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2021年也播出了几部女性群像剧,《爱的理想生活》《北辙南辕》《我是真的爱你》《我和我们在一起》《机智的上半场》等等,要么是烂得无人问津,要么成为UP主的吐槽素材,《我在他乡挺好的》是少有的例外。以至于一些观众看到“女性群像”都PSTD了,他们的反应是:又来了,又是几个女性凑姐妹过悬浮生活了。女性群像剧虽然是这几年比较热的类型,但它很早就存在了。2003年的《粉红女郎》、2004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虽然口碑甚佳,但当时并不成气候。直到2016年的《欢乐颂》,其凸显人设的创作方式变得可复制,女性群像剧开始成为电视剧热门的创作模式,并在2020年达到一个巅峰。仅2020年,就有《谁说我结不了婚》《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亲爱的自己》《了不起的女孩》《流金岁月》等女性群像剧相继热播。但这其中,除了《三十而已》成了爆款以外,《二十不惑》《流金岁月》也有一定的讨论度,其余的几

曾于里

一部叫《爱很美味》的女性群像剧,成为当前剧集市场的一匹黑马,引发不小的讨论。该剧豆瓣开分8.1分,之后稳健上升到8.4分,在网友的自来水安利下,网络热度正不断攀升。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1)

《爱很美味》剧照

事实上,这几年的女性群像剧很多,观众也从最早的好奇和兴奋,转向为如今的审美疲劳和冷淡,这是《爱很美味》起初并未被看好的根本原因。而今它的走红,让人反思女性群像剧本身存在的困境,以及《爱很美味》能够为女性群像剧带来一些什么。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2)

《爱很美味》是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是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女性群像剧:从兴奋到倦怠

女性群像剧是以两个以上的女性为主人公,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话题展开叙事的剧集,着力表达女性的生存经验和情感世界,带有比较鲜明的女性意识。

女性群像剧虽然是这几年比较热的类型,但它很早就存在了。2003年的《粉红女郎》、2004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虽然口碑甚佳,但当时并不成气候。直到2016年的《欢乐颂》,其凸显人设的创作方式变得可复制,女性群像剧开始成为电视剧热门的创作模式,并在2020年达到一个巅峰。仅2020年,就有《谁说我结不了婚》《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亲爱的自己》《了不起的女孩》《流金岁月》等女性群像剧相继热播。但这其中,除了《三十而已》成了爆款以外,《二十不惑》《流金岁月》也有一定的讨论度,其余的几乎是泯然众剧。

2021年也播出了几部女性群像剧,《爱的理想生活》《北辙南辕》《我是真的爱你》《我和我们在一起》《机智的上半场》等等,要么是烂得无人问津,要么成为UP主的吐槽素材,《我在他乡挺好的》是少有的例外。以至于一些观众看到“女性群像”都PSTD了,他们的反应是:又来了,又是几个女性凑姐妹过悬浮生活了。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3)

今年受到好评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但这并不说明这一类型剧没有意义。很显然,女性群像剧的崛起背后,是“她时代”的到来。女性拥有越来越大的经济自主权,女性也是文娱领域的消费主力,女性必然深刻改变着影视剧生产的趋势和走向。并不仅仅是女性叙述、女性观看、女性消费,更关键的是,它契合新时代女性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这让女性群像剧与荧屏上始终受到中老年观众欢迎、同样是女性观看为主的肥皂剧,形成鲜明的分野。肥皂剧基本讲述家庭生活,女性在剧中往往是妻子、母亲与儿媳等身份的叠加,她们在一个父权的社会与家庭中,过着既有委屈和埋怨,但又其乐融融、阖家团圆的生活。这些肥皂剧本身强化的是父权式家庭的合理性。就像埃利奥特·阿伦森所说:“当女性出现在黄金时段电视剧中、广告中或儿童读物中时,她们很少被描绘成权威人物、知识分子或富于探索的勇士。相反,她们总是被描绘成婀娜多姿却头脑简单的‘女孩’,心里总是惦记着用哪个牌子的洗衣粉,指望着男人在重大问题上拿主意。”

女性群像剧的扎堆出现,多少改变了这一局面。虽然它同样带有强烈的商业诉求,但其迎合的是都市女性的需求,自然不会仍把女性困于家庭和厨房,而是着力表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乘风破浪的这一面,并让一些习以为常或习焉不察的女性困境挤入主流舆论的中心,成为显性话题。因此,女性群像剧的出现本身是有意义的,哪怕是那一批烂剧,它们也很努力要打破传统的女性成见。

女性群像剧的问题更多在于它们艺术呈现上的简陋、粗糙,以及观念表达上的教条、喊口号,这让观众很感到倦怠,很快就兴致索然。

女性形象:从人设到人物

大多数影视项目,平台方或制作方对剧本的第一要求,就是得有鲜明而极致的人设。哪怕《爱很美味》有陈正道这样的新锐导演加持,这个项目也曾遭到影视公司“退货”,理由是“剧本不够甜,爱情太悬浮”。

人设并不是贬义词。人设是剧本创作中很常见的概念,只不过在过往,我们把人设称作为“人物设计”。“人物设计”从来就是影视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编剧在创作前期,就应该对他笔下人物的生命历程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让人物成为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

女性群像剧有着大同小异的人设。如果是职场女强人,就是《欢乐颂》里的安迪,《北辙南辕》里的尤珊珊这一款的;如果是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基本就是复刻《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个性甜蜜的乖乖女一般都会早早步入婚姻,并在婚姻中遭遇挫折,比如《三十而已》里的钟晓芹;如果是全职太太,要么是《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这样的极端,要么就像《三十而已》中顾佳的那样,是全职太太也是一个独立女性。

虽然人设能够很快让观众产生熟悉感,但也很容易因为剧集之间的彼此重复,从而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比如坊间对“男靳东、女刘涛”的调侃,即他们经常在都市情感剧中饰演同一类的霸道总裁。像靳东,从《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到《精英律师》,人设差异化不大;刘涛从《欢乐颂》到《我是真的爱你》,也基本是一个表演范式。

另一方面,女性群像剧中的人设,常常是人设先行,人设是“一类人”,是种种标签和概念的集合体,是刻板印象的反射,不具备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特殊性。套用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的说法,当人设是“一类人”时,他是扁平人物,是某个概念或意念的化身;只有当人设是“一个人”时,他才是圆形人物,具备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一个年轻的编剧可以完全不了解某一个人,但凭借公式、凭借着刻板成见,他就能写出像安迪那样的“女强人”。

这种只剩人设的人物刻画方式,极易露出破绽。比如《北辙南辕》中,尤珊珊饰演了一名女强人。她本是外地姑娘,在北京上大学,大学期间怀孕、肄业,婚后因受不了婆婆的强势而离婚,离婚时身无分文。但几年打拼,炒炒股,搞搞投资,就让她成为身价上亿的大富婆。按理说她应该忙得脚不沾地,拼命得难以想象,但尤珊珊一天到晚跟闺蜜聊天吃火锅,帮闺蜜处理各种糟心事儿,顺道做做慈善,开个餐厅带着大家一起致富。这样的“女强人”,一点也不真实。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4)

《北辙南辕》里的尤珊珊

女性群像剧人设还存在一大问题,即被“爽剧”思路所主导。制作方太想迎合女性了,太想让女性胜利了,所以女强人轻而易举登上事业巅峰;对于渣男,只剩手撕,狠狠踩脚底下;女主人公身边总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优质男人……女性只是爽感的寄托,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处境、真实的抉择,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回到《爱很美味》,剧集巧妙地以食物做联结,以对美食的不同偏好讲人性也说人生。剧中三个女主角,刘净、方欣和夏梦,对美食有不同喜好,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人设。

爱做饭、也爱美食的刘净,对事物有一种完美追求的挑剔态度,她是试吃狂魔,会为美食的外表迷惑,一旦发现味儿不对,她也会迅速下头。刘净个性闷骚,脑洞很大。就像寻找完美食物一样,她在情感上也在寻找某种完美的感觉。

从小长大都是美女的方欣,有着过敏体质,这让她注定无法品尝各种食物,小心翼翼挑选。她享受到容貌带来的种种便利,但美同样是她的负担,给她带来种种非议和骚扰。在遭遇丈夫的婚内出轨后,方欣重新踏入职场,过敏的她如何在一个有污染源的社会生活,是不小的挑战。

从小到大都是女强人的夏梦,目的性很强,执行力一流,年纪轻轻当上公司副总。她对美食更多是功利性角度的考量,味儿是什么样不太重要。女强男弱的爱情,屡屡伤害男友自尊心,这段多年长跑的感情划上句点。女强人注定爱情不顺?夏梦尝试着在一段新的感情中扮演一个“弱者”。

单看三个女主人公的人设,是有点“平平无奇”。但进入剧情后,很多观众get到了惊喜,因为角色不止于人设。人设只是她们个性的概括,一旦到了具体的选择,她们会迟疑、犹豫、矛盾、双标,偏离人设,甚至违背观众所期待的“女性主义”爽感。

夏梦就非常典型。要是落在一个没有生活经验的编剧,或者一个只要求人设和爽感的制作人手中,她很容易被写成翻版安迪。男朋友比她弱就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loser,夏梦竟然还留着结婚?夏梦竟然还得讨好他?而夏梦与前男友分手后,新男友是一个普通健身教练,比前男友还“弱”。夏梦“吃一堑,长一智”,怕新男友自尊心受伤,她这个有钱的富婆开始了艰难的“装穷”之路,给剧情制造了非常多笑点。

爱很美味多久更新:爱很美味展现了女性群像剧的进步吗(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