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小伙为救人身受重伤(跳车救人失去右腿小伙)
23岁小伙为救人身受重伤(跳车救人失去右腿小伙)人生就是一个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人生轨迹也各不相同。在列车呼啸而过的一刹那,在任何人都知道危险的生死瞬间,徐前凯选择冲了上去。瞬间:生死之间的举动老婆婆无恙,徐前凯的表情一下子松弛下来,右腿的疼痛却更甚了,他两只手紧紧抓着身边的碎石子,希望借此缓解疼痛。徐前凯,一个29岁的重庆青年,一个瞬间的举动,拯救了他人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右腿。[!--empirenews.page--]【A】“叫什么名字?”“徐前凯!”
5秒钟。
7月6日15点49分47秒—49分52秒,荣昌火车站,雨中的徐前凯从急刹滑行中的火车车厢上跳下,一个箭步冲上前,猛地用力将铁轨上的老婆婆斜推了出去。
同一瞬间,火车车轮从他右腿上压过……
钻心的疼痛袭来,徐前凯趴在地上,侧身看了一眼血肉模糊的右腿,扭过头问坐在一旁吓呆的老婆婆:“你有事没得?你有事没得?”
老婆婆无恙,徐前凯的表情一下子松弛下来,右腿的疼痛却更甚了,他两只手紧紧抓着身边的碎石子,希望借此缓解疼痛。
徐前凯,一个29岁的重庆青年,一个瞬间的举动,拯救了他人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右腿。[!--empirenews.page--]
【A】“叫什么名字?”“徐前凯!”
瞬间:生死之间的举动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人生轨迹也各不相同。在列车呼啸而过的一刹那,在任何人都知道危险的生死瞬间,徐前凯选择冲了上去。
7月6日下午,荣昌火车站值班员徐前凯像往常一样,握着列车前端的扶手,身子略微往后倾斜,瞭望行进方向的情况。
如果没有意外,他将指挥驾驶室司机,顺利把已经卸完货的车厢拖离。
监控视频显示,15点49分47秒,正在作业的徐前凯在列车车厢右侧前端上,看见前方10多米远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老婆婆。
徐前凯第一反应是按下停车按钮,竭力呼叫停车,用力地吹响口笛提醒。列车以10公里的时速行驶,即使按下刹车键,列车依然会继续滑行约50米才会停下。
“快点让开,快点让开,要撞上来了!”吐出口笛,徐前凯声嘶力竭地冲着老婆婆喊道。老婆婆仿佛没听见一样。
轨道上的列车、横穿轨道的老婆婆,即将在徐前凯的眼前交叉,这是一条能够当即致命的交叉线。
交叉点越来越近,10米、9米、8米、7米、6米、5米,徐前凯一边大声喊着,一边纵身从车上跳下,飞速冲向婆婆。他双手猛地护住婆婆的腰,左脚踩在铁轨上,右脚踏出铁轨外,略微向斜上方使劲推了出去。
现场监控画面显示:从15点49分47秒徐前凯跳下车,到49分52秒他成功将老婆婆推出轨道,只用了5秒钟。
由于距离太近,徐前凯救人后,右腿在侧身旋转用力时进入铁轨,火车车轮压无情地从他的右腿上压过。
“我把他往担架上抬的时候,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同事陈周锐说,怕自己一看就流下眼泪来。躺在担架上的徐前凯,却冲着周围的众人,露出几丝淡淡的微笑。
事后,徐前凯说之所以笑着,有两个原因,“当时情况急,我怕大家跟着着急;老婆婆没事,心里没有遗憾了。”
在被送上救护车前,徐前凯从身上摸索出一大串钥匙,交到同事陈周锐的手中。在急着救人的慌乱中,陈周锐仍没忘记交接工作。
在医院的手术室,医生对徐前凯的右腿实施了高位截肢手术。
术后醒来,徐前凯见到守在自己身边的母亲,第一句话是:“妈,对不起。”
毅力:治疗中让医护人员感到敬佩
唐俊是荣昌区中医院外一科医师,他参与了徐前凯前期抢救以及截肢手术的全过程。
“我们赶到现场时,天上飘着雨,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唐俊介绍,徐前凯整个身子趴在铁轨边的地上,右下肢已经缺失,铁轨的碎石子上很多血迹,旁边一位老婆婆瘫坐一团。
初步诊断显示,徐前凯因失血过多,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状态,“如果再晚点,后果不堪设想”。唐俊和同事紧张忙碌的建立静脉通道、开启心电监测、通知当地血站紧急送血。
徐前凯截肢手术主刀医生黄绍栖说,当时对徐前凯补液,进行了抗休克扩容治疗。由于涉及到截肢,同时考虑到胸、脑等部位及小腿骨折的复合伤,在术前为徐前凯左腿打上石膏,防止手术时二次受伤。
外一科护师海云珂是当时“救援团”成员之一,“当时我看他神态很淡然,双眼微闭,除了面色苍白一点以外,看不出受过重创的样子。”
当她对徐前凯进行采血登记时,低声问了一句,“叫什么名字?”“徐前凯!”徐前凯的声音十分洪亮,让在场所有人都十分意外,“感觉他引以为豪,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患者徐前凯伤肢离断,残端毁损严重,无再植条件,经上报院领导后,在积极抗休克同时进行截肢手术治疗”,黄绍栖说。
徐前凯手术花了3个多小时,输血1600毫升,才使得他转危为安。
黄绍栖说,往年也接收过在铁路上被轧伤的伤者,徐前凯不同的是,他是在铁轨上救人时抱摔出去的,还要产生用力后的惯性,这种造成的伤害更重,承受的痛苦更多。
唐俊和黄绍栖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徐前凯从被抢救到手术完成,大多数时候都十分平静,“有的病人恐慌,情绪十分激动,不稳定。但他没有,没有非常大毅力的人是做不到的。”
转院到荣昌区人民医院前的5天,徐前凯一直在中医院接受治疗,他给唐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朗乐观,性格和心态很好。
中医院的海云珂是负责观察徐前凯生命体征的医护人员,术后同事来探望徐前凯,徐前凯当时还安慰开导同事,笑着说,“我很好。昨晚还做了一个美梦。”
能量:他看不惯别人有困难
“徐前凯是我们小区的!”在徐前凯一家居住的永荣小区,连保安都说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时,感到深深的震撼。
住在徐前凯家对面的吴先生和妻子说,“徐前凯虽然很少回来,平时遇到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这个孩子很孝顺,家里的家教也很好。”
这两天去荣昌区人民医院看望和采访的人太多,为保证徐前凯的治疗效果,家人决定不再接受采访。
徐前凯救了他人的生命,感动着巴渝大地: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出《向徐前凯同志学习的倡议》,市卫计委调集了最强的医学专家为徐前凯进行诊疗。
12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授余学东,赶到荣昌区人民医院为徐前凯的病情进行了会诊,完善后续治疗方案。今日,由市卫计委调集的心理专家将为徐前凯做专业心理干预治疗。
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谭鸣和主管徐前凯治疗的谢医生说,尽管徐前凯表现得很坚强、淡定,但他毕竟是一个身体受伤的病人。
目前,徐前凯处于防感染治疗期,预计两周度过该阶段。身体状况正逐渐好转,已由重度贫血转为中度贫血。
在多名医生与徐前凯的接触中,还是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纠结,“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救人后也没觉得自己是英雄,因为这件事突然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另外,他还是对今后如何照顾父母有顾虑。”
干姐姐莫晓丹比徐前凯大两岁,她最能理解徐前凯为什么能在危难之间选择救人,“他心地善良、十分感性。”莫晓丹记忆犹深的是,一次观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变形记”,当看到电视上农村孩子穷苦家境的时候,徐前凯偷偷摸了下眼睛。这一幕,被莫晓丹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徐前凯恢复意识后,回莫晓丹微信说自己的一条腿没了。莫晓丹给徐前凯打电话时哭了,他还一个劲地安慰她,“他看不惯别人有困难,总是很热心的帮助别人。”
剧痛没有将徐前凯打垮,他依然纯真善良,一脸笑容。
近几天,莫晓丹每天发的朋友圈,大多是媒体对徐前凯救人事迹的相关报道,徐前凯在其中一条朋友圈回复莫晓丹说:“我很好,很乐观。”[!--empirenews.page--]
【B】共产党员徐前凯炼成记
保护:曾为帮助同学被其他同学孤立
罗曼•罗兰曾经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胡敏今年62岁,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如今已退休,他是徐前凯初中时期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这孩子平时言语不多,十分遵守纪律,而且有很强的正义感。”虽然徐前凯已经初中毕业10多年,但老师胡敏对他记忆依然深刻。
初中时,徐前凯就读于荣昌区永荣中学胡敏的班上,他一直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胡敏回忆说,当时班里有一些男孩特别调皮,一次他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徐前凯跑到他那里说,教室里有人在欺负同学。
胡敏到教室才发现,班上的几个男生正在嘲笑一个同学。胡敏赶快制止了这些男生的行为,并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徐前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这几名男生孤立。
7月10日,胡敏才在《重庆晨报》上看到徐前凯救人的事迹时非常震撼,对自己昔日的学生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他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虽然失去了一条腿,可能会对以后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能够从生死边缘救回老婆婆的生命,这是值得的。”胡敏表示,学生徐前凯的行为是对生命的守护,体现的是他的大爱担当。
对生命的呵护,徐前凯的见义勇为感动着很多人,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外地人……
连续几天来,徐前凯的病房前,不时有人在门口张望。张大妈在医院照顾受伤的儿子,这几天她每天都要到徐前凯的病房前探望,“我听说了他从火车下救人的事情,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英雄。”
“出事那天4点左右,我接到了铁路部门的通知,说孩子受伤了。”徐前凯的父亲徐荣贵在铁路上工作了40多年,亲眼看过有工人为了救人在铁路上牺牲,“所以我一听就知道他伤得不轻。”
徐前凯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徐荣贵说,他们家的一名邻居就是铁路上的烈士,耳濡目染之下,阳光开朗的徐前凯有着一股子英雄情结。
“从小,他就向往保家卫国的生活。”徐荣贵说,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上山下乡呆过几年,虽然因工作忙照顾儿子的时间不多,但是对儿子的要求并没有放松。
“我从小最敬佩的人就是我父亲。”徐前凯说,父亲作为家庭里的顶梁柱,一直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徐前凯懂得,作为一名铁路人,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面对一次次治疗,徐前凯从未喊过一句疼;面对大家的关心,他年轻的脸上回应着微笑。他的身上,彰显着一个“80后”共产党员特有的坚韧和乐观。
救人后,徐前凯告诉父亲自己不后悔。
“我们老两口也不后悔,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徐荣贵很爽朗地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
连长: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士兵
“7月11日,我看到了徐前凯英雄事迹的报道,这是我的兵。我就打电话给他了解情况,表扬他退伍不褪色。”13日,云南省军区边防某营营长刘波涛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前凯曾当过两年义务兵,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云南省军区边防某连服役,刘波涛时任该连连长。
在刘波涛的印象中,刚入伍时的徐前凯“年龄小,很瘦弱,学生稚气未脱”。年龄小底子薄的徐前凯军事训练算不上优秀,但他有一股不言放弃的坚持。
五公里越野是一项日常的军事训练,不过在一次训练中让全连官兵对徐前凯刮目相看。“我们属于条件比较艰苦的连队,山区的道路不仅崎岖,还是泥巴石子路。5公里越野训练需要下山后再折返到连队。”刘波涛说,下山时,徐前凯不慎崴了脚,但一直都没说出来,跟着队伍一瘸一拐的继续向前跑。
在距离终点500米左右时,“我看到一个小战士在后面,一瘸一拐的往前跑,我跑过去看到是徐前凯,当时他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嘴唇发乌,喊他立刻停下来休息。他说‘不要紧,我跟得上’。他自己坚持跑到了位。”
刘波涛说,虽然过去了10多年,但这件事让他记忆深刻,“训练结束讲评时,我们还对徐前凯不怕吃苦,忍着疼痛完成训练任务提出了表扬。为什么他当第一年兵能获得嘉奖,还当上了副班长,这都是有原因的。”
一直努力,不言放弃,性格开朗的阳光士兵徐前凯,在边防连队历任战士、副班长、连部通讯员。
徐前凯在连队还有一个特别的美称——“小咪渣”,刘波涛解释说,“小咪渣”是云南当地的方言,是对小弟弟的一种亲切称呼。
比徐前凯晚入伍一年的现三级士官杨建雄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从没有见过老兵徐前凯摆个架子,而且对新兵很关心,“他当时在连部当通讯员,经常抽时间到班里来和大家一起工作,像雨季导致的山坡坍塌抢修工作,徐前凯都是带头干。”
在边防部队,巡逻执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刘波涛多次观察执勤中的徐前凯发现,“他很关心战友,每一次我们出去巡逻执勤,他都会把携带的饮水和干粮给战友们分享,跟大家打成一片。”
军事训练成绩不理想的徐前凯,通过强化自己的训练力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绩一直在提高,退伍时他的军事训练成绩在连队里名列前茅。
“他是尖子兵,各方面都比较突出,而且为人很和气,我们都喜欢和他在一块。”杨建雄说。时任连长刘波涛对记者说,徐前凯由于表现优秀才调到连部当通讯员做保障工作,2007年加入党组织,“退伍前,他主动要求到战斗班,站好最后一班岗,以此来完成军旅生涯。他当兵两年,连续两次获得嘉奖,一次获得优秀士兵的荣誉。”
退伍十年,徐前凯和战友们保持着联系,刘波涛说,“他一直叫我老连长,他每次换电话号码都会告诉我们,逢年过节会给我和指导员以及战友们发短信祝福。”
在7月11日的通话中,躺在病床上的徐前凯告诉刘波涛自己很怀念部队的生活,“我跟他说,你是退伍不褪色,人民子弟兵的本色精神是培养得非常好的,无愧于老连队的士兵。”
经历:曾作出拯救生命举动
扪心自问,在那样一个危急时刻,如果换成我们自己,会跳下去救人吗?沉重的考题,在思考犹豫的时间里,列车也许已经撞向了那个生命。
徐前凯面对这个考题,没有犹豫,就是这一瞬间的可贵,给了老人生的希望。人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反应。
2008年9月 徐前凯被分配到遵义车务段工作,历任都拉营站连结员、盘脚营站助理值班员、天台站车站值班员、小寨坝站车站值班员,2016年2月调到重庆车务段。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在遵义工作期间,徐前凯曾有过一次救人的经历。
2012年6月的一天,盘脚营站Ⅰ道货车通过,正在接车的徐前凯发现70米外有一老人突然横穿股道。眼见呼啸的列车即将撞上老人,徐前凯立即呼叫紧急停车,列车降速后与老人擦身而过,大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得知徐前凯受伤的消息,遵义车务段工友在为他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很为他惋惜。大家想为他捐款出资,但是都被徐前凯拒绝了,他说心意到了就行。
遵义车务段小寨坝连接员代刚飞曾和徐前凯一起工作过一年多,那个时候徐前凯是小寨坝站值班员,代刚飞是助理值班员。
2014年,代刚飞刚进来小寨坝站,发现学校学的东西和现场操作差别挺大,再加上铁路工作专业性又比较强,为此很是苦恼。徐前凯对他很是照顾,无论是现场的业务指导,还是铁路规章制度,都给了他很大帮助。
在代刚飞眼中,徐前凯对待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在遵义车务段工作期间获得了多项荣誉。让他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每次大会小会上,总能听到领导对徐前凯的表扬,“你看人家徐前凯,你看人家徐前凯……”
虽获得诸多荣誉,也受到过多次表扬,但徐前凯从不摆架子,“他待人谦和,无论对方身份如何,都会笑脸相待。帮助人已经成了他的一种本能。”
“他很会为别人考虑,宁愿自己多付出一些。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救人这件事我们都不觉得意外。”遵义车务段小寨坝站信号员周艺说,徐前凯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谁家有事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
“记得有一次来自内江的工友陈建林突发疾病,徐前凯得知后叫上同事将他送往息烽县医院,并在医院照顾了他一个通宵。”第二天又为了赶在8点前去上班,从息烽坐车赶回单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前凯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代刚飞说,徐前凯不抽烟,还特别爱干净,寝室干干净净,衣服总是很整洁。
“徐前凯特别重感情,人缘也好,虽然2016年调离了遵义,但他还是经常和遵义车务段这边的同事联系。”这几天,小寨坝车站的工友都趁着休班的时间,赶去荣昌看望徐前凯,送去他们的关怀与祝福。[!--empirenews.page--]
【对话】
“如果我不救,这个生命就没有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当时你看到老婆婆在铁轨上时,你是怎么选择的?
徐前凯:这个老人是很快走上来的,我第一反应是按刹车按钮、大声呼喊、吹口笛,在对讲机里喊停车,一边喊一边冲前方吼:“车来了,车来了,要撞到了。”她都不管我,像没听到样,继续走。我也不晓得时间是几秒,可能也就两三秒吧,车速在降低,我又使劲喊停车停车。我看怎么都来不及了,就直接跳下去,双手护住她的腰部,略微向斜上方使劲推了出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救人过后,在现场你清醒吗?
徐前凯:把人救出来,我晓得腿已经遭了。我当时趴在地上,腿就在我的身边摆着。老婆婆在我的脚那一头,我转头过去看了她一眼,看到她没得啥子,我就放心了。那会儿我几乎是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现在来看,当时情况那么危险,有没有考虑过最坏的结果。
徐前凯:如果我当时要去想这些那些,确实没有这种时间。只有几秒钟,救人是没有时间的。
既然做了,就不需要再去想其他的,万一是一种更好的结果呢。既然做了,我就不后悔,如果再是那种情况,我还是会有同样的选择,还是跟现在的选择一模一样。
现在救起来了,很好!万一没救起来,只能说自己肯定会有所愧疚,没有做到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同事说上救护车时你还挺乐观。
徐前凯:当时疼惨了,但想到已经这样了。关键是我努力了,这个老婆婆被我救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该做的,毕竟是一个生命。当时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是我的一个长辈。后来我晓得,她跟我父亲年龄只差几岁。现在想来,如果我不救,这个生命就没有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救起来的婆婆来感谢你,当时你昏迷。
徐前凯:我从小的家庭教育,就是“孝”为先,家里所有人都给我是这种印象。我当时就是把她当作我的长辈来看待,也没得时间去多想。这个就是我的第一反应,希望这个长辈不要因为我内疚,我只是做了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可能是运气差了点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家是三代铁路工人,对你也有影响吧。
徐前凯:肯定有关系,我从小一直很敬佩我爸,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一个党员。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铁路工人,从小就对铁路的工作性质很了解。我小时候在荣昌广顺长大,广顺有个罗云山烈士纪念碑,从小都受到这方面的一些教育。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曾经当过兵,这种果敢是浸到你骨子里的?
徐前凯:有关,当兵让我学会孝顺父母,也懂得有大家才有小家。退伍后,就到铁路上工作,铁路上的工作又是半军事化的管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未来的事,有没有考虑过。
徐前凯:先养伤,养好伤再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现在人救回来了,应该没有愧疚?
徐前凯:对不起我父母......[!--empirenews.page--]
【被救者说】
“他救了我,我一定好好活下去”
“人家的孩子救我,受这么大罪,不看到他一天天好起来,良心不安啊……”被徐前凯所救的老婆婆叫蔡本善,今年65岁,她两眼噙满浊泪感激地说,“我没得啥子能力,好想帮帮他,太对不起他。”
蔡本善的听力很差,每句话都需接近耳朵大声的说。即便这样,每问一句话,往往要重复至少两遍。
说起几天前她在火车站被救的一幕,蔡本善说那几天没缓过劲来,也不愿意向人提起。
面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她尽力清晰地还原当天那一幕。
蔡本善有个朋友,比她大两岁。母亲一辈是朋友,两人延续着这份友谊,她叫对方姐姐。事发当天,姐姐的孙女满10岁。两人之前碰面时,姐姐邀她去吃酒,并约定在车站对面接她。走到车站时,她只顾搜寻姐姐的影子,径直横向穿过铁轨,“我听不到,没看到火车呀。”
在走上铁轨那一刹,突然一股力量叉上她的腰,斜着向上将她托举起,并猛地被向前一推。就是这一推,将婆婆推到轨道外的路坎上。
蔡本善说,当时自己在铁轨间,年纪大腿脚也不灵便。要是直接推的话,她极可能会被绊倒在地。那样一来,两人都可能在劫难逃。
当天被救后,她也被及时送往就近的中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我以后再也不去火车站那一块!再也不去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访现场发现,在铁轨直线距离200米内有一座天桥,如果走天桥,蔡本善可能要多花费20分钟。
“宁愿倒在铁轨上,也不希望小伙为我受这样的罪。”事发之后,蔡本善曾向姐姐倾诉内疚,如果不去火车站、不抄近路,徐前凯的腿根本不会被轧断。
事发次日,蔡本善因伤在医院医治时,曾到徐前凯的病床前磕头感谢,只是徐前凯当时处于昏迷中,对此事并不知情。7月12日,她在姐姐的陪同下去赶到荣昌区人民医院,看望救她的徐前凯。
蔡本善说,事到如今,徐前凯父母都没责怪过她,反倒过来安慰她。
当天探望结束后,她和姐姐在路边摊吃中饭。可她想着隔着玻璃的徐前凯,心里异常煎熬,半碗稀饭都吃不完。
出事后,她说想过倒在铁路上解脱,可后来转念一想,别人的好儿子救回自己,不能再动短见的念头,“他为我受这么大罪,他救了我,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郭发祥 刘念 罗洋 实习生 梁滢 摄影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