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好吃的生活小吃(成都美食拾遗小吃篇)
成都好吃的生活小吃(成都美食拾遗小吃篇)白凉粉:7元堂吃座位有限,需做好等位和拼桌的准备,要不就是错开饭点前来。【洞子口张老二】是成都著名的美食圣地,我曾在国内外多个美食指南或美食节目中见到推荐。“洞子口”是成都府河上游的一个小镇,传说是太上老君与张道陵修炼时所开洞府,清代时以凉粉闻名,从最早的“赵凉粉”以降,后来还有“张凉粉”、“陈凉粉”等。发迹于洞子口的【张凉粉】后来转战成都,一门兄弟唯有老二与老五继承祖业,其中【张老二凉粉】因位于游人熙攘的文殊院,人气更旺些。橱窗里垒满了凉粉与甜水面,路人经过便打一碗,生意相当红火。
终于来到了“成都美食拾遗”系列的终章。在今年2月的此次旅程中,我品尝了从川筵包席到创新融合、从清雅隽永到火爆热辣、从高档饭肆到街边小吃的各色地道蓉城美食,固然绝不可说包罗万有,但也称得上管中窥豹,加深了对川肴的理解。
若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此次行程目的地以餐馆为主,仅在其间穿插着吃了数顿小吃——毕竟胃口实在有限。
川菜根植民间,来自街坊巷陌的平民小吃是成都饮食、乃至川蜀饮食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与菜品、火锅截然不同的别样魅力。
成都的小吃成百上千,足可以无间断地从清晨吃到半夜,即使安排一次小吃主题行似乎也无不可。权将此次当作前哨站,初窥成都小吃的门径,点到即止,后会有期。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文殊院对门卖凉粉
【洞子口张老二】是成都著名的美食圣地,我曾在国内外多个美食指南或美食节目中见到推荐。
“洞子口”是成都府河上游的一个小镇,传说是太上老君与张道陵修炼时所开洞府,清代时以凉粉闻名,从最早的“赵凉粉”以降,后来还有“张凉粉”、“陈凉粉”等。
发迹于洞子口的【张凉粉】后来转战成都,一门兄弟唯有老二与老五继承祖业,其中【张老二凉粉】因位于游人熙攘的文殊院,人气更旺些。橱窗里垒满了凉粉与甜水面,路人经过便打一碗,生意相当红火。
堂吃座位有限,需做好等位和拼桌的准备,要不就是错开饭点前来。
白凉粉:7元
四川凉粉通常分白黄二种,白凉粉是豌豆粉,呈条状,软嫩顺滑;黄凉粉以豌豆粉和黄豆粉混制,呈块状,更具咬劲。
我选择了冰晶般的白凉粉,入口亦如外观般清新冰凉,无需咀嚼便滑溜下肚。调味粗中有细,酸辣甜咸兼备,又缀以葱花,相当开胃,胃口大的食客可以此作为开场。
甜水面:10元
【张老二凉粉】最有名的吃食竟还不是凉粉,而是甜水面,不少人为此特此远道而来。
手工擀制的面条粗实筋道、咬劲十足,先后淋上果冻质感的甜辣酱、麻辣激爽的红油、芳香四溢的白芝麻,最后再大胆地撒上大量白砂糖与味精。
这被誉为行业标杆的甜水面,甜得软腻,辣得酣畅,宛若兼具甜美与泼辣的川妹子。
龙抄手:老字号的“触底反弹”
创立于1941年的老字号【龙抄手】是我在成都吃过的第一家店,十几年前初次来蓉,当地朋友接待了小吃套餐,除了人多又杂乱外,基本没留下太多印象。
三年前再次来到成都,虽明知恶评如潮,但本着“没吃过就没发言权”的精神,还是特意前来踩坑——各地皆有名不副实的老字号小吃,但龙抄手依然堪称地下室级别,简直跌破下限……
今次已是三番来蓉,就近吃早餐,意外发现龙抄手居然进步了。固然称不上成都最好的抄手,但比之大部分小吃店已然不差。
服务也很礼貌,还引入了规范的接待用语。看来还是要多给老字号一些机会的,谁知道哪天就触底反弹了呢?
原汤龙抄手:13元
“原汤龙抄手”是最基础、也最经典的抄手款色,顾名思义需以原汤化食。
作为平价小吃店,难以不计成本地熬煮高汤,故而汤味偏于清淡,并不如何鲜浓,但已可尝出骨汤风格且无杂味,最后再撒少许葱花提香。13块的馄饨,还要啥自行车?
抄手外皮轻薄顺滑,入口后状若无形,作为大锅烧煮的快餐食品也难得保持外形完整。肉馅质感软嫩蓬松,调味是最大亮点,猪肉鲜味余味持久,掺杂其中的姜末起到点睛之用。
红油龙抄手:13元
如果是原汤抄手是“水”,那么红油抄手就是“火”。
以同款原汤为基础,调入香醋与酱油,再豪迈地融入红油,瞬间改头换面,变得香辣又浓烈。火辣的汤底全然没有掩盖肉馅之中的姜味,堪称最大亮点。
甘食记:百年历史的网红店
【甘食记】创始人甘家林自1912年于成都紫东颐饭店学艺,1935年开始从成都东门水码头开始挑担卖粉的创业生涯,而今已历三代。
【甘食记】经营各类川味粉食,但以肥肠粉最为著名,甚至被成为选作“成都肥肠粉”的非遗传承单位。
不同于其他百年老店,【甘食记】如今彻底采用“网红式”的包装经营模式。作为肥肠粉品类的头部企业,经专业品牌策划及融资扩张,已在全国开设200余家连锁门店,成为人气鼎沸的网红店,可说是“传承与发展”的最佳诠释。
麻辣肥肠粉:17元
初次造访,当然要拔草最招牌的麻辣肥肠粉,亦可在此基础上再加血旺。
骨汤底调作麻辣味,再按喜好拌入香醋,却似人间百味。粉丝为晶莹透明的红薯粉,弹力堪比橡皮筋,嗦粉时可要小心汤汁飞溅。
肥肠处理得过于干净,确实没有膻臭味,但也因此失了肥腴感;其余配料如油豆腐、绿豆芽、耙豌豆、花生、芝麻、葱花等等,各展所长,不作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