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ster 特斯拉最终售价(特斯拉终结者来了)
roadster 特斯拉最终售价(特斯拉终结者来了)大众的ID.4 CROZZ售价为19.99-27.99万,虽说比另两款车价格低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差价幅度是要比美国市场大很多的,因此至少纸面上来看,无论是ID.4 X还是ID.4 CROZZ性价比都是比较高的。另外,Mach-E先特斯拉一步把大家期望已久的后驱车型和标准续航车型推出了,有了补贴的加持,26.5万的起步价已经逼近了24.99万的Model 3入门版,相当诱人。特斯拉Model Y和福特Mach-E车长都是4.7米多,动力配置也比较接近,特斯拉续航占优。ID.4稍短一些4.6米左右(这点后文会深入说),目前只提供后驱入门版动力。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一点:Model Y的售价是:长续航四驱版34.79万,高性能版37.79万。而Mach-E昨天刚刚公布的价格是:标准续航后驱版26.5万,长续航后驱版30.99万,长续航四驱版33.99万,GT First Edition 37.99万
福特昨天在国内发布了重磅电动车Mustang Mach-E并公布了26.5到37.99万的售价。无论是车型设置还是定价,可以说都是比对着特斯拉Model Y来的,几乎是直接把刀子架到了特斯拉脖子根儿。Mach-E的发布会上也提到,目前Mach-E在美国的用户中,有70%是特斯拉用户。那么Mach-E实际产品力如何呢?
昨天的Mach-E发布会
鉴于这款车要到年底才在国内正式交付,村长就特地在美国做了个实地考察,替大家一探究竟。为了有个参照,村长还顺便拉来了最近同样很火的大众ID.4陪跑。
定位和定价
特斯拉Model Y和福特Mach-E车长都是4.7米多,动力配置也比较接近,特斯拉续航占优。ID.4稍短一些4.6米左右(这点后文会深入说),目前只提供后驱入门版动力。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Model Y的售价是:长续航四驱版34.79万,高性能版37.79万。
而Mach-E昨天刚刚公布的价格是:标准续航后驱版26.5万,长续航后驱版30.99万,长续航四驱版33.99万,GT First Edition 37.99万。后两款车型分别与Model Y的两款车型对应,差价都在几千块之间,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另外,Mach-E先特斯拉一步把大家期望已久的后驱车型和标准续航车型推出了,有了补贴的加持,26.5万的起步价已经逼近了24.99万的Model 3入门版,相当诱人。
大众的ID.4 CROZZ售价为19.99-27.99万,虽说比另两款车价格低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差价幅度是要比美国市场大很多的,因此至少纸面上来看,无论是ID.4 X还是ID.4 CROZZ性价比都是比较高的。
大众的ID.4 X和ID.4 CROZZ
Mach-E在美国很抢手
来到福特4S店,首先发现Mach-E目前在美国很受欢迎。店里有5辆Mach-E,都是已经有客户订单的首发版。只有其中一辆因为订单取消了,才可以对外售卖,但是明码标价的要加价5000美金。对,你没听错,美国也有加价,而且幅度更狠。(如果你想了解国外的新车加价奇观,请参见村长之前的文章:谁说新车加价是中国专利?最狠的光加价就够两辆劳斯莱斯)
Mach-E
车外体验
村长一直对福特这种强行用野马的名号给电动车贴金的行为并不感冒,但是看到真车不得不说,野马的这套设计风格和这款电动SUV融合得还算不错。前脸很有视觉冲击力,而且继承了野马修长的车头。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在美国Mach-E前脸有普通版和性能版两种(图中是普通版),性能版前脸只在GT车型上提供,而在中国全系都标配了性能版的前脸。
Mach-E
上车前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这车没有门把手。不是隐藏的,是根本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圆形按键,是个电子开关,按一下门就自己弹开了。为了方便把门打开,下面还放了个袖珍的小舌头,不过这个把手只在前门有,后门就只有按钮了,要用手把门扣开。说实话无论是前门还是后门,人类的双手操作起来都有点别扭。
Mach-E的开门按钮
这里顺便吐槽一句,电动车门把手上标新立异这个潮流好像是特斯拉引起的。虽然特斯拉引领了一些很好的潮流,但是门把手这个我觉得是特斯拉把大家带歪了。
相比之下ID.4门把手的样式就传统许多,但内部其实也是个电子开关,只不过触发按键在手抠的内部,比较像一些车的后备箱开启按键,上手没有难度。
打开Mach-E的车门。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门板下沿。Mark-E的门板是全包的,不会出现上车把裤腿蹭脏的情况。可这个包边也 太 宽 了 吧!
Mach-E宽大的门边
大家都知道电动车的电池是平铺在地板上的,因此地盘就要比燃油车厚,看看这个图大家感受一下,包边厚也就可以理解了。这还不算完,显然这么厚的地板还不足以容纳电池,电池的壳比门框还要再往下凸起了一截,有点像一些早期的油改电车型。这就导致Mach-E虽然是一款SUV,但是离地间隙却和野马跑车相差无几。
Mach-E厚厚的电池
相比之下,大众ID.4的底盘就稍薄一些,也没有向下的凸起。它的离地间隙也和一些主流的城市SUV接近。
ID.4的底盘就要薄一些
车内体验
进入Mach-E车内,首先的感觉是跟以往的福特很不一样,耳目一新。内饰设计和用料都挺走心,比如仪表台上织物面料、B&O音响、还有旋钮的质感,都颇有欧洲范,值得表扬。
Mach-E内饰
即便如此,Mach-E作为一台福特,还是有些不修边幅的地方。比如,这是这顶棚眼镜盒盖,无法完全闭合,总是翘着那么一点。
Mach-E盖不严的眼镜盒
另外再说一句,这个按键背光的冰蓝色,和福特的很多其他车型相同,也被用作了电动野马标的色调。实话说,科技感没觉出来,倒是有种让人说不出的廉价感。
电动野马的蓝色标志
(鉴于多媒体系统进入中国会进行大量的本土化,海外版的使用体验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相比之下,ID.4的内饰在工艺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但是有设计过度的嫌疑。
ID.4美国首发版内饰
比如这个中杯架下面的镂空,本来是个很好的储物空间,但是为了做造型,没有任何凹槽或者固定机构,导致什么都放不住,空间就白白浪费了。
没什么卵用的“储物格”
另外就是首发版上这个这个白色方向盘。大家都知道白色的皮子爱脏,大众却偏偏把它用在平时接触最多的方向盘上这是几个意思?碰上不讲卫生的车主,不出一个月就变成黑色方向盘了。
只有提车第一天是白色的方向盘
触控按键看上去很炫,但还是没有物理按键方便,尤其是音量键。一个有趣的细节:仪表台前方有一条灯带会随着语音输入等其他车辆的状态闪烁和变换颜色,有点像很多智能音箱的设计。
像智能音箱一样的指示灯
乘坐、储物空间
后排空间两辆车非常接近,要说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以Model 3为代表的电动轿车那种小板凳的坐姿好太多了。腿部空间两者非常接近,Mach-E稍稍占优。二者的地板都是纯平的。
Mach-E后排
然后是后备箱,这点大众有碾压性的优势。福特受了溜背造型的影响,后备箱完全没有体现出来SUV的特点。
Mach-E
ID.4
这里顺便说一句,其实福特的车身造型并没有乍一看那么溜背。福特给这款车起名叫野马,当然要努力凹一凹造型,往野马上靠,但是你仔细看其实车身后部上面有一块黑的,那才是这款车的车顶真正的位置。
注意Mach-E后部上方的黑色部分
最后说说前备厢,这里面别有洞天。首先,大众ID.4直接没有前备箱,机盖里面还被各种部件塞得还满满当当的。
ID.4前机舱塞得满满当当
而Mach-E不仅有,还不小。
Mach-E前备厢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一般没有前备厢的都是油改电啊,ID.4可是正儿八经地基于电动平台开发的产品。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想:对比侧面图,可以看出,ID.4的车头要比Mach-E短了一大截,也就是说ID.4从设计之初就把车头的空间让给了乘员舱,而Mach-E正是因为车头太长,才有额外的空间放前备厢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ID.4车身短了十几厘米,车内空间却一点不输Mach-E。
ID.4短短的车头
写在最后
总体说来,两款车可以说分别是福特和大众在电动车市场的诚意之作。虽然相比于Model Y在续航和智能化方面依然存在差距,但在传统车企擅长的做工用料、行驶品质、可靠性上也许可以扳回一局。结合他们的定价,绝对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产品。
这里还要致敬一下特斯拉,要不是特斯拉当初的激进产品和定价策略,相信Mach-E和ID.4一定不是现在这个形态,更不会是这个价钱。
希望以上的体验对关注电动车的你有所帮助。之后村长再争取进行动态试驾,给大家带来下一波体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