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味米糖的做法(荷花米花糖土灶土锅起家)
荷花味米糖的做法(荷花米花糖土灶土锅起家)60年后,当时的江津县中渡村村民吴永富,也像当年的陈氏兄弟一样,被米花糖的香甜深深吸引。那时江津糖果厂生产的“玫瑰”牌米花糖远近驰名,时常供不应求,过年过节需要批条子才能买到。1924年,江津城商铺“太和斋”老板陈丽泉、陈汉卿兄弟改进炒米工艺,研制出了“油酥米花糖”,迅速风靡重庆,这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江津米花糖。9月17日,荷花集团总裁吴萍讲述了“荷花”牌米花糖的成长故事。米花糖生产线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城的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当时原江津县城的炒米铺多达十余家。
江津区双龙路,荷花集团厂址。
荷花厂的大门很容易错过,从四周茂密的绿树掩映中看去,就是一栋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普通小楼。
但对很多重庆人而言,这里却是童年甜蜜回忆的原生地。那一块块香甜酥脆、甜而不腻、爽口化渣的“荷花”牌米花糖,曾是无数人儿时最喜爱的零食。
从5个农民集资,靠几座土灶、几口锑锅起家的乡镇企业,到如今年产值数千万元,产品行销全国的食品行业领军者,这块小小的米花糖,写满了荷花集团35年的成长故事,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重庆本土传统企业发展的标本之一。
9月17日,荷花集团总裁吴萍讲述了“荷花”牌米花糖的成长故事。
初创“荷花”:土锅土灶起家米花糖生产线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城的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当时原江津县城的炒米铺多达十余家。
1924年,江津城商铺“太和斋”老板陈丽泉、陈汉卿兄弟改进炒米工艺,研制出了“油酥米花糖”,迅速风靡重庆,这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江津米花糖。
60年后,当时的江津县中渡村村民吴永富,也像当年的陈氏兄弟一样,被米花糖的香甜深深吸引。那时江津糖果厂生产的“玫瑰”牌米花糖远近驰名,时常供不应求,过年过节需要批条子才能买到。
江津糖果厂前身就是“太和斋”,上世纪50年代初实施“公私合营”后,成为江津仅有的一家生产米花糖的国营企业。
发现商机的吴永富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做出地道的米花糖。
1984年6月,吴永富邀约自己的妹妹、舅舅、姨叔、姨伯等人,5家人每家出1000元,合计5000元,创办江津县中渡食品厂。这是江津第一家乡镇企业性质的米花糖厂,吴永富因为比别人多出150元,担任了厂长一职。
企业开办之初,厂房是租的,生产工具就是几座土灶、几口锑锅,工人总共9个,就是5个出资人及其家人。一切因陋就简,但唯有产品的质量绝不将就:吴永富找到了“太和斋”创始人陈丽泉的关门弟子黄绍荣,专程将老人请来传授技艺,以求生产的米花糖口味正宗地道。
创业的艰辛,被吴永富当时14岁的女儿吴萍看在眼里,而父亲对产品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也烙在了吴萍的心里。而对品质的“不将就”,在两代掌门人的传承下,也成就了荷花牌米花糖的口碑。
品质“荷花”: 自砸老旧工艺荷花集团在江津区双龙的厂区
创业三十余年,厂名几经更改,从最初的中渡食品厂,到后来的江津县米花糖厂,再到如今的重庆市荷花米花糖集团有限公司,“荷花”早已不是当年土房土灶的乡镇小企业,而是年产值4000多万元,纳税额近500万元的江津区A级纳税大户,其产品不但风靡川渝,也在全国打响了名气。
规模大了,产品丰富了,但“荷花”对品质的要求,三十余年来从未打过折扣。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厂址搬到现在这里,当时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震动了整个行业。”吴萍回忆说,当时江津米花糖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炒米糖”,使用沙炒工艺;另一种用油酥工艺炒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米花糖”。
“米花糖味道好,但价格也更高,那时大家都不太富裕,炒米糖仍然有市场。”吴萍说,当时江津有130多家作坊制作炒米糖,而荷花则是两种都做。
搬迁到新工厂后,时任厂长的吴永富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生产炒米糖的工具全都砸了,当众宣称:今后只做油酥米花糖!
消息一出,整个江津米花糖行业都震惊了,钦佩者有之,嘲笑者也不在少数。但在消费者心里,吴永富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树立了“荷花”品牌的良好形象。
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工艺的炒米糖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在此过程中,大量米花糖企业也随之消失,但早早树立了品牌形象的“荷花”却越卖越好。
时至今日,荷花集团对品质的把控也是业内出名的严格:“荷花”米花糖的原料中,糯米是来自东北五常的优质米;核桃是云南保山著名的薄壳大核桃;花生则是河南山东出产的名优品种。与同行不一样的是,这些原材料全部由荷花集团直采,使产品品质更有保证。在生产上,吴萍更是推行了严格的品控制度,上一道工序若发现不合格,下一道工序有权拒绝,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市面上的米花糖中,同等重量下“荷花”的体积总是最小的,因为最占重量的核桃和花生,吴萍坚决不肯降低其比例,哪怕成本降不下来也在所不惜。
“现在市面上的米花糖,看上去很大一块,拿起来轻得很,因为核桃花生基本就没有,这口感能好吗?把行业名声败坏了,其实最后砸的是大家的饭碗。”
专一“荷花”:不搞多元经营荷花集团在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厂区
如今的荷花集团,经营范围已经从最初的米花糖,扩展到黑米酥、绿豆酥、麻饼等多种传统风味甜点。但在吴萍眼里,自己的经营策略仍然算是保守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从来没有贷过款,也不去做现在流行的多元化经营,就是一门心思把食品这个行业做好、做透。”吴萍笑称,荷花的经营策略在业内可能是最保守的。
在经营范围上谨慎,在战略布局上,吴萍也同样谨慎。
截至当前,荷花集团是同行业中唯一“两条腿走路”的,其对外扩张不仅依靠代理商,自己也在成渝两地建立了10个直营办事处。“相比代理商,直营办事处可以完全按照公司要求深耕市场,确保市场的口碑和美誉度。”
电商兴起以来,荷花集团紧跟趋势,进驻了天猫、京东等网商平台,目前该集团在德感工业园新建的厂区也已基本建成,占地达60多亩,厂房面积28000余平方米,预计明年将搬迁至新厂。但不论规模怎样扩大,荷花集团的经营风格还是一如往常地稳扎稳打,绝不冒进。
“我们这种传统食品行业,品质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做任何事都必须十分谨慎。”吴萍说,相比一些企业激进的作风,她更愿意深耕细作区域市场,稳健发展,步步为营。
人才“荷花”:巨资培养队伍米花糖生产线
在经营上作风谨慎,但在人才培养上,吴萍却很舍得大胆花钱。
“2005年,在民建的组织下,我作为企业家随团赴美考察,在美国看到的东西令我眼界大开,当时我就想,同样的事情,他们做得到,我也可以。”吴萍说,企业要想经营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迄今为止,荷花集团仅对高管的培训,就花了数百万元,每年包括她自己在内,所有的高管都要定期接受社会培训。
“别人曾经劝我不要花那么多钱在培训上,万一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走了,损失会很大,但我不这么认为。”吴萍说,“不管会不会被挖走,从行业的角度想,多培养一个人才,就是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人才厚度,这是好事。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怀着对整个行业的使命感来做事。”
责任“荷花”:积极回馈社会重庆市荷花米花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萍
对于企业的发展,吴萍提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恩”。
“荷花从一个乡镇小企业走到今天,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作为企业家,要常怀感恩之心,把企业做好做大,带动整个行业和社会共同发展。”
吴萍在2003年加入民建,她表示,这十多年来,在组织的培养下,不仅眼界和格局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懂得了企业家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荷花如今在同行中,算是比较领先的企业,所以身上担负的责任也就更重。”吴萍说,荷花集团不仅要把企业做好,更要做好行业的“中流砥柱”,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全行业乃至上下游企业共同进步,这是自己甩不掉的使命。
在行业责任之外,荷花集团也始终在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每年政府组织的捐资助学和扶贫活动中,都少不了荷花集团的身影。除此以外,公司每年还自己出面资助贫困大中学生,已坚持了十余年。公司附近的荷花小学,是荷花集团全资兴建的,并始终负责学校的维修维护工作。
“我们是乘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一批人,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所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带动全社会共同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吴萍说。
文/肖腾 编辑/张力
图/荷花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