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百家趣事(百家故事上车了)
每周百家趣事(百家故事上车了)但直到1980年,“春运”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中国人一向有过年团聚的习惯,春节传统已超过4000年。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回到四面八方的家,与亲人短暂的相聚过后,再次踏上返城的旅途,开启同样忙碌的新的一年。春运,年年岁岁画面似相识,岁岁年年人不同。没有12306的年代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 | 张先森
春节前这一个月内,将有一股巨大的人流在这片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迁徙”。
每年春运,繁忙调度的火车载着思乡心切的旅客跨越万水千山,奔波不止的汽车散落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张开的公路版图里,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冒着凄风苦雨散入万家灯火……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回到四面八方的家,与亲人短暂的相聚过后,再次踏上返城的旅途,开启同样忙碌的新的一年。
春运,年年岁岁画面似相识,岁岁年年人不同。
没有12306的年代
中国人一向有过年团聚的习惯,春节传统已超过4000年。
但直到1980年,“春运”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彼时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共同汇聚成了春运客流。
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绿皮火车是最主要的运力工具,也是那些年人们对春运的原始记忆。
那时候,客车还没有空调,铁路也还没有提速,拥挤嘈杂的人群、慢吞吞的绿皮车,是父辈祖辈们出行、返乡的首选。
王福春 摄影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春运的交通运力就已经很紧张。春运出行人次的箭头永远是向上增长,90年代初的那几年,客运全面告急,列车上一个厕所都挤满了人。
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只可能发生在中国的春运,其中的悲欣,在世界上亦实属罕见。
在没有“12306”的年代,人们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甚至提前一天排起长队,彻夜守着候着。
那时候,买票的“长龙”里,互不相识的人们紧挨着,后面人抱着前一个人的腰,以防止有人夹塞插队。
图源:南都周刊
那时候,一个个蛇皮袋里装满回家的行囊,一个个装满行李的涂料桶可以拿来当凳子用,也有人当小桌子用。