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笔者初见这位街坊口中的“绍哥”时,白发爬在他的双鬓上,笑容亦不离两颊,随身带着一台录音机。当笔者拿出笔和单行本邀请“绍哥”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对着本子写了很久,多次询问笔者,写对行了没有。今年,谢少绍已经63岁,眼睛老花的严重。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位老人家对粤剧的疯狂。蹬着三轮开音乐会,街坊都是他的点歌者对于从未学习过音乐的谢少绍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他并未真正学过音乐,对于“Do、Re、Mi……”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平常的曲谱以四分音符居多,粤剧曲谱却有不少的六十四分音符。如何克服?谢少绍说,全在“听”上,一遍不行就听第二遍,第二遍不行就听第三遍,反复听上无数遍,不会表达不会写的,便翻看以前的粤剧资料,每一次,都要听一次,唱一次,弹一次,从不懂到精通,从听一个小时都不解起意,到一听即能弹唱,21年间,谢少绍用坏了6台录音机,自己也成了录音机的维修专家。手抄下200多本粤剧曲

太和有个粤剧发烧友——谢少绍,痴迷粤剧多年。21年前,为了记住粤剧曲谱,从未学习过音乐的他,买下一部录音机,靠听曲手写下粤剧曲谱,21年过去了,他写下了两百多本粤剧曲谱,数百首流行歌曲谱,十几首个人创作的曲谱……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1)

曲手写粤剧谱,21年用坏6台录音机

光碟一放,专辑歌曲一首接一首,酷狗一开,各类新歌潮歌都有,网络搜索,大量曲谱出现在网页上,随时可以打印……在这个听歌查谱如此快捷的时代,或许你很难理解,有个人坚持了20余年,靠听着录音机写下每一个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音符旋律。

太和镇石湖村的谢少绍是一位曲艺发烧友,他爱听粤剧,兴致来了就唱一段,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听曲手抄粤剧曲谱。从1997年开始听曲手抄下第一首粤剧曲谱至今,21年间他已经手抄下了数百首粤剧曲谱,不少已经重抄过5次。

对于从未学习过音乐的谢少绍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他并未真正学过音乐,对于“Do、Re、Mi……”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平常的曲谱以四分音符居多,粤剧曲谱却有不少的六十四分音符。

如何克服?谢少绍说,全在“听”上,一遍不行就听第二遍,第二遍不行就听第三遍,反复听上无数遍,不会表达不会写的,便翻看以前的粤剧资料,每一次,都要听一次,唱一次,弹一次,从不懂到精通,从听一个小时都不解起意,到一听即能弹唱,21年间,谢少绍用坏了6台录音机,自己也成了录音机的维修专家。手抄下200多本粤剧曲谱,包括《雏凤新声颂伟人》《帝女花》《山伯临终》等经典粤剧曲目。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2)

期间,谢少绍也用过其它的方式听曲,随着时代进步,播放粤剧的媒介多了起来,电视台、电台也有粤剧节目,VCD出现后,谢少绍就大量购买回家边听边记,现在,他的家里还放着满满两麻袋的粤剧片。

蹬着三轮开音乐会,街坊都是他的点歌者

笔者初见这位街坊口中的“绍哥”时,白发爬在他的双鬓上,笑容亦不离两颊,随身带着一台录音机。当笔者拿出笔和单行本邀请“绍哥”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对着本子写了很久,多次询问笔者,写对行了没有。今年,谢少绍已经63岁,眼睛老花的严重。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位老人家对粤剧的疯狂。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3)

春天的早晨催人早醒,早上8点前后,谢少绍就从家里踩着一辆三轮车出发了,三轮车上放着自己手抄的曲谱、扬琴、锣鼓、音响。8点半前后,谢少绍和他的乐器们一同到了太和文化广场,这里渐渐有了人潮,谢少绍开始了他的音乐会。

“想唱什么曲子就点什么曲子,不怕没有。”一位太和文化广场的“常客”告诉笔者。两年来,谢少绍经常会拉着音响来到这里,给爱唱爱跳的人伴奏,既有传统的粤剧曲目,也有《狼爱上羊》《总想走进你心里》《山里红》《与你总相随》《朋友别哭》这些网络热歌。街坊们点歌唱上一曲时,绍哥会放上他的私人珍宝——录音机在一旁录制,待点歌者唱完,他就播给唱的听,告诉对方,哪里唱得好,哪里唱得不好。

到了十一点,谢少绍开始收拾他的行当回家,准备下午的另一场,到太和曲艺社和粤剧爱好者们吹拉弹唱奏响粤剧曲。遇上节假日,谢少绍还要到老人院做义工,为他们伴奏,让他们也能在粤剧的悠扬曲调中过节。

多年的坚持,谢少绍练就了“金耳朵”,也让自己成了点歌曲库。 “绍哥,这首曲子我很钟意,你可不可以帮我写一写?”“好呀!”今天,这位街坊早已熟知的粤剧哥又接了一个志愿单,帮粤剧爱好者听曲手抄粤剧谱,接下来,他大概要花上一周的时间听曲记新谱。

在太和曲艺社的粤剧谱架上,两百多本粤剧曲谱,数百首流行歌曲谱,十几首个人创作曲谱都记录着这位粤剧发烧友的粤剧情缘,谢少绍告诉笔者,他最喜欢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创作的《帽峰山下春意浓》。

经典粤剧老曲(这位太和老人真拉风)(4)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通讯员|温剑平 丘倩玮

排版|小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