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我就挑些非常独特的,剪切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回忆,我都一一拜读了,回忆里的体温,我依旧能感受到。最经典的该是这句:“经典的铝制饭盒,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作为70后,小时候坐火车的时候,没有见过、吃过这种铝饭盒装的盒饭,所以,在写图说的时候,以为是旅客自带的。大家都来纠错,伴随着自己的回忆。

40多年前火车上的铝饭盒,3毛多1份,最早的盒饭雏形。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1)

上个月发的《40年前的火车餐车,旅途中最美好的地方,还有烧大虾》一文,阅读10W ,评论将近500条。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2)

评论的,看其回忆的时间链条,应该多是50后、60后,和少部分70后。

其中,评论最多的,是大家对火车上的铝饭盒的回忆。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3)

最经典的该是这句:“经典的铝制饭盒,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

作为70后,小时候坐火车的时候,没有见过、吃过这种铝饭盒装的盒饭,所以,在写图说的时候,以为是旅客自带的。

大家都来纠错,伴随着自己的回忆。

这些回忆,我都一一拜读了,回忆里的体温,我依旧能感受到。

我就挑些非常独特的,剪切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沙发评论是这条:乐天派扑克ZA

“我也在火车餐车上吃过一顿餐邂逅了一段旷世的恋情!”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4)

这段文字引起大家的兴趣,互动很多。这位评论者,对这段“旷世恋情”娓娓道来。

“……,就是,在餐车里,你与一个陌生人坐对面他吃他的你已经吃完了就剩下坐那儿消消食然后撤了,那个人跟人也近乎,就差跟你称兄道弟了哥们情分似的……1994年,他喝酒还给我敬敬酒意思是你喝不喝?他抽烟,还给我敬敬烟意思是你来一颗不,我那时候那么小哪会吸烟。。。二十年后在我一个叔叔的葬礼上看到他,鬼使神差的。。这个男人是个风流浪子大概谁都爱他。。”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5)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6)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7)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8)

好吧,好吧,这段事关青春的回忆,然后,再就没有然后了。谁没有过17,谁没有过18呢……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9)

然后,就是关于铝盒饭的种种回忆。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10)

“80年代,在李羚、张潮主演的电影《陌生的朋友》里就有,餐车服务员先到各车厢卖餐券,一会儿再把盒饭送来,好像是三毛五一盒。”

“铝制饭盒的使用是铁路系统的传统,铁路上还有一种手提的腰型铝饭盒,多用于机务的乘务员、车站、电务人员,车务列检人员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泡沫塑料餐盒逐渐面世,使快歺有了巨大改变,绿皮餐车上的饭盒也变成了盒饭。”

6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的铁饭盒子(早年间绿皮车上的人间美味)(11)

“80年代以前火车上卖的盒饭都是这种铝饭盒,列车员收饭盒时摞的很高,那技术如杂技演员,成火车上一景。”

大家的回忆中,还提到已经消失的另一段记忆,纸饭盒。应该是在铝饭盒之后,泡沫饭盒出现之前的事儿。

“纸质饭盒烫手,炒菜的汁容易浸湿渗出,不久就停用了。”

“火车上提供的铝饭盒,大概三毛钱左右,吃完后把饭盒和筷子放到座位下面,有列车员来收,记忆中非常好吃”

“大串联时还是免费的呢!”这位,该是我的父辈。

“小时候(70年代中后期)外公经常带我坐火车。最爱吃火车上的铝饭盒,一份大概三毛五左右,就是一荤一素的盖浇饭,最长出现的荤菜是红烧带鱼。”

“铝盒饭卖0.2到0.3元一盒,不收粮票,能基本吃饱。”

看样子,价钱在各个时期,还是不一样的,但基本在3毛钱左右。

“七几年我们这基本不吃大米,火车上的铝饭盒里的米菜便是梦寐以求。虽然那时候的饭菜便宜,但一般老百姓也不舍得吃。很多人都是在上车前买好吃的带上车的。能去餐车吃饭的,大部分都是公款报销的。”

“大米盒饭,小时候绿皮车美食,米饭上有油汪汪的肥肉片。我印象最深的美味大米盒饭。”

树叶飘过的地方:“1971年去大安岭,火车上吃盒饭三毛一份,铝饭盒,半斤米饭上盖的肉、蛋、菜等。喷香可口。 返程恰赶上过春节,火车上人没多少了。餐车包饺子,让旅客参加,不要钱,隨便吃,猪肉白菜姜大葱馅的。列车工作人员还与乘客联欢,唱歌、小舞蹈、魔术等。 工作人说是上级通知:让春节回不到家的同志们过上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真的被这段回忆,温暖到了。想问问老先生,大安岭,是不是大兴安岭?

“我1976年去西安记得榨菜肉丝饭才1毛5一份。3毛要吃回锅肉了。”

“那时候火车上铝饭盒饭特别好吃三毛钱一份,带一双筷子,吃过后列车员负责回收。每个小茶桌上都配两个带铁路标志的公用瓷杯,列车员不停地送水。现在根本看不到咯! ”

“记得小时候坐火车到广州,一份排骨盒饭5块钱。那趟车的炒菜师傅排骨做的真香,我边吃边说好吃。卖盒饭的老师傅跟我说,不然你把儿子送给我得了,记得当时我说~好!”

为了排骨饭,把儿子送厨师,哈哈。

“七几年大连到长春的客车,到海城十一点。我上车就去歺车吃饭,歺车菜真是好吃,大虾六角、鱼六角钱,米饭一角钱一碗,总共一元叁角钱。那时在外吃三顿饭一天伍元随你吃。”

“1981年那时10岁,坐火车回老家,中午吃饭母亲带着我去餐车吃饭,一盘过油肉、一盘土豆丝、两碗米饭,真香啊!”

“1975时我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上吃过,很香很好吃才5毛钱/盒”

“最早的车厢送餐是铝饭盒,菜饭一盒。十字交叉型高高摞起,跟耍杂技一样。用完餐饭盒(饭勺)要回收。米饭粘糊糊,菜没味道,但能吃饱。 一次坐夜车北京中转,上车后点了一份尖椒炒肉(重庆乘务组)真是故乡的味道!!边吃边流眼泪一一辛辣和思念!”

执着的橘子x6:“1970年代列车歺车供歺比较单调,一般就供米饭配红烧肉价格每份五角钱,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半天的收入,不比当时国营饭店的价格低。唯一特点就是不用粮票就能吃到饭。改革开放以后,餐车花样就多了一点,同样是贵地要死。到了九十年代餐车的饭就没法吃了,除了要钱之外就别提餐料了,连喂狐狸水貂的肉食鸡骨架都炒成辣子鸡卖给乘客了。”

30年的浓缩。

“那种铝饭盒装的饭叫盖浇饭,第一次坐火车,姥姥买了一份本意我俩吃,结果我一个人就干完了,3岁,一辈子忘不掉。姥姥又买了一盒,结果我又吃掉了一半,姥姥大惊,怕把我撑着了。”爱你的姥姥,真心爱你。

“那个年代真的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的生活是不如现在这么好,物质不丰富,但人与人之间有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1976年(我十岁)老爷子带我回老家兰州,在餐车吃了一顿饭,苜蓿肉,烧三鲜,糖醋丸子。主食米饭,真的好吃。怀念呀!”

“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一个城市,母亲每年暑假都要带我们姐弟去父亲工作的城市,200公里的距离,乘慢车要7个多钟头,每次母亲都会准备中午吃的干粮,豫东的高炉烧饼夹麻花,或者馒头夹煎鸡蛋。有时候母亲吃自带的干粮给我们买上餐车的盒饭,那种铝制饭盒,吃过卤面和米饭红烧肉,真的太香了!”

“我是铁路子弟,小时候和爸爸坐绿皮火车感觉特享受,睡卧铺摇摇晃晃的,睡得特别香,火车上的盒饭是最好吃的餐食。感觉永远住在火车上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感谢各位的记忆分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