能型植物公园,为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的教育的活动空间,彰显“天人合一”的理念。公园里会设计一座具有地标形象的景观桥,还设计有植物互动区、植物休憩区,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自然花园。
青年运动公园占地面积约9.5公顷,毗邻黄桷坪路段。设计修建滑道、攀岩区、户外活动区、车行环道等设施。该公园面向的主要群体为附近居民、青少年学生及外来旅游者,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满足各种群体的户外活动需求。
已经开放的白沙湖公园。
成渝门户地景公园占地面积约12公顷。据了解,成渝高速北穿临港新区,是连接成都至重庆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整个新区对外展示的门户。该公园设计修建石景墙、地景艺术草坪、波浪草坪艺术、中心雕塑、花坡等设施。
白塔山观景平台总占地面积约1.2公顷,靠近滨江观光道的北侧,位于白塔山内。设计修建野草坡、樱花广场、景观桥、观景平台、山体景观隧道等设施
观江轴线公园占地面积约1.3公顷,设计修建江景瞭望台、生态景观叠瀑、山谷漫步道等设施。
河湾水库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7公顷,位于飞云路西侧。设计修建浅溪湿地、生态农庄、亲水半岛、水坝广场等设施。
三岔河口公园总占地面积为25公顷。设计修建多功能都市自然体验区、天然剧院、滨河百花林荫道等设施。
此外,临港滨江路绿化景观工程一期、二期也将于12月底完工,该工程从丞相祠到涪溪口沿江而建,全长约20公里,容含骑游绿道、亲水步道、休憩驿站、湿地景观、绿化、亮化等。
临港,正在打造成为以生态格局安全、系统完整、环境优美为前提的长江第一城,创造出‘共生、共荣、共乐、共雅’的现代山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