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内铁路亲身体验:探访中东铁路① 满洲里 想象中的俄式城市
蒙内铁路亲身体验:探访中东铁路① 满洲里 想象中的俄式城市当时俄国国力尚不强盛,以举国之力修建这条铁路,必须仔细计算成本收益。因此,铁路东段(赤塔到哈巴罗夫斯克)的走向,需要认真考量。第一,这条铁路要节约成本,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本已非常费钱;第二,这条铁路要能控制远东,最好直接控制中国东北;第三,这条铁路不能过分刺激中国和欧洲列强。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地区与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这是俄国不断扩张东进的重要时期。从十七世纪俄国探险队进入黑龙江流域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开始,中俄两个国家注定要在远东纠缠,只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已不单纯是两国边境纠纷,而影响到整个东北亚甚至半个世界。历史上的中东铁路中学历史课本略微提及中东铁路,但未详细论述。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和俄国先后修建了两条技术领先世界的铁路,美国是横跨大陆铁路,俄国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两条铁路,预示着美俄即将超越英法,成为崛起的新帝国。而在其后的五十年,世界不再由体量较小的几个殖民国
【编者按】
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由俄国人修建于1897年。它把东北与俄罗斯联系在一起,也标志着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开始。那些高大宏伟的设施,坚固的居民楼、工人文化宫、医院与密布的铁路网,无不是过往工业化辉煌的证明。如今,中东铁路这边的东北,则与俄罗斯面临相似的状况:产业的更迭与人口的流失。
沿着中东铁路线,我们自西向东进发。入境第一站,是满洲里。接着到达海拉尔。
东北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这里是我的故乡。我人生前18年都生活在这里,但对这片土地却缺乏足够了解。大学离开家乡,在外十年后,我才得以从外部重新看待故土。我期待重新探访故乡,了解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与我自身的连接。
历史上的中东铁路
中学历史课本略微提及中东铁路,但未详细论述。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和俄国先后修建了两条技术领先世界的铁路,美国是横跨大陆铁路,俄国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两条铁路,预示着美俄即将超越英法,成为崛起的新帝国。而在其后的五十年,世界不再由体量较小的几个殖民国家掌控,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人口众多、土地广阔有战略纵深的一两个超级大国逐渐统治世界。
俄国1891年决定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铁路西起乌拉尔山地区的车里雅宾斯克,东到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俄国以倾国之力修建这条铁路,东西两端同时开工,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主持了奠基仪式。
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地区与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这是俄国不断扩张东进的重要时期。从十七世纪俄国探险队进入黑龙江流域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开始,中俄两个国家注定要在远东纠缠,只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已不单纯是两国边境纠纷,而影响到整个东北亚甚至半个世界。
当时俄国国力尚不强盛,以举国之力修建这条铁路,必须仔细计算成本收益。因此,铁路东段(赤塔到哈巴罗夫斯克)的走向,需要认真考量。第一,这条铁路要节约成本,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本已非常费钱;第二,这条铁路要能控制远东,最好直接控制中国东北;第三,这条铁路不能过分刺激中国和欧洲列强。
当时,俄国大臣们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沿着黑龙江北岸到达哈巴罗夫斯克,再南下沿着乌苏里江东岸一直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条线绕过中国东北,但路程太远,成本太高。第二个方案是,从赤塔直接向南,经恰克图和张家口连接到北京,但会引起中国和欧洲列强激烈反对。最终,俄国选择了第三个方案,修建一条横穿中国东北的铁路,连接赤塔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这两张图能看出铁路线的东西走向,从最西端的满洲里(左图)到最东端的绥芬河(右图)。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清廷派李鸿章负责谈判。最终,这条铁路取名大清东省铁路,后来通称中东铁路。这条铁路名义上由中俄联合修建,中方出资入股华俄道胜银行(这家银行于1895年由俄法两国四家银行合伙成立),华俄道胜银行承办中东铁路修建事宜。然而,这家银行完全由俄国人把持,中方并没有列席董事位置。
中俄双方合议,华俄道胜银行投资成立中东铁路公司,建筑和经营中东铁路。同样,俄国人控制了全部股份和董事会,中方只有名义上的总办(董事长),由大清国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许景澄于1897年担任。许景澄本人一生从未到过哈尔滨,1900年因反对慈禧太后与各国宣战的政策被处决。为纪念许景澄,中东铁路公司1923年将哈尔滨的一条道路命名为许公路,即现在的景阳街南段,并修建许公纪念碑,纪念碑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原址是现在的一曼公园。
中东铁路呈T字形路线,分为北部干线和南部支线。北部干线为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一线;南部支线由哈尔滨为起点,经过宽城子(长春)、奉天(沈阳),最终到达亚瑟港(旅顺)。日俄战争后,南部支线从长春以南到旅大部分割让给日本,称为南满铁路。
这张图是中东铁路的南部支线,也就是后来的南满铁路。穆克敦这个名字是满语,后金皇太极迁都沈阳之后,钦定沈阳满语名字为穆克敦,通常翻译成“天眷盛京”,简称盛京。
作为沈阳人,我对南满铁路从小就有了解。皇姑屯事件和柳条湖事件,都与这条南满铁路有直接联系。可以说,它见证了东北近现代的历史。但中东铁路北部干线和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无论历史文化、民族构成,还是经济结构方面,都与南满铁路一带有不小的差异。我对此并不熟悉。而探访中东铁路,目的也正在于此。
我沿着中东铁路线,自西向东行进,入境第一站是满洲里,途经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最后到达出境站绥芬河。
满洲里
第一次知道这个地名,源于一首歌《在满洲里的山岗上》。这个名字实际翻译有误,原地名指的是满洲利亚,虽也可译成满洲里,但在这首曲子中,满洲里指的是满洲整体,而非这座城市。这首曲子诞生自日俄战争中的奉天会战,作曲者沙特洛夫借此怀念阵亡的战友。
从北京前往满洲里的航班很少。如果不想转机,就得一大早六点多从南苑机场起飞,经停阿尔山到达满洲里。满洲里机场很小,候机大厅正门有两座猛犸象雕塑,这是满洲里重要的旅游景区标志——扎赉诺尔猛犸公园。
在机场乘坐大巴,前往满洲里市区,会察觉到存在一个T字形的路线——竖线的南端是机场,横线两端分别是满洲里市区与边境国门。在这趟中东铁路的旅途中,所有城市几乎都是这种规划布局,一条横穿东西的铁路线分割了城区。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会经过著名的套娃广场,广场上并没有游客,远处是仍然在不断建设中的仿欧式房子。
旅游城市的淡旺季
当地人介绍,满洲里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每年有三个月的旺季和九个月的淡季。我到那里是在五月中下旬,旺季还没开始。差不多得六月底,下了几场雨,草原开始茂盛,又临近暑假,旅游旺季才开始。旺季持续到九月初开学,十一黄金周还会有少量游客,但那时北面的大兴安岭山区逐渐开始封山,满洲里的冬季来得很早,游客就很少了。
来满洲里的游客,大多会去草原游览,在满洲里休息,购买纪念品。呼伦湖是满洲里附近草原的一处著名的水鸟栖息地,也是游客几乎必去的胜地。呼伦贝尔的名字,就来自呼伦湖和贝尔湖这两片湖泊。
旺季时,套娃广场每天都有表演,马戏、烟花和俄罗斯舞蹈;但在淡季,很多表演都不开放,商家不怎么开店,这让这座城市显得很萧条。甚至俄罗斯餐厅里,因客人太少,就没有进格瓦斯。我来满洲里前,听说这里有很多俄罗斯人,但在旅游淡季,人其实没有那么多。很多俄罗斯人要到旅游旺季才会来,作为演员或服务员,在满洲里赚钱。
在俄罗斯经济好转的那些年,很多俄罗斯人在满洲里买房子,但他们不来此做生意,在满洲里开店的都是中国人,边境对面后贝加尔地区的俄罗斯人,通常来满洲里采购生活用品。满洲里的店铺,大部分经营俄蒙特产,如糖果、海鲜和肉类罐头、巧克力、皮草、望远镜、酒类、牛肉干、奶制品、酒具等。俄罗斯制造曾是上个时代工人阶级时尚象征,而如今销售最多的是农林产品,以面粉、果酱、坚果为主。本地人说,很多路边小店的商品不太可靠,建议我去离市中心远一点的万达广场超市买俄国食品。
想象的俄式城市
满洲里火车站附近,是这座城市的老城区。这是中东铁路线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建于1901年,现在已翻新过多次,历史遗迹不多。曾经的沙俄技工学校,如今变成一座红色革命博物馆,博物馆里没有任何与俄国学校有关的物品,炮弹残骸随意摆放在地上,一位大叔无聊地看管着这里。技工学校对面是曾经俄国人的铁路俱乐部,如今是铁路退休职工的活动室。这一片木质房屋保存完好,日常还在使用。
这里是曾经的沙俄技工学校,现在是纪念红色革命时代的博物馆。
火车站南边一带,有一座1903年修建的东正教圣谢拉菲姆教堂,这是中东铁路沿线最早的教堂之一,如今已不再使用。教堂的钟楼建筑也消失了,只剩西面有一个小小的塔楼,挨着铁路俱乐部。
这一片的木质房屋虽然显得败落破旧,但整体结构保存尚可,尤其是窗框和屋檐的雕花。
在火车站南面,1903年建成的俄国监狱依然完好,作为爱国主义基地保存,但基本不开放,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联系电话。当时的俄国监狱,主要用来关押俄国罪犯,也有少量中国罪犯。按沙皇尼古拉二世《关于中东铁路司法权之敕令》,铁路沿线附属区司法事务,南线归旅顺法院,东线归符拉迪沃斯托克法院,西线归赤塔法院,1903年成立中东铁路管理局警察部进行统一管理,在后来的战争期间,这座监狱还用于关押日伪战俘。
火车站向东铁路沿线的俄式老房子,普遍面临比较麻烦的维护问题。这些老房子大多是民居平房,一部分被当作装修建材的店面或仓库,虽挂着文保的铭牌,但维护状况堪忧;另一部分被开发为旅馆或餐馆,这类房屋基本只剩外面的空壳子,大概是想要商业化运作。但一方面,这些房屋大多为木质,肆意改造本身就是破坏,而木质房屋改为餐馆,须经受烟熏火燎,可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