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重阳节有什么好吃的(客家人的中秋习俗与美食)
客家人重阳节有什么好吃的(客家人的中秋习俗与美食)八月十五唱山歌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每逢中秋,拜过月后,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前,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工。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小孩子则边赏月,边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玩耍。中秋拜月至今,在很多客家地区还保留着“敬月光”的习俗,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将要升起的地方,摆出“圆”的月饼、“圆”的柚子等果品,去敬拜"圆"月,祈求家人的团圆。围坐赏月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节日过完一个又一个,走到“中秋”,不知不觉秋天都已经过了一半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亦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是我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客家民间通称“八月节”或“八月半”。那么客家人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有很多习俗与我们知道的不一样,下面大概为您简单介绍。
中秋赠月饼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因馅中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
中秋拜月
至今,在很多客家地区还保留着“敬月光”的习俗,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将要升起的地方,摆出“圆”的月饼、“圆”的柚子等果品,去敬拜"圆"月,祈求家人的团圆。
围坐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每逢中秋,拜过月后,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前,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工。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小孩子则边赏月,边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玩耍。
八月十五唱山歌
月下对歌是被誉为 “山歌之乡”的客家人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放孔明灯
每年的中秋节,家里人思念远方的亲人,放飞孔明灯,千万的思念汇集在祝福的灯光中。孔明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客家人中秋节不单单是吃月饼,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家人的欢聚和维护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并给予深情的祝福。
中秋食品
而吃东西也有些讲究。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在分吃过程中,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客家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会更有福气、会更吉利。
在客家人看来,中秋佳节除了月饼这个传统且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吃上几块月光饼、切饼、猪肠糕、柚子……也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的民风民俗,也是客家人中秋佳节思念故乡的美味甜点。
柚子
客家人喜欢种植柚子,客家人中秋赏月总少不了柚子。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圆圆的柚子也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且“柚”与“佑”谐音,代表了护佑的美好意愿。
月光饼
在客家地区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到月光饼,客家月光饼,也叫月华饼,采用粘米粉、白糖、芝麻、花生和挂条烘制而成,再印上红色的吉祥图案,象征着圆满、平安的节日祝福。
猪肠糕
猪肠糕,没有猪肉也没有猪大肠,只是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形似猪大肠的小圆柱圆形糕点,香甜柔韧,不黏不腻,是客家人中秋佳节的必备甜点。也是许多在外客家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味道。
切饼
切饼是月光饼的延伸,做成砖样,加了瓜丁和果仁,口感较硬,一般用刀切片或者块来食用,糕饼香味很厚,非常纯粹。
这些传统的客家中秋食品,虽然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小资的口感,却一如既往地被传承着,再潮流中竟也越过了时尚,保有着它的本然。自古以来,客家人饱受离乱迁徙之苦,渴望团圆的情感尤为强烈,这些中秋习俗,成为了客家人团聚的美好象征。无论你是在海外还是外地,还是在家,今年的中秋节,您和亲友打算如何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